分享

《自卑与超越》03丨从自卑到超越的转身

 梦凝雪天 2016-10-24

10:48 《自卑与超越》第3天 来自十点读书会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主播的领读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们,昨天我们阅读的是关于精神和身体这对“孪生子”,了解到一个人的行为与精神一致,精神思想又与人生态度目标一致。今天,我们将接触另一对概念——自卑与优越。追求优越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今天的阅读目标是第三章。




01

 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每一位神经症患者都会有自卑情结,我们是无法仅凭这一点为病患诊治的。神经症患者大多无法察觉到自己的自卑,甚至他们可能有着深深的优越感,所以向他们提问是否自卑是无用之功。

 

正如前章所述,我们只需要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来判断。行为上表现得不可一世的人,内心深处往往藏着自卑感——就像一个矮个子的小孩在比身高时会努力挺直身子,一个行为上习惯指指点点的人,其实只是需要用这种外力来加深自己的说服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因为它是随着我们想要变得更优秀的目标而来。如果我们勇往直前,合理释放,便能逐步摆脱自卑。当一个人不再自信,他在受到自卑折磨时便不再是克服它,而是强迫自己沉醉于某种优越感中。他把问题搁置一旁,反而从表面看起来可以避免失败的事情中寻求安慰。

 

这种自欺欺人只会使得自卑感愈加强烈。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固定的情结,只要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就会引起他们的自卑感,这就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每一位神经症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逃避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们偶尔会用怒吼或哭诉来统治自己的领地,从而获得优越感。譬如,恋母情结的患者由于安全感缺失,不把兴趣扩展到熟悉的人之外,所以性欲问题也只能从家庭中寻求解决。而他们往往是被母亲过度宠爱的孩子。神经症患者同时会有行为受限特征。口吃、性心理障碍的人也都是有自卑情结。

 

哭鼻子和抱怨的软弱其实暗藏超越他人、好高骛远的目标,而自吹自擂也是有自卑情结的作祟。自卑本身无可厚非,它是进步的动力,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或许对于外星人来说,人类一切的文明科技是出于人类觉得自己是最为弱小的原因。从某些角度来说,也确实如此。婴儿十分脆弱无助,而每个人都曾是婴儿。因而人必须要学会合作。其实,若一个人自己一人便可无所不能,又多么索然无味!而神经症患者在初入社会时就遭遇了困难,致使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停留在低水平。




02

追求优越感

 

人生命的意义不同,追求的优越感也便是自己独有的。生命的意义是人在五岁左右便开始建立,一点点如盲人摸象般建立的。它像一首诗,超出了表面的文字意义,是一种追求,一种动力。没人能说清他所追求优越感的目标是什么。或许他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但这仅仅是难以言表的优越感目标中的小小一隅,是用来补偿自卑感的方法之一。

 

一个人的具体目标,是可以轻易改变的,我们必须找到他的内在一致性,就是其人格的整体。这个整体我们无法从某一举止上找到,但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全部表现中看到他的内在。

 

我们无法说“当你完成某件事就能满足你的优越感。”因为人对优越感不是固定的,它因时而变,受到阻碍时,会调整方向。神经症患者才会固执不变。

 

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做超人。宗教、哲学总有这种神的追求,就连老师也总想把孩子培养成圣人。荒诞吗?不是的,只是人们会以更合乎常理的方式去表现这个目标,而不是直接去宣称自己成为焦点的欲望。

 

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化后,个体的生活模式、行为都会为此服务。纵然方式有误也是如此——他们总是按着目标来行动。一个孩子若是以成绩差来引起老师关注,哪怕对外人而言“成绩差”是不好的,但对他的目标而言却是完全正确的。



 

03

设立有意义的目标

 

行为与目标相一致,所以某种表现或某些病症是不能只从消除行为来改善的,必须从其目标出发。成绩差的孩子如果目标是为难老师或学校,纵然提高了成绩,他还是会有其他的方式来为难老师。

 

神经症患者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有偏头痛,头痛便成为他解决问题的手段,规避困难的借口。纵然治好了头痛,他还是会找到其他病症作为借口。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他选用这一病症的原因,以及这种目的是如何与获取优越感相一致的。

 

很多人的行为换个角度想便可以理解,他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获取某种优越感,这个目的没有错,只不过是他的方法选择有所偏差。除非说服他,他的目标不合适,行为才能有所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新目标的新方法。

 

我曾接待过一个六七岁开始偷窃,十二岁和男孩在外过夜的十六岁女患者。她生于父母感情冰点之时,两岁时父母离婚,她被母亲送去了姥姥家,姥姥对她很是宠爱。她其实并不喜欢偷窃,不喜欢和男孩鬼混,“只是因为我要让我妈知道,我比她厉害,她管不了我。”她说。她想要证明自己比母亲强大其实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母亲强大又不受母亲喜爱,因此感到自卑。不断制造麻烦不过是她证明优越感的一种途径。

 

幼时深受父母宠爱,长大后失去父母庇护的中年女人,工作屡屡不顺,靠亲人接济生活,不过是寻求一种重要性的表现。失踪了八天谎称被男人绑架的十五岁女孩,说谎的原因其实是她这八天呆在酒吧里,害怕父亲责罚,又想借此事伤害父亲,以证明自己的胜利。这些都是在寻求优越感时误入歧途之人。

 

面对误入歧途的人,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追求优越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是,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才能够超越生活,顺利获得优越感。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总是要以合作为基础。人各有所长,分工不同,每种目标都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错误存在,但人类社会总是在寻求多样化。正视自己,或许,在补偿自身缺陷的同时会实现一些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呢?


结语:自卑与优越,是相辅相成的一对。自卑并非难以启齿的弱点,在面对更加优秀、美好的事物,自惭形秽并不丢人。自卑是固有的,是需要去超越的。而寻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的目标!许多看似令我们不解乃至不忿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便都是可以理解的。从他人的目标出发去谅解他们的行为,你会发现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小伙伴们,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了,我们跟随作者去正视了每一个人的自卑感与优越感。大家是否在生活中也注意到过自卑与优越这对看似矛盾的共同体自然地融合于一体呢?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共读内容,在留言中分享你的体会吧!我们明天见,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