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建筑风格

 蛋壳设计 2016-10-25
神庙
神庙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艺术简介

希腊神庙
希腊神庙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艺术特色

希腊神庙
希腊神庙
  爱琴海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而古希腊的建筑也是其文明的瑰宝。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时代的纪念物来透视时代的色彩。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古希腊建筑的一些特色:
  1,建造者上:奴隶的大规模劳动使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繁荣起来,希腊文化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奴隶的劳动不仅创造了希腊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好些奴隶本身也参与文化创造。希腊有名的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奥林匹亚竞技场、宙斯庙、阿波罗神庙等均是奴隶们参与建筑的。又如流传至今的《伊索寓言》相传就是一名叫伊索的奴隶所作。
  2,材质上:建筑决大多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石质阴冷坚硬,给人一冷峻,生硬的感觉,但符合西方人的理性、客观求实际的观念。
  3,结构设计上: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建立在一个单一的建筑系统上,不仅最简单实用,而且在概念上通俗易懂,但它也最受限制。作为基本建筑系统的梁柱系统的出现,神庙在其布局和一般外形上都实现了标准化。(例如:在希腊神庙里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即内殿或正殿,其四周均有圆柱环绕,这就是祭神的圣所,在内殿的前后有一些房间,其圆柱可以多种布局:只沿着内殿的一边,或沿着两个相对的边,或者安排在两个矩形的平行线上。在少数例外的情况中,内殿以及整个神庙都是圆形的。)这种建筑系统的效果可能最终会受到限制,但由于这一发明的应用是如此杰出,以致到现代仍为建筑师们所采用。
  4,重视柱式的运用成为古希腊建筑的最大特色。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克林斯柱式。多立克式的“大肚皮”式柱身和无底座的基底显得它古朴庄重,运用于多个大型神庙建筑;爱奥尼亚式的涡卷饰柱头和修长精致的柱身柔美秀丽;科斯林式卷叶式让柱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展现傲人的华丽。这些柱式在不断向华美精致的方向中发展的同时,也是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结构之一。
  5,与大自然的关系上: 古希腊人热爱大自然,勇于征服大自然。
  首先,建筑上大量而又广泛地运用了关于植物和动物的图案与雕饰。如在科斯林柱式中,柱顶呈倒扣的钟形,上面围有两排叶形饰,它们像一簇巨大的、颇具装饰性的叶子出现在高高的柱顶的上端。又如,最早期的柱头基本全和植物有关:棕榈式,莲花蕾式,纸莎草式,盛开莲花式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都体现出古希腊人热爱大自然。
  但是,古希腊人同时也是勇于征服大自然的。古希腊建筑乃至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古希腊建筑以震撼人的外观和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
  6,雕饰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多神教的区域,宗教是古希腊人的精神寄托。建造者们将神话故事塑造在三角形的山墙上,雕刻在大厅内,敬贡在神庙前,并且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和智慧表达他们对诸神的敬重。如雅典娜神庙前的雅典娜神像,是黄金时代菲狄亚斯的得意之作;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更是旷世经典。这为神庙增添了魅力和神秘,也使希腊建筑的价值更高。
  7,作用上:古希腊纪念性的建筑物,除了艺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歌颂城邦制度或体现城邦光荣的历史,渗透着爱国主义的精神。

建筑风格

柱头风格
柱头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 “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庙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庙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庙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
  古希腊建筑固定格式称之为“柱式”,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
  1.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柱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
  2.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
  3.科林斯柱式:由爱奥尼亚式演变而来,所不同者柱头较高,呈花篮形,有更多的装饰。
  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
  从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各有特点,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而以这三种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典范,如以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正因为这三种柱式如此美妙绝伦而意义重大,所以,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腊建筑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古典柱式,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这种论断也是十分精确中肯的。
  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恐怕非雅典卫城莫属了。卫城是古希腊人进行祭神活动的地方,位于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高岗上,由一系列神庙构成。卫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门,山门向外突出两翼,犹如伸开双臂迎接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神”的人们。左翼城堡之上座落着胜利神庙,在构图上均衡了山门两侧不对称的构图,山门因地制宜,内外划分为两段,外段为多立克式,内段为爱奥尼克式,其体量和造型处理都恰到好处,既雄伟壮观又避免了体量过大而影响卫城内主体建筑的效果。在卫城内部,沿着祭神流线,布置了守护神雅典娜像、主体建筑帕提农神庙和以女像柱廊闻名的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祭典序列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型体的艺术感受特点,建筑因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本身则考虑到了单体相互之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视效果,当人身处其中,从四度空间的角度(即运动的角度)来审视整个建筑群时,一种和谐、完美的观感就会油然而生,此时,崇高,就不仅仅是这座建筑群本身固有的艺术意境了,而是成为了接受者、审美主体的一种鲜明、强烈的艺术感受。这座建筑群永恒的魅力,也就通过一代又一代审美者的艺术感受流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审美的范本,一种于和谐中见完美,于完美中显崇高,于崇高中见永恒的“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正是古希腊艺术最杰出的品格和最伟大的价值之所在。

风格成因

爱琴海
爱琴海
  1,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古希腊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国家,这里地势崎岖,河流短促,缺少开阔地和平原,土质稀松而石材丰富,分布着广泛的石灰岩和大理石。尽管古希腊早期的建筑也用木质,但由于这些地区的降雨丰富,空气湿润,木质易受潮腐朽,于是人们开始用石材代替木材建造房屋。
  2,社会形态:古希腊社会常常处于城邦对峙并立的状态,为古希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建筑在它能表现自我主体的地方得到不遗余力的发挥,使得各地区,各时代的建筑均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绝少雷同。这种奴隶民主制不仅为知识阶层提供了闲暇,而且还提供了自由、平等,造就了希腊几百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3,政治制度:古希腊城邦制度中的奴隶制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的建造劳工都来自于奴隶中。古希腊建筑的光辉历史也由他们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另外,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城邦小国寡民,但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操都十分强烈。这要有一部分归功于纪念性建筑的存在。正是这些雄伟壮观的作品所培育的民族和爱国的激情,使雅典在波斯进攻的危险时刻,广大公民在反击波斯侵略军的马拉松、萨拉米等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城邦的独立和民族的生存。
  4,领导者的改革: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些发展阶段也使得希腊向着辉煌的顶峰前进,风格也向华美发展。
  5,  经济:和四大文明古国不同的是,古希腊境内多山,海岸线长,虽然农业难以成为古希腊的经济支柱,但古希腊的手工业、海上渔业、航海业和商业却较发达。这种地理、经济的开放性特点,为古希腊接触和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精华创造了条件,并造就了古希腊民族敢于冒险、思想开放、重视自然、追求理性、崇尚知识、智慧的风尚。这也就是古希腊建筑中与自然崇拜又勇于征服的关系、形成理性而又规则的建筑模式等等特点的原因。
  6,  宗教信仰:古希腊社会是一个泛神论的社会,每个民族,每个城邦,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信仰的众神,在古希腊人看来,那些威力无比的众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和人的进程。于是,宗教永远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而宗教与建筑艺术的结合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学术氛围: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极其重视表现对象富于逻辑的几何可塑性。他们认为建筑就是有明确的几何形体与几何比例关系以及确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所以,标准的准则产生了。一整套的模式搬用延续,形成了梁柱系统。

代表建筑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
  设计者:伊克谛诺斯和卡里克拉特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巴特农”原意为“处女宫”,因它祀奉的雅典娜女神是处女,故又称“雅典娜处女庙”。它建于公元前447—432年。设计人为伊克谛诺斯和卡里克拉特。整个建筑工程是在大雕刻家菲狄亚斯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神庙的雕刻都为菲狄亚斯和他的弟子所创作。
  巴特农神庙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从雅典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伟庄严的形象。它采用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回廊式形制。列柱采用多利克柱式,东西两面各为八根列柱,两侧各为17根列柱。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神庙的柱头、瓦当,整个檐部和雕刻,都施以红蓝为主的浓重色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
  埃皮道罗斯剧场
埃皮道罗斯剧场
埃皮道罗斯剧场
  设计者:小波里克里托斯
  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 埃皮道罗斯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沿海的一个城邦。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以最崇敬的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它的设计者是著名雕刻家波里克里托斯的儿子小波里克里托斯。
  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的通道。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剧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
  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
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
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
  这种建筑是古希腊供陈列体育或歌唱比赛所获奖品的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因此也称为“雅典得奖纪念碑”。从公元前4世纪起,这类纪念性建筑的兴起,这是仅留存的一座。 这座亭是公元前335—334年间,雅典富商列雪格拉得,为了纪念由他扶植起来的合唱队在酒神节比赛中获得胜利而建的。
  亭子基部是2.9米见方,高4.77米基座;基座上立着高6.5米的实心圆形亭子;亭子四周有6根科林斯式倚柱。顶部是由一块完整大理石雕成的圆穹顶,安放奖品;檐壁有浮雕,刻着酒神狄奥尼索斯(巴库斯)海上遇盗,把海盗变成海豚的故事。
  亭子的构图特色体现了一个法则,即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和檐部,各部分形成对比:基座的简洁厚重与亭子的华丽轻巧形成的对比产生稳定与优美感。它是希腊建筑中较早使用科林斯柱式建筑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