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街道研究系列4:创意街道

 houfour 2016-10-27

到底什么才算是伟大街道?

伟大街道应该:

不仅仅为车服务,更为人服务——伟大街道研究系列1:交通稳静化

不仅仅满足交通,更可以生活--伟大街道研究系列3:街道生活化

不是无趣的,而是创意的。

要打造创意城市

不妨让我们从脚下的、身边的、细节的街道开始吧


一、井盖也可以是艺术品,城市文化的载体


    井盖,是我们每天都会经过,但又经常都会忽略掉的基础设施。国内的井盖基本是一种工业产品批量生产的,每个城市的井盖大多一样。在一些国家,主要是日本、澳大利亚、欧美等发达国家,都会将这不显眼的脚下设施外观设计得独具特色,不仅成为一种街头艺术,也能帮助大家识别周围环境。 

    城市井盖文化是塑造和传承城市文化血脉,是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的一部分;起到凝聚市民文化自豪感,加深公众对此感知的传达,从而借助井盖的风情图案提高城市独特的人文品位。

图1:国内大多数井盖千篇一律,且与路面贴合不紧(来源网络)

案例1-1:日本井盖

    井盖,是日本的城市名片。它始于解决实际的细节问题,又因做工精致成为一门艺术,最后不断普及发展成一种特殊文化。几乎在日本的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下水道井盖,上面印有动物、风景、历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极富设计感。不仅建立了好几家井盖博物馆。还建立了一个半官方的“井盖协会”专门负责保护及研究全日本的井盖。

 

图2:各地的文化作为井盖设计题材(来源网络)  

图3:长野县饭田市的苹果闻名全日本,因此这里的井盖上画了标志性的三只苹果(来源网络)


案例1-2:井盖作为图案印章

    一德国创意机构在栅格排水口、通风孔及其他公共设施上涂上油墨,突出各个结构带有的独特图案,并将布袋、T恤等其他纯色衣物贴在上面印出图案,创造出最前卫、最标新立异的纪念品。该公司干这一行可有20年的历史了,去过了20多座城市去“采风”,在不需要打印设备和印刷模板的情况下,采集并印出了各种各样图案的T恤、手袋等产品。

 

图4:在井盖上涂上油墨(来源网络)

 

图5:印刷出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T恤(来源网络)


案例1-3:井盖广告

    某咖啡品牌广告。将井盖绘成一杯咖啡的样子,再配上井盖中冒出的白气,就完美地构成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香浓咖啡。

图6:从井盖下冒出的蒸汽像是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来源网络)

  

二、街道的色彩、绘画艺术涂鸦给城市增添亮丽的风景


    当代涂鸦文化的兴盛,始于1960 年代的美国,因为当时机械工业迅速发展,以机械取代人力,导致不少人因此失业,无所事事的民众聚在一块,开始在地下铁涂鸦作为泄愤。

现代的街道涂鸦已经发展多元化,正因为它随处可见,表现多元,不必走进像艺廊或博物馆等等的特定场所或空间,也许弯个转角或经过一条街便能见到,使这种街道艺术大受欢迎。

案例2-1:趣味的人形横道

    新型人行横道将通常意义上的斑马线图案经过重新调配重新绘制在马路上,形成一种新颖的城市景观。这些新型的斑马线除了图案与传统版本的不同,其颜色和尺寸都与以往标准斑马线一致,也具有同标准斑马线同样的功能。

图7:苏黎世薯条人形横道(来源网络)

 

图8:在日本大阪,史努比和花生团伙致敬披头士(来源网络)

图9:西班牙马德里彩色人形横道(来源网络)


案例2-2:3D绘画街道

    街头3D绘画是指一些极具创意的画家以街道为画廊作画,但这些图从一定的角度看,立体感非常强,就像立体实物一样,非常惊人。来往行人就是这批艺术品的欣赏者。

 

图10:巨幅绘制惊险的场景引发行人与画面互动(来源网络)

美国Ann Arbor街头,艺术家David Zinn用粉笔绘画的作品,作品总在某个场景中和谐的出现

图11:秋天来了,绘画与秋叶虚实结合(来源网络)

图12:画作与场景结合,生气盎然(来源网络)


案例2-3:墙面涂鸦

    马德里的Rayén Vegano餐厅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好主意,他们用黄色胶带,黄色喷漆,和一盏灯,在店门口营造出一个“舞台聚光”的效果来。这个色彩的小游戏从远处就能吸引人的注意,走到近处也能引得莞尔一笑。真是又好玩又讨巧。

图13:黄色的三角形,让整个墙面更加生动(来源网络)


三、临时设施也可以展示创意空间


    街道上临时设施是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进行而建造的各种简易设施,但在工程完工以后,这些临时设施就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必须拆除或作其他处理。所以这些临时设施大多建设得粗糙,影响城市道路景观。

案例3-1:哥本哈根一建筑工地的围墙

    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国王广场捷运工程进度仍旧以龟速前进,绿色铁皮栅栏围住广场几年了,实在有点令人沮丧,于是艺术家们开始装饰这堵墙,在墙上涂上五颜六色的涂料。新的装置艺术“Din sko, din historie, ny start一双鞋.一段历史.新的开始”是个十分特别又俱有社会公益的艺术创作。艺术家邀请了大家捐出不需要的鞋子一同布置这片铁皮墙,多出来的鞋子以及额外的捐款都将捐至GRACE KBH这个帮助无家可归者的非营利组织。

图14:工地的围墙变成了装置艺术的展示空间(自摄)

图15:色彩使原本冰冷的围墙充满活力(来源网络)


图16:每双鞋子都是一段历史(自摄)


四、创意活动让街道吸引更多人气


    街道在城市中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居民习惯性地在街道上活动并感受街道及其周围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街道活动是体现城市活力的窗口。

案例4-1:汽车后备箱市集

    这是最近流行起来的“后备箱市集”,一辆车就是一个店,后备箱就是货仓兼柜台,所售之物从手工艺品到各色衣服、鞋子,还有一些旧物、二手货。

除了周边大学的学生以外,越来越多的职场白领也加入到后备箱摊主的行列。他们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但也给城市管理出了道难题。

图17:在地上铺一块布,各种手工艺品精心摆放好,就可以开张了(来源网络)

图18:摊主弹吉他来招揽顾客(来源网络)

 

五、功能性交通指示灯可以更人性化,更要照顾到特殊人群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通信号灯是很重要的一项,它具有低功耗、低热能、寿命长、可见度较高……等特点,虽然它看似不起眼,但其重要性不可否认。合理的交通信号灯设置,不但有利于加大交通流容量,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减少交通出行时间,还可以有效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还应利于缓解驾驶者疲劳,照顾到特殊人士等等。

图19:中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红绿灯(来源网络)

案例5-1:触摸式人行过街信号灯

    行人过街,只需按下人行过街信号灯柱上的申请按钮,人行信号转换为绿灯,车行灯转换为红灯,行人便可安全过街。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行人按下按钮后就能立即过街。为不影响机动车通行,在行人按下请求按钮后,请求信号就会被传递到信号控制单元,信号控制单元在设定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待设定的机动车最小绿灯时间结束后,车行灯才会由绿转换成红,人行信号灯才会转换为绿灯,此时行人方可安全通行。另外,行人不要频繁按扭,每次请求会有一个通行周期,只有在上个通行周期结束后才会响应第二次按扭请求。 

图20:行人过街按下按钮,大大节省了行人过街等待的时间(来源网络)

案例5-2:色盲交通灯

    考虑到一些色盲驾驶者无法识别红绿灯,将圆形的红绿灯进行了一下小的修改:红灯变成三角形,绿灯变成方形,黄灯则保持圆形不变。这样,只要能识别出亮着的灯的形状,色盲人群即可判断此时是停是走了。

 

图21:色盲驾驶者根据形状来获取交通信息(来源网络)

案例5-3:沙漏交通信号灯

    LED图标采用了古老的沙漏显示,将红绿黄三灯合一,当红灯沙漏漏完后,就会转变成黄色,并加上3,2,1倒数,时间到后就是绿灯了。相比传统交通信号灯,它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告诉路人需要等待的时间。

图2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软解驾驶者等待的焦急情绪(来源网络)

 

图23:通过颜色和进度的变化让驾驶者提前获取信息(来源网络)


六、街道创意设施,是城市的一道独特景观


    街道设施是城市街道景观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街道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街道 空间的规划品质,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水准。因此,城市街道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是回归了设计的本初意义,重新重视设计对人本身的关注。

案例6-1:日本东京Minato-ku街道座椅

    街道上设置了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休息座椅,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雕塑感,使用时是座椅,不使用时可以甚至可以作为雕塑欣赏,极大的美化了街道的景观。

图24:圆弧的轮廓设计,坐起来应该很光滑舒服(来源网络)

图25:既是雕塑,又是座椅,还可以躺下休息(来源网络)

图26:单人座水晶座椅,路过就想坐下休息会(来源网络)

图27:吊灯,台灯,桌子营造家的气氛(来源网络)


案例6-2:纽约时代广场会议碗

    曼哈顿最繁忙的广场中心,在由巨大的电视屏幕,高楼,和密集的人群中,创建设计一个亲密的交谈环境。“会议碗”是容纳八人的半球形胶囊,它让人们体验到一个私密的空间的机会。 

图28: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上设置私密交流空间(来源网络)


案例6-3:脑洞大开的创意设施

    除休息座椅外,常见的街道设施还有垃圾箱、非机动车停放架、公用电话亭、书报亭等。

图29:即使不打电话,也想钻进去拍张照片(来源网络)

图30:自行车停放架做成大梳子形状(来源网络)

图31:涂成五颜六色的报刊亭很能吸引人眼球(来源网络)

 

图32:垃圾桶也可以作为步行街等公共场合的路障使用,一举两得(来源网络)


七、夜景照明是展示了公共空间晚间的魅力


    城市夜晚的灯光自然环境,使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社会中,环境基面支撑的人的活动是全天候的。晚间街道照明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大多城市道路照明中设计上不求审美,外部环境的灯光设置大都自发形成,各自为政,难以协调,个体的美难以形成整体的美,也较难突出城市街道的总体特色。

案例7-1:马德里del Torico步行街

    利用地面的灯光,展示提高空间配置的角度、方向和线性感知,增强沿地面水平差异。通过软件的操作,地表的LED灯光可以展示不同的图案变化,成为广场上动态照明系统。其灯管的走向模拟水流,而在拐点上,正好坐落着Torico喷泉。

图33:地面上的灯光仿佛水流具有流动性(来源网络)

案例7-1:荷兰鹿特丹树影灯

    模拟太阳光照射树木在树木物体下形成光斑和阴影的效果, 让树木下面在夜晚也呈现出太阳光照射的光斑和阴影。

图34:地面上的灯光形成斑驳的感觉(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伟大街道研究系列1:交通稳静化

伟大街道研究系列2:什么是伟大街道,如何做?

伟大街道研究系列3:街道生活化


下期预告:

  • 如何打造一条智慧街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