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读书笔记

 明月晴天1964 2016-10-27

 


        抗核抗体(ANA)是能与细胞核或者其组成成分反应的自身抗体,主要出现在红斑狼疮等一类自身免疫病,是诊断红斑狼疮的主要手段之一。过去多用测定血液中狼疮细胞(血液中多核白细胞吞噬抗核抗体和核蛋白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狼疮细胞)来确定病人的抗核抗体,检出率低且没有特异性,需要有经验的技术员才能辨认出它是狼疮细胞,1957年首次以啮齿动物组织冰冻切片为抗原底物,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一般地说,抗核抗体阴性可以排除红斑狼疮,而高滴度的抗核抗体阳性则说明病人可能患有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重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偶尔在老年人和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抗核抗体阳性,但效价很低。


        ANA阳性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如风湿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肿瘤。ANA阳性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意义,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而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ANA滴度的高低不与疾病的活动性平行,所以抗核抗体滴度高未必提示疾病活动,也不一定是治疗的指征。


ANA阳性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95-100%,非活动期80-100%

药物性狼疮95-10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95-100%

硬皮病70-90%

干燥综合征60-80%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40-60%

类风湿关节炎30-50%

幼年型风湿关节炎20-40%

非结缔组织病10-20%

正常人5-10%


抗核抗体的核型


ANA的核型有一些临床参考价值。某种核型可能伴有某种特定的ANA和风湿病,但这种关联是不可靠的,况且当血清中含有多种抗体时,随血清稀释度不同,可能会表现不同核型。核型的价值大部分被测定抗核抗体谱(包涵十几种特异性抗体)所代替。 但熟知核型的基本临床意义仍然是风湿科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此型与抗组蛋白抗体和抗DNA抗体有关;


 颗粒型(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核膜存在,此型多与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有关,多见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核周(核膜)型:即周边型。荧光包绕在核膜周围,多与抗双链DNA抗体有关,主要见于累及肾脏的SLE患者,且和疾病的活动性明显有关,缓解期以均质型多见。


 核仁型:仅核仁染色,与4~6sRNA抗体有关,在系统性硬化症中较常见 ,也可见于口和眼干燥及关节综合征等。


 着丝点型:处于分裂时相的Hep-2细胞为底物可出现依着丝点散在排列的特殊点状圆形,与斑点型的区别是前者核膜消失。


        理论上细胞中有成千上万种成分,都可能成为免疫病相关抗原,根据经验只能提示该核型可能是哪几类抗体,如上文所述,仍需进一步做确认实验:


        抗核抗体系列测定(ANA谱,现代定义是指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定性15项包括:nRNP/Sm、Sm、SS-A、Ro-52、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AMA M2)。


抗核抗体阳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


1. 结缔组织病的易感人群一般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体的滴度会升高,但一般为低水平。


2. 抗核抗体阳性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病的可能,但仍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


3. ANA阳性进一步分型为针对多种核抗原成份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荧光模型区分不同的荧光核型有鉴别意义,如SLE多为均质型.MCTD多为颗粒型。


4. 应先了解不同结缔组织病的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更大。如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可出现亚类的特征性抗体:如SLE相关的自身抗体有sm、ds-DNA抗体,皮肌炎相关的JO-1抗体, MCTD相关的u1RNP抗体等等。如ANA初筛阳性滴度低,确认抗体化验全部阴性,则常见风湿病的诊断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再结合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可做出能否暂时排除的初步结论。


5. ANA阳性是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对发热原因不明或多系统损害的疾病要进行ANA筛选,用于鉴别有无结缔组织病,此时的ANA阳性意义极大,可能直接考虑SLE等疾病可能。用于关节炎的诊断意义在于区分是炎性关节炎中系统性疾病还是单纯性关节炎。


 来源: ANA检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