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校热衷高考为哪般

 昵称815848 2016-10-28

教室里学习氛围很浓


技能高考班的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技能操作


  近年来,技能高考以其“重技能”的考查方式,帮大量文化课薄弱的职校生圆了本科梦。目前,我市有不少中职院校开办了“高考班”,这些班级只针对技能高考的考试项目进行学习。职校缘何热衷办“高考班”?这些班级是如何教学的?有何利弊?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超半数学生选择“高考班”

  10月26日上午10点,樊城职教中心高三(1)班,语文课,学生们正在埋头紧张地复习,课桌上三四十厘米高的学习资料,让他们只能勉强露出头来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讲解。“好了,现在开始听写,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玉辉说。


  教室黑板右侧,用粉笔字写着“距高考还有224天,离技能高考还有158天”。


  高三(1)班是该校重点“高考班”,学生们在3年前入校时,就被按照中考成绩和入校考查成绩分到一起,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升入大学,考上本科。


  在樊城职教中心,有不少这样的“高考班”。“高三3个班,全部是‘高考班’;高二共5个班,有4个‘高考班’;高一共7个班,有4个‘高考班’。”该校高三年级主任黄涛说,这些“高考班”,都配备了学校最好的师资。


  与普通高中相似,樊城职教中心的“高考班”在高二时也会进行“分科”,不过,他们不是分文理科,而是分技能高考科目和非技能高考科目。学生高一时,所有专业课都要学习。到高二,他们只学习与技能高考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技能高考考什么,他们学什么。


  “以旅游专业为例,以前学中餐、西餐餐具的摆放,现在只能选一种;以前餐巾花型要学15个,现在只选2个……”黄涛说,学生们学习的技能少了,但学得更精了。


  为了让学生们得到充分训练,学校花9万多元购进了一套财会考试系统。“模拟考试与技能高考一模一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黄涛说。


  黄涛介绍,“高考班”学习非常紧张,“重点班每月要考两次,普通班每月一次月考,放假次数也比技能班(相比“高考班”而言)放得少一些”。


需求与生源的诱惑

  直到2014年,樊城职教中心才开始办“高考班”。该校副校长张士兵认为,技能高考较高的升学率、家长的需求等是学校兴办“高考班”的主要原因。“襄城职高技能高考升学率很高,不愁生源。”张士兵介绍,该校没有办“高考班”之前,每年只能收一两百名学生,自从打出“高考班”的旗号后,每年都能招四五百人。“一些中职学生毕业后,由于年龄小、工作稳定性不高,职场上升空间较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多读书,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以拓展上升空间。”樊城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辛宏分析认为,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国家也正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更多的中职生上大学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3年前,熊世佳以399分的中考成绩考入致远中学,今年9月,感觉凭借普通高考升本无望的他,转到樊城职教中心读书。“我就是冲着学校的‘高考班’来的,我的文化功底还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学好技术,上一所二本院校没有问题。”


  熊世佳认为,大多数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基础差、底子薄,与普高拼文化成绩有压力。中职生学技能操作上手快,同时技能高考文化考试难度系数较低,每年享受国家补助政策,读中职是曲线升本、避实就虚,有利于发挥优势。


“高考班”办起之后

  “原来师生们有点慵懒,现在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张玉辉说,没有“高考班”之前,学生们没有奋斗目标,老师们的考核不具体,现在都觉得有压力、有目标了。


  学校开办“高考班”之后,面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给老师们安排多了课程,他们不情愿,现在都抢课,文化课老师抢课,技能课老师也抢课。”黄涛说,学校制订了对高考班的考核细则,老师们干劲十足。


  学生们的变化也显而易见。“学生们以前早上赖床,晚自习经常逃课,现在早上不用叫,晚上经常要到教室里赶他们回宿舍休息。”张玉辉说。


  张玉辉介绍,目前技能高考满分为700分,其中文化课成绩210分(语文90分、数学90分、英语30分),技能操作和专业基础考试490分。“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非常有优势。”


职校姓“职”还是姓“考”

  “学校的这种做法,我是坚决反对的。”社会学学者陈新剑教授认为,我国近年来教育的改革目标是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为制造业强国输出人才。“职高应该以培养初级职业技术工人为主,‘高考班’把职业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变成了对文凭的追求,如果都到高校去进修了,人才结构就会失衡。”陈新剑说,职校应姓“职”,不应该姓“考”,有些职校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汉江流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文理学院汪家宝教授认为,近年来国家为了打通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让技能学习的学生有提升空间,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的升学渠道,有些中职学校办“高考班”无可厚非。“以后不止要培养技能型本科生,还要培养技能型研究生,高考班的学生以后会是主力。”汪家宝说,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对职校人才质量、升学率高提出要求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就业质量。“毕竟能上本科的职校生是少数,所以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有利于就业。”


  辛宏也坦言,职校应该姓“职”,而不应以高考为主。对于职校不姓“职”,他也感到无奈。“现在襄阳规定的职高与普高的学生比例是1:1,湖北省的也是4:6,可现在能有2:8就不错了,家长们都希望能升学,职校也需要生源生存。”

来源:襄阳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