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着小议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10-29
(三)肝着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仲师隐秘最深的绝活(秘法),但往往因简而遗,因文缺受疑,因年久而少译,使圣典蒙晦,临床远离圣道,实乃我辈之罪过是也。
      肝着,通著,属痹症范畴,邪气处于厥阴与少阳,为半表半里,半阴半阳之域,是统属于里之阴与阳的病态范畴。
        肝着者,在人而不在病,在气不在天,人本社会属性,经济贫富,智商高低 ,政治风暴 ,病有比西子,心窍越比干,况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生逆亡之险,故清代名医,叶天士著《竹林女科》,常嘱修竹、谴柳、种桃之域,以潜移默(化)认,回归自然,肝着何以得痹,厥阴少阳何有体阴之衰,用阳之壮乎?更况《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言归正传,话说肝着,着者,粘沾之滞,属痹病的范畴,着者,湿浊之痹。属广义痹的范畴。
    肝着者,即一阳一阴为病,实性的邪气,递增归属于阳明,阳明主里阳,里阳统摄三阳之本;虚性的邪气,递减至少阴,因为少阴为里阴,总揽三阴之根。也就是说三阳与三阴者,是合一分三的概念,是里之阴与阳之为病者,是邪气处于三个不同阶段之为病是也。
      由于一阴与一阳,即弱且嫩,又称为半阴与半阳,半表半里,所受邪气,即归属于里之阴与阳的范畴。
        又因为"二"是阴数,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复,所以相对中的"二"呢?邪气处于阳二与阴二的范畴。
       实性的邪气归属于里阳,里阳分三个不同的疾病阶段,那肝着中的邪气,同化于三阳,或者说归于三阳中  用《易》之理 ,则为“乾阳不虚,离火不发”的病态。
     肝着者(厥阴病)从阳化热,邪气凛然并于阳明之气,论中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此属少阳,少阳者,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此炎热耗气、伤津、动湿、动血、动水时,二阳呈实,相对二阴呈虚,一二三辨证大法呢?逢"二"则"离","离"者,上下格局(逆),有阴与阳分离之险,我们当以方测症,如诸泻心汤法等,属阴与相拒,又如四逆汤,三黄泻心汤者,属阴与阳各自为局,阳极滞,阴极郁,因为郁极而导致阴与阳分离,如果我们临床中把此二方合用时呢?不正是归属于诸泻心汤的心法之要决吗?
   少阳之为病,胸上胁下,属空间之域,厥阴之为病,阳上拼以夺胃气,阴下凝以衰谷气,两相极端而致危是也。
      肝着,胸痹,心痛,腹满,有太阳阳明少阳合病者,如论中曰“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腑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得通,”病位皆居阳,呈实,属表,归三,递归里阳病的范畴,圣典在高度的独立中,进行完美(整)统一整体化,以示其水落石现,层层剥茧,我们知道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阳合并病,以及《金匮要略》中的"胸痹心痛"等者,皆属里阳病,处于三个不同阶段病态观。
      胸痹于脉络筋经,三阳呈实,邪气相约加压,冰伏胸中阳气(光),导致阴寒之邪气,痹滞阴血阳火,不能开、宣、透、发,则碍血滞络,也即论中所说"邪在经在络,入脏,在入腑"之说。
       此胸痹成实,亦省略了以"胸痹心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此〃胸"者,泛指胸、胁 、腹、脘等的部位 ,病人又常"欲""蹈其"胸上"者,知邪气成实,"欲"字,泛其望、求的心理动态,"蹈"言其宣,动,捶、打,可知三阳中的邪气,内陷里阳之深,用阳不得宣、发、透、达。
     先未苦时,指病处于初期时,"欲"字,正气受滞涩,不能发挥其用阳功能,阴寒湿痹,属阴性的邪气,故不欲热饮,"但欲"即不断的想饮温热之水,"但欲"即不断的吃与喝,热性的饮与食之物,因为饮代表着喝水与饮食,当与旋复花汤主之。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顿服之。
一:此方的配伍意义?
二:肝着(心脑血管病)治疗有什么临床指导意?
三:能否用《本经》之药理,解释此方的药物功能?
四:此方与小陷胸汤,瓜蒌薤白桂枝汤有什么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