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常识,坚守企业经营的本质——人与价值

 华夏基石 2020-12-01
声明
  •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为华夏基石《洞察》杂志读者服务号

  • 欢迎转载,请通过向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回归常识,探寻企业成长新动能”,由华夏基石集团举办的第四届“十月管理论坛”于102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企业高管济济一堂,饱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

企业经营与国家宏观经济及金融形势息息相关,论坛举办方特别邀请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两位用详实的数据、专业的分析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祝宝良介绍到:尽管还存在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 在去库存过程中的价格上涨、财政收入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投资意愿下降,金融领域风险加大等严峻的问题,但从2016年前九个月的经济表现来看,经济下行速度稳住,企业利润在上升,财政收入基本稳定,经济总体形势仍然较好。对于人民币贬值、互联网金融等大家关注的金融热点问题,吴晓求教授一一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低,互联网金融代表了新的金融形式,是有未来的、有价值的,虽然还有优化的空间。



拥有无数花粉的“花姐”、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老师的演讲既把大家带入到“未来世界”领略一番,又回到现实来观照未来。她的演讲主题是:以未来决定现在。

“当未来以来,两个根本因素改变,行业本质的竞争要素改变,企业增长逻辑改变(质变+量级增长)”而唯一不变的是回归顾客价值,正如德鲁克所讲的“企业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陈春花老师指出,“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更重要”,面向未来有四个关键词是:技术,数据,创造,智慧。

著名管理专家施炜老师则从人的激励这个“世界级难题”入手提出全新的见解,那就是组织要选择什么样的协作体(共同体)类型。他介绍了人类文明中几种主要的协作体(共同体)类型,如使命共同体、军事共同体、乡村共同体、家族共同体和知识共同体。最后提出一个命题让大家思考:企业组织=共同体。


来自人民大学的管理学家、“华为六君子”中的黄卫伟、吴春波、孙健敏教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何为经营的常识,怎样回归常识,从他们各自的演讲标题中可见他们的立场——黄卫伟《开启分享和参与的管理时代》,吴春波《庇护华为的基本常识及其驱动力模型》,孙健敏《对管理的常识性解读》。


华夏基石集团董事长彭剑锋教授以《回归原点:人与价值——组织与人的管理新范式与新思维》为题进行了压轴演讲。囿于时间,彭老师制作的70PPT只讲了一半儿,但他以华为、美的、苏宁、伊利、温氏等优秀企业的实践为例,提出中国企业成长应反思的问题、中国企业成长转型对企业家提出的转型要求,以及人才价值管理的八大新思维,这些都直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带给与会者强烈的震撼。正如彭老师的演讲标题,中国企业在现在及未来,要探寻企业成长新动能,仍然要回归到人(客户与人力资本),回归到价值这个永恒不变的本质上来,这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大常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