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在世时三大谋士诸葛亮只能排名第三

 一木尚土 2016-10-30

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而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最主要的谋士是庞统和法正两位,刘备对他们的信任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


庞统是一位优秀的参谋人才。他在追随刘备以前已经是周瑜的机要秘书,军事经验丰富,在归顺后跟刘备有过长谈,两人纵论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对他的参谋能力印象很深刻,于是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在军事上非常倚重庞统,庞统和诸葛亮又同为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211),刘璋命法正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


刘备担心这样做会失信于天下。庞统劝他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不要贻误时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之所以没有带诸葛亮,是因为那个时候诸葛亮年纪尚轻,没有多少军事经验。但毕竟诸葛亮底子好,聪明,可堪大用,为了让他有军事方面的提高,还把军中老资历的赵云派过去给他当副手。这个时期庞统的军事能力自然要比新兵诸葛亮高,说话比诸葛亮更有分量。

刘备到达益州后,得到了刘璋增拨的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率部屯驻葭萌关,却并末立即去进攻张鲁。第二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不久,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而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后来后主刘禅定其谥号为靖侯。

法正在刘备取四川及汉中之时屡设奇谋,深得刘备青睐和信任。

在刘备初入蜀时并不是很信任法正,他夺了法正带领的两千川兵,全部交给孟达率领,留守于荆州受诸葛亮和关羽节制。让法正以谋士身份随从入川,同为谋士的是刘备特别器重的庞统。此时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能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相比。

之后刘备入川,前前后后,基本是法正和庞统在谋划。庞统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方有机会更多地展示自己的军事才华。他对西川了如指掌,为刘备省力不少。

比如,谋士郑度劝刘璋坚壁清野,放弃百姓,来对付刘备。刘备听了都心虚,法正却说不用担心,刘璋不会这么办,结果被他猜中了。这个例子,法正猜人心思极准,仿佛郭嘉一样有恐怖的判断力。

法正还给刘璋写了劝降书。开头先照例自谦兼剖白,说怕您左右说我坏话,我才躲远点儿;现在局势危急,您左右英才济济,但他们都想自保不肯用命啊——话说得看似客气,其实凶狠直接,威胁带离间,让刘璋深感孤立无援。虽然刘璋没有立即接受,但是雒城被攻破,刘备进军包围成都,只有几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币还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愿意死战的情况下,刘璋却开城投降了,这不能不说刘璋是考虑了法正的劝降信作出的选择。刘备夺取益州后,从此摆脱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础。


在益州形势不佳时,刘璋门下的老牌名士许靖想逾城投降刘备,未遂。后来成都取下了,刘备不喜欢许靖的为人,法正就劝刘备重用他。他说,许靖虽然有名无实,但他确实有名啊。您现在不重用他,大家都觉得您不尊重贤士。您就摆摆样子吧!法正善于权衡利弊,很现实。刘备当然言听计从。此时法正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巩固。

接着,刘备率兵五万回荆州,和孙权争利。不用说,身为谋主的法正从行,而身为股肱的诸葛亮留守成都。荆州之行可称劳而无功,而北边曹操刚刚击败张鲁占领了汉中,并留夏侯渊和张郃镇守。法正目光敏锐地看到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暨夺取汉中的可能性,于是劝刘备与孙权谈和,挥师北上。

攻打汉中时,他们先是跟夏侯渊相持近年,最后法正出了奇策:急袭张郃,逼夏侯渊分兵一半去救,然后突袭夏侯渊,才有了老黄忠斩杀之的战果。对这套战略最高的评价,出自于曹操。曹操不相信刘备做得到,大呼“一定有人教啊!”(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汉中之战,身为谋主的法正,立了大大的军功,诸葛亮在后方只是完成了任务,并无特殊表现。所以刘备称汉中王后,法正进位尚书令、护军将军,诸葛亮则未见升迁。


不幸的是,第二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关羽死后,刘备一意孤行东征吴国,诸葛亮没有劝住。诸葛亮后来说:如果法正在,就能劝住刘备不东行;就算东行,也不至于遭殃(“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关于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争论很多,但显然为关羽报仇不是唯一的理由。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应该是认为诸葛亮并没有看出刘备伐吴的真实意图,否则他也不会在法正已经去世后都不带着诸葛亮。假如法正活着,以他的性格,他真有可能会支持刘备的行动,而有他在,刘备可能不会有夷陵之败。

刘备和诸葛亮,鱼水情,天下皆知。因此后来的白帝托孤于诸葛亮实属必然。因为蜀汉内部各势力斗争一直很严重。刘备的原则是依赖北方起家的人,重用荆州势力,打压四川本土势力,以求达到平衡。加上刘备对诸葛亮从一开始就寄以厚望,完全是当接班人培养的。之前不太重用确实是诸葛亮经验历练不足且常瞎出主意(如诱杀刘封逼反孟达导致荆州彻底丢失,即是听从了诸葛亮的馊主意)。


等托孤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基本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了。这个时候即使法正活着也不可能让他监国,最多是法正取代李严的位置(李严也是四川势力的,后被诸葛亮免职),做为四川势力的代表成为托孤之臣之一,辅佐诸葛亮监国。而庞统更是典型的参谋,不是政治家,即使健在,也是不适合做统帅监国的。

因此单就军事谋略来说,庞统和法正可以说是刘备最倚重的谋士,堪称双翼,而在刘备的心里可能更看重法正一点(被追谥为翼侯,翼,臂膀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诸葛亮则只能排名第三了。然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军政大权在握,才真正开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辉煌的军事生涯,所以他是此三人中坚持到最后的最成功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