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亚山镇潭头刘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道光丙午年(1846年)十一月初九日辰时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宗支由来 据潭头刘氏光绪三年(1877年)家谱与光绪十九年(1893年)祠堂 石碑记载:“吾祖讳明镜字容台,明庠生,同怀三人,镜居长,次明禅,三明旦,先世原居福建漳州府,明中宦游白州,慕山川之秀,风俗之厚,因肇基焉,城右新村其故里也,后复迁平地”。 故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间(1522~1566)公与胞弟三人,先从新村迁平地后迁居白沙堡下寨,明禅居山美(旧称塘坡),明旦居旺烈(旧称苏村),容台公居下寨,置产开基东乡三图八排①刘荣秦户独自创业,是传说入博刘氏的开基始祖之一。 至五世台元公从下寨村迁居潭头村,并以潭头为根本,支系主要居住于博白县和外迁国内多省以及海外等国家,目前已逾20代,潭头支系人数约为18385人(不含山美系,横列系)。 博邑建城至今1400余年,博邑之大,刘姓乃邑中大族,询所从来,皆由闽省,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回博省亲,与其部下刘明光倡建博白刘氏总祠,祠基座落于博白城区北街口,现为博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祠于光绪十五年落成,据传此祠中供奉十六支入博始祖牌位,吾祖容台公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2014年初由博白社科联牵头,县政协原主席凌世耀组织了相关文化人员,编撰《博白大观》姓氏卷一,统计不同时期迁入博白各姓入博史料,其中刘氏一脉共有三十一支,人口约为20万,约占全县总人口10%。 注:根据道光十二年《博白县志》记载,博白城厢内外分为七甲,七甲外分四乡分为三十堡,白沙堡管辖:官塘村,畧塘、新村,赵村(今兆村),苏村(亚山互卫村横列),田湖村,老鸦坡,赤坎垌(今白中赤坎),旺土岭,良产顶,太平坡,龙虎塘,潭头村。 古代博邑白沙堡管辖现为今博白城西新村至马头岭,三滩白中村,亚山潭岸至互卫村一带,地名依存。 宗支分布(一)、明镜(字容台)公后 二世绍东支系: 二世绍第支系: ①六世鼎爵后:上保垌、大头岭、园岭肚、登科、石头窝。本支主要居住于亚山镇另有迁东兴市及安徽岳西 已传19代。 ②六世鼎禄后:秧地垌、凤山龙城、云心、武卫、旺茂大康村、旺茂狗腿田、四眉田、鲜花垌、石湖龙、榕木根、华屋地(大垌、群带田、中间垌)、马路头、大门楼、宝昌、濂子田、藤子垌、留仙田、新屋、东城、大村、陂子角、大旺垌(门口垌、横垌、鸭母墩、长田村)、领子咀(门口垌、耙齿田、石子田、新村、亚山杆头村)、柳州、靖西、海南等地,本支主要居住于凤山镇已传20代人。 ④六世鼎铉后:凤山云心、大水垌(担山田、新屋、上坪、白石垌)、立石、老虎塘、亚山白沙水、防城地区(那良、那垌、垌中、灵山东风场及越南)、三滩学田竹根坡(南北风头、上下鳌头塘、黄泥坎)、龙鼻岔、亚山芥兰坡、杨柳塘、义学白沙水、曲田村、南宁、柳州、贵州、云南河口、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海外英国、印尼、新加坡等已传20代。 二世绍南支系: 本支系现居潭头那头村、兴业城隍等已传18代。 三世继洲支系: 现居潭头上高村等,已传17代。 四世我修支系: 支系现居潭头火园肚等,已传17代。 (二)、明禅(字云风号百万)公后 本支系后裔现居亚山镇互卫村山美(旧称塘坡),已传19代。 (三)、明旦(字云凤号苏堂)公后 支系后裔现居亚山镇互卫村横列(旧称苏村),已传19代。 一、潭头系: 1明-2绍-3继-4我-5世-6鼎-7国-8可-9周(应)-10廷(斯)-11怀(德、世)-12龙(永)-13凤(辉)-14朝-15殿-16陶-17唐-18源-19远-20天-21禄-22泽-23长-24人-25文-26蔚-27起-28科-29甲-30连-31芳..... 玉林城隍系: 1明-2绍-3继-4雾-5第(广)-6崇(经)-7特(可)-8志(钦)-9伯(纯)-10建(伯)····· 钦州浦北系: 1明-2绍-3朝-4泉-5启-6煴-7旭-8韬····· 二、山美系(略) 三、横列系(略) 道光乙巳年(1845年)浩然公龙刚、明亭公永浚、文盛公廷郁倡建,宗祠座落在亚山镇潭岸村,原址为五 世祖台元公遗堂宅地转让所建,奉容台公为开基始祖,宗祠坐靠鱼良岭,朝向蚌垌,蟹形,左青龙右白虎,十塘聚水,七星拱照。 道光廿六年丙午岁(1846年11月初九日辰时)同时行砖升课,初建三堂两栋,卯龙乙山辛向,门楼行丁。右边横屋七间,外面墙围。 光绪三年丁丑岁(1877年),在边再建横屋八间。 光绪廿八年壬寅岁(1902年)癸卯月庚寅曰巳卯时由凤翔公(字紫庭)牵头总理重修,山向依旧,三堂两进平房。上座三间祭堂,上设神主牌位,安放780个祖先牌位,其下设置神案,上下进中间有天井,两边有厢房连通,前座中开大门,左右两边侧门对称,左门楼,横屋共花厅共八间,右横屋共十六间,主建厅堂门楼易水砖为火砖,每块墙砖必经磨制,大小长短规格统一,而且彻工精美,砖缝平直、特别细小,虽是清水墙砖,但很典雅。 于光绪三十年甲辰岁(1904年)竣成,壬申月癸卯日乙卯时奉祖陛座引火归祠。堂屋建筑风格为歇山硬顶,尖峰高耸,高脊梁上装饰砖雕刻龙凤花草,整体涵合风水格局,气势恢宏、肃穆壮观,祠曰敦睦堂。 建祠之初,念及山美祖明禅公,横列祖明旦公两位叔祖后裔,建祠乐助,虽不同脉,俨然同气,且故供奉二公牌位于堂上,同序齿并。 堂联 大门: 御龙世泽 殿虎家风 正门: 敦宗敬祖 睦族笃亲 一厅内: 潭水蓄源泉平地流来看今朝五派支繁不愧陶唐真世胄 头衔蒙帝锡高峰陡上愿后裔三馀用足无惭丰沛旧家声 正厅内: 正厅内: 堂廉仍旧址绵万年血食春秋两祭无疆、闻忾 阶级易前规萃二德衣冠昭穆三坛同啴、见僾 潭头宗祠建祠志(手抄残碑)孝经曰谓之宗庙以鬼享之,庙者貌也以其貌言之也谓先公形貌依也,古谓之庙今谓之祠也□制□□□ 一也要莫非秩尊卑序昭穆报追远而已矣,吾家先世隶闽漳州宦游博邑先卜新村胥宇後迁平地。 始祖容台公与云风公、云凤公,故嘉靖间转徙白沙堡、下寨、潭头、坡塘、蘇村、四处立业,籍开基东乡三图八排刘荣秦户,代传十有五,人数千有奇,数三百馀年,尚未有祠奉祀,在前人非无创建之谋,但众人殷且不获地□□,以致将成未就。 国朝道光已巳年浩然叔龙刚、明亭叔永浚、文盛曾叔廷郁,均有志於尊祖敬宗。鸠我族姓欲立宗祠,游我支五代台元公自分屋场山水秀气局宏可为建祠基址,於是商定章程踊跃捐资约,共捐得钱捌百馀千。诹吉於丙午年十一月初九日辰时行墙生梁为堂,二栋山向乙辛右边横屋七间,外面墙围门楼丁向丹,历寒暄而後议事中堂祀。 刘门堂上历代祖考妣宗亲众族祖牌左昭右穆左设功德祠祀 台元公乔梓为功德不祧之祖,凡百有劳寝庙丰功懋德诸公,光绪丙子秋合族议右设衣冠祠奉端元公暨族中济济簮缨一切显亲扬名以及贞节旌表者,葢先灵有此得所凭依矣有庙必有年,□经文曰春秋两祀以时思之故祭定於春秋仲月之望六鸡既鸣矣为期,必须罗列□醴、廌、熟、□腥、庶、几罔恕、罔恫、俾昌、俾炽、俱□与祭人繁尚乏宿齐公所。 岁在光绪丁丑,於左边买受台元公裔□辉屋地创造横屋数间,则赴祭诸人似可栖□矣奈屋为地限庖厨未甚得宜,岁在壬辰又於右边加买台元公裔德佐、龙演、龙温、屋地扩载种乙斗有馀。议将旧横屋拆开改建三座直落後在□□边馀地创建横屋数间,以供□厨放薪之所将见庙貌堂皇规模□□孔曼且硕蜼无翬飞鸟革之观而□□秋业既松茂□苞之固书曰□□厥诒克和厥中□□□□□□□□□□ 前人之心以为心常以斯为本源重地绸缪於未雨以备小修大修之资□□□□□之□庇□□□□□□□□ 光绪十九年岁在癸巳谷旦十二代 潭头宗祠前中后捐祭志(手抄残碑)宗祠建於道光丙午年十一月初九日辰时重报本也,尔时董事诸父老多方画策商榷,章程中堂祖牌每座捐钱五千文,功德祖牌每座捐钱三拾千文共捐得钱八百馀缗。 合族欢腾已足建祠之费,而祀产鱼所出於是议将所入祖牌每座捐钱一千文交十代孙廷郁蓄积,□为春秋两祭之需,并议定能捐祭租者每祖牌兴祭子孙由来一人杜滥食也,且颜之曰“务本堂”示不□也,第规条虽善而捐祭租者仅十得其五,逓年春秋两举或荐或祭未著通徵合漠之诚。 越同治八年,第十三代凤翔谓祖不可忘,有祠固可奉祀祭必思敬享物当必从丰爰约族中家稍赢馀者数十人各解私囊捐钱一缗,以为之倡幸各房有尊祖之情踊跃而来,两年间共捐得一百馀名,权蓄置租由是牺牲供焉粢盛洁焉复颜之曰“立本堂”,後世亦有述焉夫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後虽盛弗传。 光绪五年凤秀管理,祠数因与凤藻议及宗祠两次捐祭资本已多,其中有牌位未捐祭租者恐难如数充入,不若仍照前章每名捐钱一缗生息数年,然後奉牲以享藻传知族人佥曰善数年间陆续乐捐者五十馀名,得以权放母子由父而多庻,几感春露而凄怆同效骏奔於宗庙复秋霜,而怵惕共申仁孝於祖堂其名曰“崇本堂”。 犹前人务本立本之意将以报本也,然孝思得展者而祠规又宜立也,今将捐祭名次宗祠定章勒诸贞瑉以垂不朽且昭画一云 。 光绪□八年□秋月望六日□族裔立 “□” 字已损坏,或不能视。 |
|
来自: 昵称3774734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