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不带娃,还想和娃亲?做梦!

 星海精灵 2016-10-31

你好,我是丹妈

资深童书编辑 + 儿童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不知给孩子读什么书

如果你育儿路上有烦恼

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 文 = 丹妈 -

私人微信:danma03


前几天带小叮当去医院体检。


一小护士急匆匆跑来问医生:“3床出院的产妇问有不有啥药能把奶憋回去?”医生一脸诧异:“不是刚生吗,憋回去孩子吃啥?。”


小护士一脸无奈地说:“她说她不想喂,胀奶胀得难受,要去上班,孩子给奶奶带,到时候喂奶粉就行。”


这话一出,感觉整个科室的医生眼白都快翻到天上去了,主治医生悠悠地说了句:“这年头,真是以为自己生了就是妈。”




你那涨的不是奶,是孩子对妈的呼唤


要说这世上最纯粹的爱,我觉得并不是父母之爱,


而是孩子对父母的爱。


记得生小叮当出生时,看着他那幼小的身体,他是那么的弱小。


天性使然地,我感觉得到,我是他唯一可以依赖的人。


在他的眼里,妈妈就是一切,看到妈妈,他才感到安全,而当他被妈妈看到,他才感到存在。


儿时,饥饿中,有妈的地方便有奶,长大后,孤独时,有妈的地方就是家。


这种浑然天成的情感,只属于母与子。


孩子永远比你想象中的更爱你,你又如何舍得辜负这世间最美好的期待。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刚出生的孩子,是妈妈的爱抚、温暖、怀抱和哺乳,让他开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如果妈妈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情绪不好,对孩子管理疏忽(让孩子处于饥、渴、冷、湿等不安状态),或不愿亲自陪伴孩子,把孩子寄养别处,甚至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发展延续甚至会出现自闭倾向。




母子情深,从睡在一起开始


龙应台曾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小孩是老天爷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好友因工作关系,孩子两岁前都放在老家抚养,最近却突然要把孩子接回来。


我问她:“是奶奶没带好吗?”


她顿了顿,失落地说:“不一样,不是自己带的就是不一样。”


“每次回去,宝高兴的时候就和我玩得很开心,可一到天黑,就闹着要奶奶,那天,我急了,非要带她跟我睡,就赖在奶奶房里不走。她坐在床上,怒目圆瞪地看着我,猛的一抬手,就打了我一巴掌,说’这是奶奶的床!,你走开。


说到这里,她的眼眶红了起来。


孩子的一掌能有多重,可这一掌却结结实实的打在了当娘的心里。


自己含辛茹苦,怀胎十月,痛苦分娩生下来的孩子,为啥就跟自己不亲了?!


可有没有想过,只有给予孩子拥抱、抚摸、喂奶、陪玩、哄睡、擦屎擦尿、讲故事……你把孩子抱在手里了,孩子才把你放在了心上啊。


爱与亲密,正是在这些繁琐累人的点滴陪伴中,一点点发芽。


也只有在这种竭尽全力的付出中,你才能从孩子血缘上的母亲,荣升为孩子心理上的妈妈。


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真的很重要。


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


而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




当妈的权利要自己去争取


我常说,公众号就是我的大孩子。


叮当出生后,我是白天照顾这个小孩子,夜里还得抓心挠肝地写文章,养大我这个大孩子。


公婆见我累,也曾多次提出要带叮当回老家养。


在和老公达成共识后,我们感激又坚定的一次次谢绝了公婆的好意。


我是真舍不得孩子。


每当夜深人静,我赶完稿子,累得昏天黑地时,看着孩子熟睡的容颜,心里顿时满是幸福。


孩子确实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但这些远远比不上他给我带来的满足感。


我享受着叮当依恋我的小眼神,我为自己从一个五谷不勤的女孩,变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母亲而骄傲。


老人与保姆可以是那个搭把手的人,但绝不能成为孩子养育的主导者。


其实想想,孩子如此每时每刻都黏着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也就区区三年。


我一直提倡的并不是牺牲自我、日夜守候,而是高质量的陪伴。


即使需要继续工作,我们依然可以争取:


在产假中,耐心母乳;


在夜晚,陪他入眠;


在他哭闹时,耐心安抚他;


在他醒着时,尽量放下手中的工作与手机,看着他的眼睛,让他感受到,你有多爱他。


如果自己当母亲的权利都争取不来,我们以后又该如何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重险阻?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别放弃亲自抚养孩子开始。




轻松三年,后悔一生

再相聚,请别变成孩子的二次伤害


如果你在孩子最依恋父母的婴幼儿时期没有付出心血,那就得坦然接受孩子在青春期的时无视你的教诲。


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接触过最普遍的案例便是,父母将孩子从老人手中接来,却发现孩子浑身缺点,满是问题。


他们对孩子或过度宠爱,或倍加严苛,亲子关系各种扭曲不堪。


而当问到事关治疗的孩子成长细节时,这些父母又全然不知。


一位母亲曾给我留言,说自己刚从老家接来的儿子,一打他,他就放狠话:“你再打我以后就不要你们!”


都是亲生的,为啥别家孩子打了还是一家亲,我家孩子就打不得、骂不得?


为啥孩子接回来,却又跟我不亲?


可你有没有想过?没有了日积月累的陪伴,亲子间何来打不走、骂不跑的亲密和信任?


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在没有完全信任父母之前,父母任何一个对孩子表示“拒绝”的动作,都可能造成孩子的误解:“你看,你就是不爱我,就像你之前抛弃我一样。”


一个孩子,被接到身边与父母重聚,一下从满是宠爱、称赞的熟悉生活里跌落到一个满是苛责的陌生世界中。


那种迷茫、慌乱、害怕、无助、孤独的心情,又有几个父母能谅解……


对于那些逼不得已与孩子分开的父母们,重聚时也别再内疚,请记得 :


1、重聚后的一年里,请不要随意批评、纠正孩子原有的习惯,多夸夸他,你的尊重必会赢得他的信任。


2、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欣赏,并适当地增加与孩子的躯体接触、温暖地拥抱、轻柔地抚慰、细心地照料,孩子仍旧可以重新获得与母亲的依恋。


3、允许孩子思念、联系之前抚养人,别怪他,去理解他,这个错位是你自己造成的。


4、当孩子说出伤人、拒绝的话时,请接纳他的不安,拒绝是暂时的,只要你爱他,他终将会明白。


最后丹妈想和你们分享一个视频,刚出生的孩子扒着母亲的脸紧紧不放,一抱开,孩子便嚎啕大哭。


看完我的心真是感动地融化了。




- End -


最近丹妈重新整理了书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