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项最容易被你忽视的能力

 愉悦心情921 2016-10-31



管理学泰斗级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


一切管理源于记录。


在此基础上,我想说:


一切改变源于长期忠实的记录。


记录被长期严重忽视


虽然记录很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直处于被严重低估的地位。


看看身边有多少人是在坚持记录的?


再看看我们对于记录者的初始感觉就知道了:


如果一个男生每天记账,你是否会觉得这人太鸡毛蒜皮,太不大方。


如果你身边一个人,每天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记录,你会不会觉得TA“吃饱了没事干,闲的?”


事实上,一样事情被低估,总是因为它没有被认真思考,以至于被暴力误解。


记录能带给我们什么?


记录能更加真实地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上任何你想了解的事情,继而让你清醒且坚定地做出改变。


当你正确地理解了记录的意义,就会发现这实在是一样可以改变你人生的利器。


很多人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却迟迟没有走上改变的道路。


这实际上是源于对自己的认识太模糊,你目标模糊,态度模糊,行动模糊,那怎么可能坚定地走下去呢?


模糊感,就是不清晰感,即你不能确定事物是不是真的,你不知道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究竟是不是会真的给你带来幸福,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这么做对不对......


而记录就可以帮助你改变这种模糊感:


通过记录自己心动或感觉幸福的时刻,你可以描绘出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生活;
通过记录自己的时间和所做的事情,你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为目标付出努力;
通过记录目标的进展,你可以知道你的进度是不是需要提升,你的方法是不是要升级。


记录的过程,不仅让你越来越清晰,也会越来越自信——感受到自己可以掌控自己会带来力量感,你知道自己设定的目标可以实现,只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


打造属于自己的记录系统


当我意识到记录的重要性后,我就决定就算所有事情我都不坚持了,我也要坚持记录。


为此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打造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录系统。


一套记录系统分下面几部分:


你要记录的内容是哪几方面?
你记录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你做记录的工具是什么?
你做记录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
你如何利用这些记录?如何统计分析。


为了让记录得以轻松持续,有必要把它变成一件不怎么需要耗费心力的事情,即为它考虑好一切后,让它变成一个常规,就像你刷牙洗脸一样自然。


有了记录,有了自己的大数据,我们就已经是走在了目标之路上了。


之后的你需要付出努力,甚至很多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谁不是这样呢?),但相信我,因为记录,你可以避免很多纠结犹豫等没有必要却又影响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


准备好记录的态度


在做记录前,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态度准备:


1、我们要打造的是属于自己的个人记录系统,所以这其实是一件个性化很强的事,别人只能给你参考,具体的内容要由你自己决定;


2、对自己绝对真实,即:你的回答是经过深入思考的,你做出的个人承诺是会落实到位的;


3、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绝非一两天可以完成的,后续你会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修正,甚至完全舍弃某一部分或重整好几部分,这都是正常且必须的过程。毕竟这个系统要适合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而判断适不适合自己需要时间;


4、一个系统只能说是暂时最适合自己的,就像电脑系统需要不断升级,我们的记录系统也需要不断升级,而这些升级的时机点可能是出现了新的科技,可能是你的生活重心发生了改变等。


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


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你的关注点,长期目标及近期个人承诺 。


如果你对这些内容比较清晰,那么你可以更快做出决定——记录哪些内容。


如果你觉得自己对此没有清晰的回答,那么可以试着从现在开始来思考这些问题。同时我特会提供一些普遍适用的记录方向以作参考。


先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版本。


这远远不是一个最终版本,它会随着我的经历一直持续更新完善。


对我来说,我的关注点是:


1、身体方面:健康,充满活力,能享受身体的愉悦;

2、思维方面:头脑清晰,充满好奇,能最大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享受他人的思维带来的乐趣;

3、情感方面:亲情,友情,爱情;

4、精神方面:价值观。


我的5-7年目标:


1、儿子健康和成长;

2、有清晰的头脑,过清晰的生活,不断自我成长;

3、通过创造性地为他人提供价值来获得财务自由;

4、健康活力;

5、思维情感精神和谐的交往圈;


我的近期个人承诺是:


足够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儿子;

每天都要有阅读和写作;
学习编程;

高效且高质完成工作任务;

按照每日固定流程流畅生活;

早睡早起午休,少吃垃圾食品。


于是现在我记录的内容是:


儿子成长记录,
阅读和写作的记录,
编程方面的进展记录,
工作相关记录,
固定习惯打卡记录,
睡眠时间记录,
时间支出记录,
财务收入支出记录,
待办事件记录,
问题记录。


参照我的版本,你可以设计出自己的版本。


如果你对个人版本还未有清晰的想法,并希望我提供一些建议,我觉得下面这些内容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记录内容:


习惯打卡记录,
财务收入支出记录,
时间支出记录,
待办事件记录,
问题记录。


至于为什么,后面我们会陆续提到。


记录实操建议


不同内容的记录持续时长,记录频率,记录时间点和记录工具及记录形式如何决定?


为了打造我们自己的记录系统,我们也需要事先规定好上面提到的内容。


不同的记录内容会有不同的记录时长,记录频率和记录时间点,所用到的记录工具也会不一样。


我们没有必要追求一样工具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只要利用工具可以为我们所用的部分来搭建自己的系统就可以了。


如果实在连满足你单个基本需求的工具都找不到,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绝佳商机,因为世界上肯定会有人有跟你一样的需求。


另外再做一个说明,由于现在很多的记录用移动设备是最方便的,所以我的推荐工具有很多是APP。


如何利用这些记录?如何统计分析。


记录会在两个时间段发挥作用:


一、记录的当下。


例如某一天我记录儿子的成长:“早上儿子打扰我写作,我对他很不耐烦,事后我持续感到非常内疚 ”。


写出来的这个事实告诉我,儿子和写作相比,儿子完胜。


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日程——起得更早来写作,如果儿子醒了,就等空的时候再写。(今天早晨儿子6点醒,拉着我的领子不让我起床,于是我心态平和的跟他玩,写作就等空的时候再说。)


二、回顾记录时。


回顾时,我们往往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数据,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事情的发展脉络,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差异,可以计算总数等。


儿子成长记录,阅读和写作,编程方面的进展,工作相关。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是用同一个形式记录的——晨间日记。而晨间日记用到的工具是印象笔记。


我基本上每天早晨都会写晨间日记。


这四类的内容我会持续记录,直到它们不再是我的“当前个人承诺 ”为止。


我会有周检视和月检视来回顾自己记录的内容。


我自己的晨间日记模板改了又改,最后发现晨间日记的精髓在于问答式填空,也就是说,重要的是你设定的问题要符合自己的需求。


这也说明,为什么用别人给的模板总觉得别扭不顺畅。


当然一开始有一个别人的模板用用也是好的,开始行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我在晨间日记中为自己的这几项记录内容设定了几个问题,例如:儿子成长记录,儿子成长反省和行动,工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等。


印象笔记是个全平台的软件,手机,pc机的windows系统,苹果机的mac系统都可以安装,并且同步,有免费也有付费版。


我一般都是用电脑版在印象笔记上写晨间日记。


手机版的书写体验不是太流畅。


顺便说一句,印象笔记是我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的工具,它的搜集和搜索功能非常强大,这个话题我们以后也会谈到。


习惯方面的记录


习惯方面的记录,我用的工具是一款手机APP——iHabit, 界面非常简洁,操作简单。


只要把你想要提醒自己的习惯列出来,每天打钩,可以统计你每个月坚持执行的天数。


功能实在不算多,但足以。


我喜欢在临睡前过一遍,若发现还没完成的就赶紧去做掉,如果无法完成,也能让自己记忆深刻明天不敢忘。


你也可以在这个软件上选择提醒功能,在需要执行习惯的时刻马上提醒。


习惯类的记录我应该一直会用,但如果某个习惯无需任何提醒都可以持续时,那我就会把这单个习惯移出习惯列表。


我觉得这方面的记录在记录的当下已经完成了它的提醒使命,当然如果你想,你也可以看看统计结果,自我嗨皮一下——我已经坚持早起XXX天啦~


顺便提一下,习惯的养成绝非简单21天可以完成的,而且养成习惯的过程不能追求完美——某一天忘了做,那就忘了吧,第二天记得就行——千万不要因为追求完美,导致容易受挫,导致放弃,那就得不偿失了。


财务收支记录


财务收支记录,我用的工具是APP随手记。


而且我把这项记录内容也放在iHabit中,每天晚上看到的时候就会提醒我记录财务收支,有就记,没有就不记。


这个记录主要目的是查看统计数据,看看是否需要更改自己的消费习惯,是否应该开源节流。


统计数据的功能是软件自带的。


时间支出记录


时间支出记录,我用的工具是APP时间块。


这个软件是以半小时为基本单位,将内容填充到一个个方块中。


它的优点是如果你某天忘了记录,那么可以从最近的时间段反推回去。


不要担心以半小时为基础单位会使记录不够准确,如果你记录的时间够长,那么统计的总数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更何况,时间记录这件事持续大于一切,如果牺牲一点精确度可以降低记录的难度,那就是一件值得的事。


我现在比较适应半天记录一下的频率,再长就记不准了。


这个软件可以设置提醒你要记录时间了。


我也把时间计入写入了iHabit中,每晚打钩时发现今天漏记了,就赶紧去补起来。


至今我已经坚持39天的时间记录。

以前我是个看小说成瘾的人,基本上每天都要看,而且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根据记录统计,最近30天,我用于看小说的时间是12.5个小时,算每次看3个小时,也就是说过去一个月,我只看了4次小说,这实在是个惊人的改变。


在此重点提醒一句:


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就一定要用一个好习惯去填补空白时间,两个习惯要同时养成才容易成功。

我使用阅读写作和学习编程这两个好习惯来替换掉看小说这个坏习惯。简直太值了!


时间的记录发挥作用的一个时间段就是在记录的当下。


把一个个方块填满的过程中,我直观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如果填上去的是一些我认为浪费时间的内容,我就能马上清醒过来,并调整接下去的行为。


时间记录另一个发挥作用的时间段是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后,看看统计数据。


正如我刚刚提到自己戒除小说瘾的案例,它对我的影响是增加了自信和力量感,我知道自己是可以主动改变的。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合理期待,只要持续好行为的时间够长,我的长期目标也可以达成?


另外统计数据也可以告诉你,你是否真的在自己的目标上花了足够多时间,事实可能与你的感觉很不符合。


我以为我在过去一个月非常花时间的在学习编程,而统计结果告诉我,过去30天,我只有45个小时是用于此的,这也太少了。


此外,你也可以根据时间的统计数据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在某个方面花了那么长时间,那这是不是就是你的兴趣所在?是不是该更好的发展一下?


关于更多时间记录和时间管理的干货技术,推荐大家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喜马拉雅FM】APP,搜索并购买“叶武滨”的《时间管理10堂课》专辑。


* 作者:海燕,易效能签约作者,习惯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写作的时间管理践行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