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不只是个片儿

 汉青的马甲 2016-10-31

提到《西游记》,最先想到的总是这些“片儿”:




然而《西游记》不仅有“片儿”,更有“画儿”。


《西游记》最早的插画可追溯到明代。


明代多戏曲,戏剧虽是舞台艺术,但还是要靠剧本和舞台演出结合才能最终完成。在当时的戏剧剧本中,穿插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插画,为枯燥的文字增添了不少意趣。


再加上明代印刷业的发展,自《西游记》小说问世,插图本也随之诞生。



(明)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左边的铁扇公主,你老公身手不凡,儿子是菩萨钦点的公务员,交扇子用不用跪下这么没尊严?还有,那表情是什么鬼?



(清)康熙三十六年由陈士斌《西游真诠》


糊人一脸的简笔画即视感不说,小说文字也随意删改。相比明金陵版本,清此版相差太远。



1941年,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制作的《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巨作完全依靠手工完成,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前后绘制插画达几十万张,足以媲美当时国际水平。那个年代就能把铁扇公主画出三分妖娆,当真不简单。


猴哥这腿是不是比金箍棒还细?


建国后,插画界也是文化艺术的“战场”,但《西游记》插画仍是佳作频出。


画面线条细腻,流畅,人物形象鲜活传神,是这一时期工笔画风格插画的典型代表。



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刘继卣的《闹天宫》、《筋斗云》


不论彩色还是白描,人物刻画极为精细。


50至80年代,《西游记》连环画大量出现:



此类作品多选单独篇章成册,故事完整,形象精美。


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彩色动画长篇《大闹天宫》上映,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白胖白胖的三太子


极有戏曲人物特征的二郎神


耳垂三尺长的玉皇大帝


土肥圆代名词的土地公公


进入90年代,《西游记》内容开始进入各个图画领域。


年画


“宝宝版”取经队萌萌哒


没有女儿国的《西游记》是不完整的


版画


版画由于在制作工艺上的限制,效果上总有些甩不开的“魔幻现实主义”气息。


总觉得唐僧在向耗子精卖安利


邮票



皮影


当然,也不乏“创意”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