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医院肝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11-01

1.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 栀子 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等。

2.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组成:飞滑石 淡黄芩 绵茵陈 石菖蒲 川贝 木通藿香 连翘 白蔻仁薄荷 射干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等,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并主水土不服。

3.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4.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苍术 厚朴 陈皮炙甘草 生姜大枣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5.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 柴胡 泽泻 木通 黄芩 栀子 当归生地 生甘草

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2.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6.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组成:栀子 甘草 黄柏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伤寒身热发黄。

7.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牌。

主治: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8.二陈汤(《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乌梅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9.二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 苍术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10.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 苍术 川牛膝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11.四妙丸(《成方便读》)

组成:黄柏 苍术 牛膝 薏苡仁

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痿证。

12.平胃散(《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1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14.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 滑石 白通草 白蔻仁 竹叶 厚朴 生薏仁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1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16.碧玉散(《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甘草 青黛

功用: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17.六一散(《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 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止痢,养血滋阴。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18.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19.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 橘皮 炙甘草 白茯苓 生姜大枣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20.小馅胸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 半夏 栝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21.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 黄芩 竹茹 仙半夏 赤茯苓 枳壳 陈皮碧玉散

功用:滋阴收涩,化瘀止带。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22.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厚朴 桔梗 藿香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23.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淡豆豉 牛蒡子芦根

功用: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4.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生石膏 生地 水牛角 川连 栀子 桔梗 黄芩知母 赤芍 玄参连翘 甘草 丹皮 竹叶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25.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组成:黄芩 黄连 生甘草 陈皮 玄参 桔梗 柴胡牛蒡子 连翘 薄荷马勃 板兰根 升麻 僵蚕

功用: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26.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 栀子 黄芩 黄柏

功用: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7.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 甘草 黄芩黄连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28.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 黄连 吴茱萸

功用: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29.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咣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30.六君子汤(《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大枣生姜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

31.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砂仁 木香生姜

功用: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32.逍遥散(《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薄荷烧生姜

功用:滋阴收涩,化瘀止带。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33.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组成: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柴胡 牡丹皮 山栀甘草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生热证。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34.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柴胡 枳实 白芍 炙甘草

功用:滋阴收涩,化瘀止带。

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脉弦。

35.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

组成: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36.金铃子散(《素问病机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 玄胡索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7.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滋阴收涩,化瘀止带。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38.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满,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

3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 炙甘草 人参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咣白,答辩稀溏,脉大而虚软。

4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白茯苓、山药、炒甘草、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大枣

功用:益气温阳。

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肠鸣泻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41.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 白芍 陈皮 防风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

42.越鞠丸(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

功用: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43.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 黄芪 白术

功用: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44.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 干姜 元胡 没药 当归 川芎 官桂 赤芍 蒲黄 灵脂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4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 柴胡 甘草桔梗 川芎 牛膝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46.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 川芎 桃仁 红花 甘草 羌活 没药 当归炒五灵脂 香附牛膝 地龙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征。症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47.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川芎牡丹皮赤芍药乌药延胡索当归桃仁红花甘草香附枳壳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治瘀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者。

48.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功用:补肺肾,定喘逆。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女月经不调,或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4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功用:养血活血。

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50.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 当归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51.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泽泻川芎

功用:养血调肝,健脾利湿。

主治:疏肝健脾。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

52.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茯苓 牡丹 桃仁芍药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宿有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53.桃核承气汤(《丹溪心法》)

组成:桃仁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54. 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黄芩 甘草 桃仁 杏仁 芍药 干地黄干漆 虻虫 水蛭蛴螬 庶虫

功用:去瘀生新。

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证。形体羸瘦,少腹挛急,腹痛拒按,或按之不减,腹满食少,肌肤甲错,两目无神,目眶黯黑,舌有瘀斑,脉沉涩或弦。

55.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组成:鳖甲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桂枝 葶苈 石韦厚朴 牡丹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虫 阿胶 蜂窠 赤硝 蜣螂桃仁

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瘀,软坚消

主治:虐母、瘕。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或硬)成块,结成虐母;以及瘕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

56.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蒲黄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57.丹参饮(《时方歌括》)

组成:丹参 檀香砂仁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

58.十灰散(《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暴急,舌红,脉数。

59.黄土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灶心黄土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60.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炙甘草 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61.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炙甘草 当归 远志生姜 大枣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62.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生地 枸杞子 沙参 麦冬 当归身 川楝子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63.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墨旱莲

功用: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64.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龟板胶 牛膝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65. 左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子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证。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66.杞菊地黄丸(《医级》)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枸杞子菊花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6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知母黄柏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证

68.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功用: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根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69. 增液汤(《温病条辨》) 

组成:元参 麦冬细生地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其阴素虚,不可用承气汤者。

70.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仙茅 仙灵脾 当归 巴戟天 黄柏知母

功用: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

主治: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

7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黄芪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72.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 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

功用:涤痰熄风。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

73.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黑附子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74.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75.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杜仲 肉桂 当归制附子

功用:补肾阳,益精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76.右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子 山茱萸 炙甘草 肉桂 杜仲制附子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证。气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脉细,舌淡苔白,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77.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附子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78.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组成:附子 茯苓 泽泻 山茱萸 山药 车前子 牡丹皮官桂 牛膝 熟地黄

功用: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79.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 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功用:祛寒除湿。

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80.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 

组成:干姜甘草 附子 茵陈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主治:阴黄,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脉紧细或沉细无力。

81.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厚朴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白茯苓 干姜 炙甘草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82.十枣汤(《伤寒论》) 

组成: 大枣甘遂、大戟、芫花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83.禹功散(《儒门事亲》)

组成: 黑牵牛茴香

功用: 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主治:阳水。遍身水肿,腹胀喘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沉有力。

84.舟车丸(《景岳全书》)

组成:牵牛子大黄 甘遂 芫花 大戟 陈皮 青皮 木香槟榔轻粉

功用:行气破泄,逐水消肿,通利二便。

主治:用于水肿鼓胀、形气俱实之证。

85.疏凿引子(《济生方》)

组成:羌活槟榔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泽泻商陆 赤小豆

功用:逐水消肿。

主治:水肿。证见遍身浮肿,喘息,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脉滑。

86.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黄芪 甘草 白术 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 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87.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

88.猪苓汤(《伤寒论》)

组成:猪苓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者。

89.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90.枳术丸(《脾胃论》引张元素方)

组成:枳实白术

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91.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大黄枳实 神曲 茯苓 黄芩 黄连 白术 泽泻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脘腹胀痛,下痢泻泄,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92.健脾丸(《政治准绳》)

组成:白术木香 黄连 甘草 白茯苓 人参 神曲 陈皮砂仁 麦芽 山楂 山药 肉豆蔻

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脾虚停食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93.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厚朴 枳实 芒硝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蕺然汗出、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94.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液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95.四神丸《证治准绳》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大枣

功用: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主治:肾泻。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96.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生地 元参 竹叶 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连翘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97.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组成:犀角生地 芍药 丹皮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而易解等。

98.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功用:补肾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虚烦不眠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99.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组成:生地黄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 远志、桔梗 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 朱砂

功用:滋阴明目,重镇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100.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

组成:珍珠母酸枣仁 柏子仁 龙齿 当归 熟地 人参茯神 沉香 犀角 辰砂 金银花 薄荷

功用:滋阴养血,镇心安神

主治:阴血不足,肝阳偏亢。症见神志不宁,入夜少寐,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脉细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