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生理化起搏的误区(DANPACE研究解析)

 曹娥江 2016-11-02

对于病窦综合征患者,究竟选择哪种起搏模式患者获益会更好呢?究竟该为患者选择AAIR模式还是DDDR模式呢,或者是其他?起搏江湖上各门派既往因为此问题争得头破血流。


直到某天,几位旷世高手,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DANPACE研究。




今天,说书人就带着各位英雄好汉一起来回顾一下DANPACE研究,看看对于这个问题,DANPACE研究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研究者共入组1415名患者,随机分配至AAIR组(707例)或DDDR组(708例),平均随访时间长达5.4±2.6年。


一级终点为全因死亡率。二级终点则包括发生房颤、中风、心衰以及起搏器再次手术的发生(在研究中定义为因为植入AAIR起搏器的患者后期需重新更换为DDDR起搏器)。


入选患者的PR间期情况如下,如果为18-70岁之间的患者,入组的患者自身PR间期需≤220ms。年龄>70岁的患者,入组患者的自身PR间期≤260ms。所有随机分组至AAIR组患者全部在心房起搏100次频率下进行房室传导功能的测试,如果不能通过时则植入DDDR起搏器。


下面亮点来了:


程控AV间期设置情况如下:DDDR组患者,基础的起搏AV间期设置为140-220ms。基础AV间期的设置通过下面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进行设置,1、患者在60次心房起搏下的自身QRS波的下传间期,2、当窦律快于60次时,测定自身PR间期。在测得的PR间期基础上增加10%,最大增加到220ms,如延长至220ms时仍持续无法出下自身心室下传,则将AV间期缩短至140-160ms。



武林高手内心的世界太复杂,但是我们看到了两个关键点,第一,入组患者进行了窦房结下传测试,根据自身下传情况进行了AV间期的设置,但是这个间期并不长,最长的起搏AV间期的平均值为225±39ms,远远小于350ms。


在随访期间,AAIR组共死亡209例患者(29.6%),DDDR组死亡193例患者(27.3%),HR1.06,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53)。而随访期间发生间歇性房颤方面,AAIR组有201例患者(28.4%),DDDR组为163例患者(23.0%),HR1.27,P=0.024。呵呵哒。



两组间全因死亡率、持续性房颤、中风、心衰方面无差异。看到这里,说书人三观再次被刷新。


最终DANPACE研究的起搏高手得出结论,对于病窦综合征患者而言,

DDDR模式并将AV间期设置为适度的长度(并非越长越好,DANPACE研究平均最长起搏AV间期设置为225±39ms)是一个优于AAIR模式的选择。


最后,让我们用2013ESC起搏指南的原文来结束我们的走出生理化起搏的误区第一篇,咱们下回继续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