檩子:我小时候很怕写读后感,往往读完一本书,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过了这么久,发现现在的孩子也是和我一样苦。本来读书是蛮有趣的,但逼着写读后感,不光无感,而且书都不想读了。 其实,每个孩子读完书,都会“有感”,但是怎样表达出来,是需要老师和父母的引导的,更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让模糊的思虑落地,成为清晰的思考,明确的表达。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檩子和你分享一种叫 Reading Response 的阅读笔记方式,在阅读发达的国家,孩子读完书后,引导孩子多多少少完成这样的读书笔记是父母和老师必做的功课。 Reading Response 其实就是一些格式化的打印纸,帮助孩子根据一定的结构整理自己的思绪,提炼自己对书的理解,根据纸上的框架用文字写下来自己的阅读心得。 下面我们来看看从初级开始,典型的 Reading Response 的框架是怎样的? 1、写下四个最有趣的情节-在低龄阶段,没必要面面俱到,侧重于对故事和主角的了解,对主要事实的描述,对日常词汇的感受和积累即可。和孩子一起做笔记,孩子口头说,爸爸妈妈帮着记,做些必要的提示 2、也是最初的训练,读完一本书,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哪个人物 3、再进一步,说说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要人物是谁,可以给人物画个画,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4、读完后,告诉大家至少3条你新学到的知识,把你最喜欢的那部分用一幅图表示一下 5、对故事主角的性格、品格进行分析,用6个词去形容这个人物,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 6、开始学会总结故事的主要脉络。读完后,把故事的起始、发展和结果提炼一下: (1)开始是怎样的 (2)中间发生了什么 (3)结尾如何? 7、进一步训练总结能力,这本书主要表达了哪些意思?并举些例子说明一下 8、开始训练批判性思考能力,每读完一个故事,至少能问出3个问题 9、不如一边读,一边做笔记,一边记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左栏是笔记,右栏放问题,真的很强大 10、还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你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列出至少3个原因 ... 11、画一个故事图,能把这个故事从四个方面讲给朋友听 (1)故事发生的环境 (2)主要人物 (3)出现的问题 (4)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12、或者以主要人物为脉络,说说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的? 13、读非虚构书,或一个新闻报道,还要问五个W (1)Who -关于谁 (2)What - 发生什么事 (3)When - 什么时候发生的 (4)Where -在哪里? (5)Why - 为什么会发生? 14、对于一些科普类的非虚构类图书,可以用这张纸总结书中主要的“事实” ... 15、对阅读要求比较严格的家庭,还会让孩子做当天的阅读笔记: (1)你今天读了什么 (2)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3)你最喜欢的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4)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5)关于今天所读的,有什么问题么? (6)你估计这个故事后面会怎么发展?(如果没读完的话) 16、进一步训练思辨水平,比如,孩子从书中得到一个观点,然后爸爸妈妈可以这样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然后,孩子用这样的结构回答: 因为 ... 比如 ... 作者说 ... 根据书中文字 ... 在第几页 ... 说过 ... 根据文字,我知道 ... 17、最后,看看一个比较全面阅读小结包含的9个要素;强烈建议爸爸妈妈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和他进行这9个方面的讨论 (1)为什么选这本书去读? (2)用三句话总结本书主要内容/观点 (3)如果你能问故事主角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4)哪个故事人物你想和他做朋友,为什么? (5)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这本书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做改动么?为什么? (6)如果你要为这本书写一个续集,书名会是什么? (7)描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时代背景 (8)你要为书中的一个人物颁发奖章,因为他有一个你认为非常不错的品质,你觉得这个奖是什么,为什么? (9)你觉得作者通过这本书希望你学到什么? 怎么样?这样去总结一本书,去加深对书的理解,提升思考水平,是不是比写沉重的读后感简单、有用的多? |
|
来自: jiangrunqua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