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明朝开国功臣、抗倭第一领袖凤阳(濠州)人汤和

 静雅轩345 2016-11-03

明朝开国功臣 中华抗倭第一将领——濠州人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临淮关)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中华抗倭第一将领.    



  汤和于1326年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东湖里(今安徽凤阳临淮关镇汤府自然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汤七一,母亲谢氏,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父亲给汤和起名叫汤冒采,意思是日后希望汤和能给汤家冒个好“彩头”,当地百姓至今任称汤和为汤冒采。少年时期的汤和和朱重八(朱元璋小时候的名字)、徐达、周德兴一起玩耍并结为异姓兄弟。兄弟几人经常在一起舞刀弄枪练习拳脚,汤和和朱元璋一起创立了洪拳,在黄淮一带广为流传,六百年后的临淮关还有人习练洪拳。他们还经常在一起玩拜皇帝的游戏,经常三拜九叩参拜皇帝朱重八。少年的汤和练就强壮的体魄,骑马射箭也样样精通。

 

  元至正三年(公元1314年)夏,濠州地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鼠疫和饥荒。汤和父母早亡,跟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去世了,但是饥荒还在延续,结拜的四个兄弟也不得不分手了。朱重八失去家人后出家做了和尚,徐达和周德兴与家人一起逃荒,年少的汤和也出门乞讨,历经磨难的汤和最终回到濠州在姑母的操办下娶了濠州的胡氏为妻。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汤和和结交的十七位壮士夜袭五万元军投奔濠州义军郭子兴,因击破五万元军有功被任命为“百夫长”。后因义军夺取九弯(今安徽固镇境内)攻占定远有功被升为“千夫长”。这时他想起了在城外皇觉寺出家的挚友朱重八,便捎信叫他来入伍。

 

  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十五日朱重八前来濠州投奔郭子兴的义军,很快朱重八便获得郭子兴的赏识和重用,便把义女马秀英嫁给朱重八,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此后汤和、徐达等二十四人就跟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消灭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至正十三年(1353年)以后汤和追随朱元璋克滁州取和州,平定太平、集庆,镇守常州,打败张士诚,因为战功显著,被朱元璋赏赐黄金和布帛。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封汤和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汤和被授以征南将军,打败方国珍,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汤和又攻占延平,擒获陈友定,将其押送京城。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九年(1376年)西征北战,占汉中进重庆驻延安,每次征战中汤和都立有战功。返回京城后,官职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爵位封为中山侯,每年的俸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与子孙世袭的凭证。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汤和晋封为信国公,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参加商议军国大事。汤和多次去中都、临清、北平操练军队,修缮城墙。洪武十四年(1381年),汤和以左副将军的身份率军出塞,征讨乃儿不花,攻占敌人的灰山营,俘获平章别里哥、枢密使通而归。洪武十八年(1385年),思州蛮族叛乱,汤和以征虏将军的身份跟随楚王征讨,俘获敌军四万人,擒获蛮族的首领而归。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汤和洞察出了朱元璋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意思,告老还乡,朱元璋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今凤阳县临淮关镇汤府自然庄)。

 

浙江宁村凤阳亭

      当时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朱元璋把汤和召来,对他说:'你虽已老了,再请你替朕一行吧!',汤和实地巡视山东、浙江沿海备倭,筑卫所城59处,一年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城终于筑成,征兵民5.8万余戍守,倭寇不敢轻犯。成为中华抗倭第一将领。浙江宁村等地百姓至今铭记汤和抗倭壮举,建有汤和庙,凤阳亭。

浙江沿海宁村汤和庙

  汤和抗击倭寇保境安民,功绩卓越,因而东南沿海一带对其敬仰万分。为了对民族英雄汤和及在抵抗外族入侵中牺牲的祖辈和同胞的祭奠,宁村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举办《宁村汤和民俗文化艺术节》,四百年来从未间断,祭拜仪式,非常热烈,通过祭奠行为,告诫后人牢记历史,闪烁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


位于蚌凤交界处的汤和墓园    

  汤和返京复命,凤阳新宅也已建成。汤和便带领妻子儿女去向皇帝辞行,朱元璋十分高兴,赐他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纸纱三千锭、彩币四十多套,赐给其夫人胡氏的物品也一样多,并且下诏褒奖,诸功臣无人能与他相比。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朝见。

  汤和和朱元璋是儿时最好的玩伴又是朱元璋从军的引路人,但他基本做到了与世无争,实为老资格元勋的他极少炫耀自己的功劳,元朝灭亡后,汤和是第一个主动交出兵权的将领,后来倭寇扰边,又是汤和受命戍守山东浙江沿海,确保了明朝海疆的安全,功成后毫不争功,把朱元璋的赏赐分给故交后归养故里,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也使老朱终于对他放下了戒心。老资格的汤和在明朝建国后的官位远不如许多功臣那样显赫,而他的结局无疑却是最好的,说起这位老好人的一生,真让人感叹吃亏就是福啊。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不授人以柄。



 蚌埠曹山汤和墓石像生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夏天农历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凤阳府西北曹山(安徽蚌埠曹山南麓)。【临淮关镇史兵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