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朱巨江的
2016-11-04 | 阅:  转:  |  分享 
  
朱巨江的《浣庄人物谱》



那天去文化局传达室拿书,最先看到的是这本《浣庄人物谱》(天马出版有限公司),作者朱巨江,我不熟。未经同意,我便将书拿来了。对于出书人来说,想必也是乐意将书送给我的吧。这年头,出书人多,读书人少。况且我不白拿人家书,读过后会用一篇小评作为回赠。

其实只需一天时间就能读完《浣庄人物谱》的。我用随便翻翻的方式阅读,读完用了两三天时间。

先说说作者。书的封口上有介绍:“朱巨江,又名瞿江、陶川。一九四三年七月出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读过六年书,做过农民、工人、基层文化站员、文化馆编辑,现退休。一生只奉行一句座右铭:做人是来做一趟客人的。正如《写在前面》中所感叹的:人生的道路是何其漫长,人生的岁月又是何其短暂呵!”原来,朱巨江是诸暨文化界前辈啊,我不熟悉,真说明我没文化,孤陋寡闻。从《写在前面》的文字里得知,朱巨江擅长民间故事写作,“写过几十万字,但大部分都是一些民间故事之类的东西”。

但《浣庄人物谱》不是民间故事,而是小说散文集,小说占3/4,几个短篇和几个中篇的结集,散文占1/4。出版此书的缘起,显然不是为了名声,也并非标榜文学,是因为“能够到这个世上来走一趟也不容易,出一本也好。”是人生的“纪念品”。因此作者很率性地说:“无论你在看过之后,是把它丢进垃圾桶也好,还是把它做煤饼炉子的引火纸也罢。”我算“涨姿势”了,出书若没用,还可以“做煤饼炉子的引火纸”。

归纳一下,这本《浣庄人物谱》有几个鲜明的特色:

乡土特色。是此书最大的特色。诸暨人如果要看乡土小说,这绝对是个好版本。好像其它已出版的诸暨乡土小说我未曾见过,这次有幸看到了《浣庄人物谱》。我在书中读到很多诸暨的方言俚语,看到不少那个特定时代里产生的顺口溜。笔下的人物,也是农村里活灵活现的,好像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什么癞子阿三、木陀陈六年、寡妇来子、管山工老焕、大社员瓜儿、村主任隆隆、女联主任老满……题材是乡土的,语言是乡土的。虽无阳春白雪,却非下里巴人,《浣庄人物谱》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不仅是朱巨江给自己留的一份纪念品,也是给喜欢农村、怀念农村的读者的一份特别的精神礼物。像我这样的读者,便喜欢这种格调的书。

时代特色。作者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他给我们展示的是他所经历的、亲历的、熟悉的那个时代。小说的故事发生地在浣庄,但时代背景基本框定在分田到户、个私经济发展和城市拆迁,叙写这些背景下村干部的生活、普通农民的命运、城郊女人的爱情等。在曲折的故事中,让人领略已经远逝的、令人怀念的、乡情浓郁的时代气息。我们通常不会重视也不敢去涉足那个时代,因为我们缺乏的正是那样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感悟。所以这本书肯定还受老年读者的钟爱。

插图特色。书里插了不少人物线描图。封面用了插图,两个人物就是村主任隆隆和妇联主任老满,扉页上依然用了这个插图,序言后有12个人物的插图。这些人物线描图由张建苗先生创作。插在书里,吸引人的眼球,令人爱不释手。这样的线描图,总是让人想起童年时候的小人书,让人想起故事会、山海经之类的童书。小小插图为书增色,增添了《浣庄人物谱》的趣味性与故事性,这也是其他同城文朋的书里所没有的一个特色。





























献花(0)
+1
(本文系弘虫(陈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