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府丙申年内陆初授箓护戒大师郭汉文讲经稿 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共同领悟《三官经》的妙理深意,希望各位同修道友都能闻经听法,获福无量。 今天主要谈三点: 一、《三官经》由来 二、《三官经》产生的背景 三、 浅悟“悔过愆尤,断恶修善”
一、《三官经》由来 《三官经》存有十余种版本,今天发到道友们手中的版本是以《道藏》版为底本,参阅《中华道藏》等点校而成。在点校过程中,发现似有个别地方文义不是很清晰,但因时间等问题未查阅更多资料,同时基于尊重《道藏》原文的考虑,此次未予调整。另外,道藏本有个别地方文字模糊不易辨认,在考虑上下文之关联并参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予以明确。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是我们通常对于《三官经》这部经的简称,也作《三官真经》或《三官感应妙经》,大致称赞的是“三官大帝”的福德及神通,从其经名得知:“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一千六百七十五字的经典就有这么大的神力,主要是信奉“天地水三官”的历史悠久,《仪礼》《觐礼》就有:“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这是我国先民服王道而尊道理神的表现,天地是养育生灵的父亲,而河水是滋润万物的母亲,所以我们应虔诚敬奉三官大帝。 《三官经》为道门功课之一;也是救苦大仙,悲悯众生,故而启奏三元天尊,宣说妙经,为救众生,脱离苦难。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三官经》通天彻地,惊鬼骇神。得之者,骨可换,寿可永,病可却,体可健。失之者,如朝开暮落之花,晨生夕死之草。是以古之明哲,孜孜以行善,殷殷以求道。富贵视若浮云,功名看成梦幻。道成德备,虽贫犹乐。生于天地之间,必也行同天地。处乎风尘之间,必也超出风尘。
二、《三官经》产生的背景 我们敬奉三官大帝,了解《三官经》产生的历史背景,必须知道道教发展的三大形态。有关道教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海内外至今众说纷纭。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调研,将之概括为三大形态: (一)原初道教 所谓“原初”就是本初的意思,“原初道教”即道教诞生的始初形态。正如各种事物的形成都有过程一样,“原初道教”也不是突发出现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准备,最终才诞生的。 关于道教起源问题,《云笈七籤》早有陈述。该书卷二根据《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等文献资料,讲述了“混元”、“空洞”、“混沌”、“混洞”、“劫运”的演变,而后又引述《天上老君开天静》,叙说了“虚无”、“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元皇”等不同演化阶段。《云笈七籤》摘引的资料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从宇宙发生的广阔视野来阐述道教形成的背景,二是以信仰的笔调阐述道教形成的历史。 因此,我们有理由把黄帝时期的“尊天法祖、修炼成仙”活动看作是“原初道教”的肇端,而“黄帝”作为那个时期的符号象征,也就成为道教发生的基本标志。 (二)古典道教 黄帝之后,原初道教经由许由、夏禹、皋陶、彭祖、商汤、姜尚、管仲、孙叔敖等后继者播衍,缓慢发展。这些人士或为隐士,或为将相,或为帝王,但都属于“闻其风而悦之”的一派人物,即原初道教的传承者。由此可以看出,道教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尤其是许由、彭祖、姜子牙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春秋之际,老子(太上老君降世)汲取先前的文化滋养,将原初道教发扬光大。《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生活于春秋时期。老子曾经担任周朝史官,相传儒家圣人孔子至周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古礼”,后来,孔子十分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孔子把老子看作神龙,充分表达了敬慕之情。制度道教以老子为道主,老子具有了崇高地位。 按有关史料记载,老子晚年因目睹周王朝之衰败,拟“去周隐居”。不久之后,他准备西去流沙,以化异俗。到了函谷关时,因关令尹喜之请,老子写下了千载传颂的五千言,后人称为《老子》,又称《道德经》,尊奉为《道德真经》的问世,标志着“古典道教”的正式确立。 明确地说,所谓“古典道教”就是把通常大部分学者认定的“道家”看作道教理论的奠基者。这样说并非否定学者们关于道家的论述,而只是从一个不同角度来重新审视先秦道家理论内涵与社会作用。 我们只要揣摩一下老子《道德经》就明白了。该书第四十二章说:“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学者们明白,老子《道德经》是以“道德”二字为根本的,他所谓“教”就是“道德之教”,简称之就是“道教”。老子这种道教当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所因循的,他所因循的就是黄帝以来的上古圣人遗训。正是在上古遗训基础上,老子阐述了思想教化的义理,所以这种道教就是义理道教。 (三)制度道教 这是在古典道教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宗教礼仪和组织系统的道教。东汉时期,沛国丰人张道陵(祖天师)带弟子王长、赵升至江西龙虎山炼丹传教,尔后又到四川大邑县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这个道派的最大特点是尊黄帝为上古仙人,奉老子为教主,解说《道德经》五千文为《老子想尔注》,作为引导信徒的教义范本,他们以“符水咒说”疗病,礼拜天、地、水三官,信仰三官大帝,尊奉天地水三元是我们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民族信仰,就把三官手书作为当地信众祈福赦罪的重要科仪。经过几代人努力,逐步建立了“二十四治”的政教合一组织系统。《三官经》就是制度道教的背景下产生的。 以祖天师为创始者的“正一盟威之道”因为有了比较系统的宗教礼仪和教派组织,意味着制度道教正式诞生,于此差不多同时的“太平道”也具有类似情况,因此可以看作制度道教形成的另一个标志,只是因为后来太平道失传,而“正一盟威之道”虽然几度变更名称,但却世代相袭,成为制度道教的典型代表。从这个情况来看,自东汉末以来,所谓道教也就是制度道教。它以黄帝时期的原初道教为肇端,以先秦老庄为代表的古典道教为思想基础,融合多种因数而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浅悟 “悔过愆尤,断恶修善” 《三官经》的开篇就是讲:救苦真人哀愍世间众生多灾多难,乃上告三元道君垂示解脱之道,于是道君曰,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为这三位天尊具有广大慧力,无边法显,可以济民救苦,福应万灵。因此,学习《三官经》,体会经文的要义,就一定要谨遵太上之教——皈依三元,“悔过愆尤,断恶修善”,诵念真经,度己化人,真正具有一颗清净慈悲之心,怜悯世间一切众生,必然能够感召三官大帝无限的神通灵应,给我们赐福赦罪解厄。 好的。先谈谈《三官经》“悔过愆尤,断恶修善”这句经文的理解。“悔”一般和“忏悔”连用,也可简称“悔”。下面逐字解释这句经文。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后悔,改过自新;忏悔: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心理,痛改前非;愆尤:错误、过失、罪责。因此“悔过愆尤”的大意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生起悔过心理,并痛改前非” 如何忏悔?在《三官经》中就有救苦真人讲述世人招致种种的恶报,是因为自己所做的种种恶习。世人造恶非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受苦众生还不明白善恶报应的道理。所以忏悔自我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我们道教的善恶报应观。 为什么信仰三官大帝可以为我们赐福赦罪?因为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在开辟天地之时以三气所化,管理天地水三界,司掌善恶簿录,负责三界万灵的功过考校,以及仙界天宫的仙籍,我们修行人要登上仙界,也必需获得三官大帝的推举。为什么要三官推举?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三界万物的一切罪福,行善作恶,甚至连起心动念都有过往神明时刻监察并记录在册,一切明察秋毫,最后还要传导给三官大帝进行(当今说法就是)存档备案。当修行人要登上仙界,就要由三官大帝审核你的人生行为记录,如果认为你积累的功德达到升入仙界的标准,就会向天帝保举让你顺利解脱轮回之苦。因此,三官大帝具有考校三界善恶的职能,才根据每个人的善恶功过赐福赦罪。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要常怀敬畏天地之心,常思神明在侧,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断的忏悔自我。 《三官经》提到“世间众生,招瘟惹灾。”可见灾难不是去主动找你的,而是由自身引起的。这一切都要归根于心结,如若心存善念,则会结福果;若是心念不纯,则会与祸结缘。罪业的根源来自于心,来自于“本源的欲望”。万事由心造,无心自解脱。如若要免除灾障,就要学会敢于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去忏悔,并能改正。心境宽了,天地也就广了,我们就能得到最大的福祉。 如何断恶修善?就是通过忏悔自我修行善道,增进自身的福德而后感召三官大帝的神通灵应。所以我们信仰三官大帝,不仅是要仰仗三位天尊的威神之力,更可以效法天地水三元之德来积累自身的福德。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展开深入的讲述,这是一个遗憾,但是,我们还是有所收获的,知道了《三官经》中修行持戒的警示,知道了《三官经》中修善积德的感应;知道了为什么要忏悔,如何忏悔;知道了《三官经》核心精神、人生价值及现代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