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之秘在剂量,黄芪大剂量治水肿,中等剂量治麻木

 蜗牛艳阳天 2016-11-06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2)

 

在上一章中,我们聊到黄芪能治疗黄汗淋漓及水肿。

还谈了《金匮要略》中的四个方子,“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这四方,前两个治黄汗,后两个治水肿。

它们,除了“防己茯苓汤”,黄芪用量都很大,为五两!

可见黄芪在应对黄汗、水肿这类比较严重的疾病时,用量很大。

现在我们接着说说黄芪的其他功效。

中药之秘在剂量,黄芪大剂量治水肿,中等剂量治麻木

黄芪中等剂量时,主治麻木

《金匮要略》中有两个方,黄芪的用量稍微少一些,为三两,它们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和“乌头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干嘛的呢?

我们先看看它的组成: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再看看它的用途,这个方子是治血痹的。什么是血痹?原文是这样解释的: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去摸患者的脉,无论轻按,还是重按,都感觉比较弱。寸口,尤其弱。身体感觉麻木,而且还兼一点点疼痛。

虚弱加麻木,是这个方的主证。

中药之秘在剂量,黄芪大剂量治水肿,中等剂量治麻木同时我们还可“以药推证”。这个方子由桂枝汤去甘草,重用生姜,加三两黄芪组成。甘草有和解之力,与芍药配伍,可解肌肉痉挛,腹部疼痛。既然去掉了甘草,解挛急的作用就减弱了,患者想必没有腹痛的症状。桂枝汤和黄芪都能治疗自汗出,生姜能辛温散寒,所以自汗多,身体弱,平素怕冷,身体麻木的患者特别适合这个方子。

临床上若方证对应,将其用于末梢神经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中风后遗症等以虚弱和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患者不仅有麻木,而且骨关节或下肢疼痛得厉害,痛到不能屈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则力所不逮,得用“乌头汤”方。

中药之秘在剂量,黄芪大剂量治水肿,中等剂量治麻木乌头汤方的组成和主治如下: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在这,“脚气”并非“脚气病”的意思。而是指下肢的剧烈疼痛,类似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下肢又麻木,又痛的症状。痛到了什么程度呢?痛到了患处不可屈伸。

方子中麻黄,乌头组合在一起镇痛效果显著;芍药、甘草可以缓解脚挛急;黄芪则主要用于缓解麻木。煎熬时一定要加蜂蜜,因为蜂蜜能预防乌头中毒。

不过,临床上,可以用附子代替乌头,附子是植物的乌头的子根,比乌头安全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黑附片还是乌头都必须先煎一个小时以上,再放剩下的药。

如果患者身体比较弱,自汗又多,麻黄需要减量,或用桂枝代替麻黄,桂枝能温通经脉,治疗身痛,和附子组合在一起也能起到比较强的镇痛效果。

关于黄芪我们还将继续谈下去,请继续跟看下一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