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南铁| 广东人在上海【记忆?微影像第43期】

 sgpwg 2016-11-06



图、文/ 徐南铁 


去上海追寻广东人的足迹,下榻虹口区的粤海酒店。




这家五星级酒店的窗外是东方大都市的车水马龙,酒店里有让我们倍感亲切的粤式茶点。这是广东人办的酒店,“粤海”两字,正契合我们关于两地的思考。




1843年11月17日,依照《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上海正式开埠。中外的贸易中心开始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大量习惯闯荡的广东人随之进入上海滩。虹口,是广东人当年在上海的主要聚居地。


广东人为上海的早期发展作出了贡献。南京路作为十里洋场,具有标志意义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百货公司都是广东中山人创办的。





在时代的沧桑变化之中,这四家百货公司有的已经易名。但它们依然是上海繁华的象征。





它们甚至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某种骄傲。




除了这样的庞大企业,街道里弄里也有数不清的广东人生活痕迹。


30年代初,四川北路的广东大剧院成为上海第一个粤剧演出中心。当年“由于沿街一带粤籍人集居,烤鸭烧鹅随处点缀。”当时出版的《上海风土杂记》这样描述:“跳舞场、中下等影戏院、粤菜馆、粤茶楼、粤妓院、日本菜馆、浴室、妓院、欧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星罗棋布。全上海除南京路、福州路以外,以北四川路为最繁盛,日夕车辆、行人拥挤。”


四川北路的1953弄永安里,由永安公司1925年投资建造。最早的居住者以永安公司职员为主。作为广东人办的公司,职员多为广东籍,所以这里住的几乎都是广东人。






80多年的流光洗刷了许多记忆,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已经不知道投资建造永安里的那个广东人郭琳爽。



 

永安里的西头是当年的窦乐安路,如今叫多伦路,是上海著名的历史文化街。




在这条街上,时不时邂逅广东人当年的脚印。





1920年,广东中山人唐林生建古钱币博物馆位于多伦路210号东侧。整幢建筑则是广东南海商人贺守华所建。



我们谈早期的中国电影,总要谈到上海。但是上海的电影发展与广东人有关。


1917年5月,广东人曾焕堂在四川北路开了华商的第一家电影院。

上海滩很多著名的电影人祖籍广东,如阮玲玉(香山)、蔡楚生(潮阳)、郑君里(香山)、胡蝶(鹤山)。


这是多伦路上一家以“老电影”为名的酒吧,年轻人喜欢在这里拍结婚照,感受旧日情怀。




就像祖籍香山的王云五在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任上开拓了出版新天地一样,1926年,26岁的广东台山人伍联德创办了中国第一种大型综合性画报《良友》。创刊号的封面是电影明星、广东鹤山人胡蝶的照片。


如今,“良友”是老上海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多伦路举行成立大会。广东南海人冯乃超出席,同鲁迅等共7人被选为执行委员,并担任第一任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中的冯铿,出生于潮汕地区。





广东的音乐、美术与上海密切相关。据说“广东音乐”这一名称是在上海叫出来的。来自广东香山的作曲家、演奏家吕文成二十年代名扬上海。他在上海音乐社表演扬琴和二胡独奏,据当年的报纸说:听众如痴如醉,掌声响彻全场。


同样是香山人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肖友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




在中国绘画长河中旁枝逸出的岭南画派,其形成也与沪上不无关系。


1912年,岭南画派在上海创刊的《真相画报》。




2011年,广州举办“岭南画派在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苏州河边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1937年,广东蕉岭人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在此抗击日军,惊天地泣鬼神。




为了纪念他,如今的苏州河旁有一条路以“晋元”命名。



 广东人在上海留下名声的还有学界褒贬不一的刘丽川。这个香山人曾经率领小刀会占领上海。


这是郭沫若为小刀会旧址题写的诗。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与广东文史研究馆共同召开“广东人在上海”的调研座谈会。与会专家都认为,“广东人在上海”既是关于广东人的研究,也是关于上海这块土地的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钻友的《广东人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是目前研究这个课题最为全面的专著。




与此同时,广东方面也就此开展深入研究。这是中山市跟上海有关方面共同编辑出版的著作。




在上海生活过的广东人还有许广平。在这条里弄深处的寓所内,她陪伴鲁迅走完人生的最后三年。




当然,更要提到的还有广东人孙中山和宋庆龄。这是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




在宋庆龄纪念馆里,陈列着她与孙中山的婚约书。




宋庆龄未去北京之前就住在这里。她习惯上海的生活,喜欢独自坐在这张椅子上读书。



广东省文史馆的研究人员正在宋庆龄故居考察。




今天,又有许多新的广东人来到上海打拼。


我们在广东省人民政府驻沪办事处,听办事处领导和粤商商会的头介绍在上海的广东企业情况。




潮汕商会的头是潮汕人,因为上一辈就来到上海,所以不会讲广东方言。但商会仍致力于为乡亲们办的企业服务。他们一直很花力气的一件事,就是让那些在上海投资的乡亲们的孩子,能够享受上海孩子一样的升学机会。




上海与广东有对外开放的相互认同。上海骑楼,其实也弥漫着岭南的风情。




那天吃饭,遇到上海社科院两个名气不小的文学评论家。一聊起来,才知道他们的祖籍都是广东。不由感叹,广东人随着历史的波涛,已经融化在大上海的血脉和经络之中。




而从广东走进上海的新移民,已经对上海的文化产生大兴趣。这是一个在上海发展的青年人正在一座旧洋房里拍摄房间的装饰与陈设。




近两百年的历史,把广东和上海用文化精神连接在一起。当勇于外出闯荡的广东人踏上这块欢迎冒险精神的热土,时代就将那些先行者与拥抱他们的土地铆在了一起。那些层积的印记,为我们展示着开放和勇气。




走向哪里,是选择;留下什么,也是选择。


云卷云舒,历史展示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




一百多年前,最早来到上海滩的那批广东人,是否能够想象上海今天的繁华?他们的生命,已经化入这片神奇的土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