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系列】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笑梦未来 2016-11-08
???司马迁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史记】,让我们一起领略上古风骚,秦汉故事!

 


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


孙子强调,最高明的战争就是不打仗,最好的境界就是上兵伐谋,这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全胜。全面的胜利,不打仗而使敌人投降屈服,这才是用兵最高的理想境界。


孙子的“全胜”思想包含两个主要层次:


一是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


二是在不得已而用兵作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损失,实现破中之全。


前者是高层次的“全胜”,而后者则是相对低层次的“全胜”,然而两者互为关系,相互弥补,相得益彰。要达到“全胜”,谋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因为郑国国君曾经对自己无礼,于是以郑国与楚国私下交好为借口,约同秦国一起围攻郑国。弱小的郑国自然不是两大强国的对手,郑国局势危在旦夕。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烛之武前去拜见秦穆公,向秦穆公分析了秦晋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围攻郑国对于秦国的不利之处。秦穆公听信了烛之武的话,于是撤兵,晋军也随之而去,郑国于是转危为安。


孙子在谋攻篇中对如何取得战争的最大胜利作了充分阐述。


首先就是兵力的运用问题,不同的敌人对象,实力对比的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分割敌人,兵力与敌人相当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设法摆脱敌人,实力弱于敌人就要努力避免决战。


总之,是要根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根本原则,针对敌我兵力对比不同而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主客,指画攻守”,迫使敌人在我的凌厉打击下丧失抵抗的意志,摇白旗投降。


除了兵力的巧妙运用,孙子还提出了预知胜利的五个条件。


预知胜利的情况共有五种:


知道可以同敌人打或不可以同敌人打的,能够胜利;


了解多兵和少兵的不同用法的,能够胜利;


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胜利;


以有备之已对付无备之敌的,能够胜利;


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利。


将帅在实现“全胜”战略过程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协调处理好将帅与国君的关系,使之辅车相依、紧密合作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孙子认为,在将帅和君主这一对矛盾关系中,占矛盾主导方面的是君主一方,所以要协调处理好君将关系,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将从中御的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指出君主过多地牵制将帅的行动必然会导致败军祸国的严重恶果,这种恶果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第二,“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第三,“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要力争“全胜”,就必须克服这些弊端,而克服的途径,在于君主能真正赋予将帅指挥战争的实权,使将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以追求“全胜”的理想结果。应该说,孙子这一立足于“全胜”战略的重将任将思想是非常高明的,对后人也有启迪。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把所有的谋攻讲完了以后他的一个最精炼的、最深刻的一个总结。


孙子认为要驾驭战争,争取“全胜”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敌我双方的情况,预知胜负,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确保自己牢牢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战胜敌人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无论是“全胜不斗”,还是“破中求全”,它的基础都在能否做到“知彼知己”。


战争指导者最大的愚蠢,就是“情况不明决心大,计划不周干劲足”,这样的决心越是大,这样的干劲越是足,带来的灾难便越是可怕,受到的损失便越是巨大。


所以,孙子一再强调“知彼知己”的重要性,“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据此以力求“全胜”,争取“战胜”。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