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仓文化名人 || 写下“70后”的那些共同记忆

 老年人CWK 2016-11-08

    最新鲜的展览\演出\讲座

    探讨传统风俗\寻觅民间工艺\素描文化人物




杨建新:1970年出生,太仓市作协会员。曾在新西兰《华页》报、香港《华人》杂志、泰国《中国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诗词等,作品入选《新世纪太仓文学作品集》散文卷、随笔卷。



(杨建新)


“过去的生活经历不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遗忘,应该有人把它记录下来。”杨建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年来,他陆续在博客、QQ空间等网络平台写下了十余万字的散文、随笔、诗词、影评,近日,其个人散文集《你是一颗树》正式出版。


曾在政府部门从事文字工作长达十余年的杨建新,人称“机关一支笔”。“公文写得多了,突然想到,我也应该写点自己的东西,留下一些自己人生的记录。”杨建新告诉记者,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他听一名同学提到自己在博客上写的文章很受欢迎,有许多粉丝阅读,“当时我就想,我也可以写啊,于是开始写博客,没想到那些平平常常的文字居然也吸引了众多粉丝。”


出生于70年代初的杨建新,幼时曾在农村生活过,十余岁时,又跟随父母在沙溪古镇上居住。“博客上的粉丝大多与我是同龄人,我们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很容易产生共鸣。”杨建新表示,自己写的文字多是以前的日常生活、小镇的风土人情等,有朋友说他写出了一代人相似的情感与生活经历。


“过去的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时在农村有纯净的空气和水,人与人的相处也比较简单。如今物质上变丰富了,人们却好像失去了以往的那份纯净。自己小时候常见的情景,现在的孩子是看不到了。如果没有人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可能就会被遗忘。”杨建新在自己的散文集《你是一颗树》里写的,就是这些不记录下来就会慢慢被人们遗忘的过去。


著名作家凌鼎年与杨建新是同事,也是他的鼓励激发了杨建新写作的热情。在评价杨建新的文章时,凌鼎年说,杨建新是用心用情在写作,文字朴素、真实,而这种真实,又恰恰是散文的生命,“他的文章与太仓风俗习惯、人文生活相关,可以让人了解太仓,回忆起太仓过往的点点滴滴。”


虽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杨建新依然谦虚地表示,写文章只是业余时间的一点爱好,自己从不敢以作家自居。杨建新说,其实大多数人都可以写文章,只要开始尝试,就会发现有许多题材可以写,比如自身经历,再比如听过的音乐、看过的电影,只要有心,都能转化为文字。


曾经,杨建新也自豪于自己精心经营的博客拥有众多粉丝,不过,如今的他已不再在意粉丝的多寡,他为自己而写,也为其他的“70后”而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至于能不能再出书,一切都顺其自然。”


见习记者 徐轶 太报记者 徐静/文

(编辑 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