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江普通野生稻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七里山人 2016-11-08

元江普通野生稻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862
    本报讯(特约记者  黎欣欣)普通野生稻堪称“植物中的大熊猫”,从发现到申请成立保护区、实施系统保护工程,元江普通野生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县野生稻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保护区内野生稻的种群比例由过去的36%提高到现在的54%。
    据元江县农村环保能源工作站负责人介绍,我国共发现三种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庞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水稻育种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可产生许多优质新品种,创造粮食生产上的奇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就是利用野生稻不育株开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局面,使全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解决中国粮食紧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元江普通野生稻属多年生水生草本,秆高约150厘米,下部海绵质,它是1982年省农科院的专家在元江境内发现的。2007年,元江县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切实加强保护珍稀野生稻物种资源,并成功申报了云南元江野生稻国家级保护区建立项目。项目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实施完成,2011年10月21日顺利通过项目验收。保护区面积60亩,其中核心区8.5亩、缓冲区51.5亩,区域内被保护物种为普通野生稻,主要伴生植物有芦苇、荷花等,由6个互不相连但临近的野生稻天然集中小水塘形成。保护区建立后,有效控制了当地农民开荒种地、人畜践踏、外来入侵生物和杂草丛生等破坏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湿地的现象,普通野生稻种群资源锐减趋势得到了遏制。现普通野生稻叶色深绿,生长健壮,长势良好,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保护区内野生稻的种群数由过去的36%提高到现在的54%,为更好地保护现有野生稻资源不致灭绝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据悉,野生稻保护难以见到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潜在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元江普通野生稻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元江县农技站与云南省农科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合作,开展普通野生稻与常规稻杂交育种试验、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等试验,这些试验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