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效益农业大观园

 yzsr273 2016-11-08

 一场秋雨一场凉———920日,分散阵雨,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南川区生态大观园,气温不到20℃,凉意逼人,但当地农民对未来的期盼,却让我们忘却了凉意。

 

  这里满目苍翠,村民带着草帽,或收割、或翻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里农业特色鲜明、效益突出,有300多斤重的大南瓜,有每斤130元的蓝莓,还有逐渐形成产业链条的水果榨汁和食品加工;这里的8万农民从农业现代化中尝到了甜头,年人均纯收入从3年前的不足5000元,猛增到去年8000多元,今年有望突破1万元。

 

  3年前,生态大观园所涵盖的大观、木凉等5个乡镇,还是一个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贫穷落后的片区,是什么力量让南川生态大观园实现蝶变,迅速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老百姓享受统筹城乡成果

 

  今年天气不错,收成比我预想的好得多。记者刚走进村民王峰的家里,他便急忙炫耀起战果:15亩梨树,亩产都在4000斤以上,按市场价每斤4元计算,销售收入达到24万元,除去成本,净利润也在10万元以上。

 

  梨子好卖吗?

 

  好卖,上个月我们这里开了采梨节,那几天门口的车都停满了,梨园的果子几乎全都顺利卖掉了。

 

  王峰是南川区木凉乡云都寺村二十四社的村民,3年前受到乡里的动员,返乡种上了梨树。

 

  其实,我是看到当时木凉的路即将修通,才下定决心回来的,要是放在以前,打死我也不会回来。王峰告诉记者。

 

  王峰的顾虑不无道理:别看木凉乡现在便捷,到南川城区只需10分钟,到重庆主城30分钟,但在几年前,道路未修通时,就是到最近的大观镇,木凉乡的村民也要花上45分钟,一路颠簸,到达场镇时,好好的果子颠成了歪瓜裂枣,谁还肯买?

 

  变化始于3年前,南川以生态大观园建设统筹打造城乡的一体化。生态大观园涵盖5个乡镇,方圆280平方公里,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南川颇下了一番心思。

 

  当时我们的考虑是,生态大观园的外部,渝湘高速已经通车,而内部交通尚未贯通,彼此联系不畅,制约了现代农业的一体化发展,因此我们决定首先从基础设施入手,打通各项瓶颈。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大观镇党委书记梁正忠说,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生态大观园内的路网、水网、电网、气网等各种基础设施都是统一标准建设,换句话说,城乡一个样、贫富一个样,老百姓几乎不用花一分钱便能享受到各项便利。

 

  木凉乡党委书记韦东元则告诉记者,过去,当地老百姓常把木凉乡叫做木凉伞是南川土话,意思是很穷,没人住的地方。那时连个乡场都没有,全乡砖混结构的房屋不足10家。韦东元说,而在生态大观园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后,木凉的变化日新月异,现在,煮饭不用柴,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村庄靓起来,已是每户村民的真实感受。

 

  建立招商引资融资平台

 

  大力推进拨改投

 

  生态大观园不是一村一镇的小打小闹,而是新建设一个28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要让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惠及8万群众,如何保证资金?

 

  南川是市级贫困(区)县,财力并不充裕,生态大观园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还要仰仗中央和市级财政的支持。但如果按照传统模式,等到上级资金到达区级财政后,再层层拨付,无疑会使资金量和建设速度都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采用了拨改投的方式。南川区农委副主任陈玉萍说,所谓拨改投,便是组建了一个区级的投融资平台,即惠农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汇集所有上级涉农资金,对口园区进行投入和建设。在投入的同时,惠农公司还要通过发行土地债券、土地增减挂钩等方式进行融资,尽可能让园区的土地增值,从而保障发展———3年多来,由惠农公司支付的各种建设资金,至少达到了5亿元,有力地帮助了园区的建设、成型。

 

  此外,惠农公司下属茶叶、蔬菜、粮油、花卉、中药材、畜禽、笋竹等七大农业产业子公司进行专业经营,通过这种方式,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对园区的产业布局进行引导。

 

  当然,仅仅依靠拨改投,后续投入依旧是个难题,对此南川的解决办法是海纳百川,引进业主。在南川的努力下,德泰公司、基业公司、浙江珍禾公司等70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先后落户生态大观园,城市资本下乡势头越来越猛;并且南川还与市外经贸委合作,着力对接引进欧盟等地的先进农业技术、项目和投资者,中海外公司、香港云峰公司、台湾精品农业行销公司等企业先后入驻。

 

  今日的生态大观园,已经建立起高端水果、高端大米、高端蔬菜以及香料等4条产业链,每一条都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五金富民

 

  村民收入有保障

 

  我们在南川大观、木凉、黎香湖等5个乡镇实地采访了解到,3年前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而去年则达到了8000多元,今年有望突破1万元,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

 

  总体向好,个体的增幅更是明显。黎香湖镇黎香湖新村村民胡仕友对记者豪言如果运气好一些,现在一天的收入相当于过去一年。看到记者一脸狐疑,他娓娓道来:过去,我们一家主要是种粮喂猪,刨干打尽过后年收入可能只有两三千元。而自从搬到新村后,我开了一家农家乐,可以供18个人住,每个人每天100元,就是1800元,老伴在附近一家公司做保洁员,每月也有8001000元工资,再加上我家的土地租金,你算算看,是不是和过去一年的收入差不多了?

 

  事实上,南川在农民增收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我们探索出了五金增收的富民模式。梁正忠解释,五金指的是租金、薪金、股金、经营金和社会保障金。

 

  由于生态大观园的土地规模经营率已经超过了50%,村民的土地得到了集中流转,按照每年700斤稻谷折现价计算,每年仅流转费就达4亿多元;薪金方面,园区本地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每年的务工收入超过1000万元;股金,则是农民以土地入股进行分红。例如,大观镇金龙村的聚启蔬菜专业合作社所经营的320亩蔬菜基地中,有70亩是由村里的26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每年按股分红,去年,村民曹明英入股的3.93亩土地,便分得了1.2万多元的红利,平均每亩分红3286元;而经营金,则主要是村民经营农家乐所获的收入,由于生态大观园每月都要举办旅游节,游客成倍增长,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家;最后是保障金,在生态大观园,各种社会保险和转移直补达1.3亿元,妥善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延伸精深产业链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基础设施基本成型,产业格局有了框架,农民增收也见了效果,然而,摆在生态大观园面前的路却还有很长。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应付农产品因同质化而面临的市场失灵?

 

  兴隆镇党委书记骆思彦曾对这个问题仔细思考:一是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功能要跟上,二是要发展精深加工。

 

  譬如说,生态大观园现在大约种植了1000亩蓝莓,因为量比较少,每斤售价约130元,但按照规划,今后这里的蓝莓将发展到1万亩,届时预计售价将降到每斤20元。如果发展深加工,将蓝莓鲜果做成果汁、果脯、果干,甚至加工成果酒、眼保健产品和老年保健产品,则有望突破此市场规律。

 

  香料产业同样如此。薰衣草如果单纯作为观赏性植物,只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农家乐带来效益,但如果利用薰衣草提炼香精,其售价则高达每吨150万元,村民也能进入厂里务工,转为产业工人,一年四季都有工资可拿。

 

  只有延伸产业链,才能体现效益农业。骆思彦说,这不仅是南川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方向,更是入驻业主的自觉选择。

 

  金佛山旅业公司董事长李福珍便表示,公司的下一步计划是打造万亩农业总部基地,使其具备生产、观光、养老养生、物流交易等多重功能,实现产业的叠加效应。

 

  在对生态大观园的采访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里发生的巨变:在生产方式上,从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到统一部署、统筹发展的新型农业;在产业多样性上,从单一的地里刨食到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收入来源;在科技含量上,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到温室大棚、科学养殖的现代农业。我们期待,南川在未来的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道路上带给世人更大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