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处有什么》一场杀戮之名下的青春共鸣

 PIAO949 2016-11-09


  二零一六年的中国电影国庆档,乏善可陈,看上去像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吹去表面那层奶泡,剩下的都是劣质的速溶粉,除了让人恶心,别无它用。

  如果说唯一提神的《湄公河行动》已经逆袭成功,那么十月剩下的这些日子里,我看好以及觉得好看的,就只有这部新人导演的作品——

  《黑处有什么》

  陈尸黑处的少女,连环犯案的凶手,缉凶无能的公安…王一淳导演的这部《黑处有什么》中提炼出来的宣传噱头,乍看上去颇具商业大片的特征。

  海报上所谓“蜜桃案中熟”的故事似乎也真的可以吊起观众的胃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无锡小城市中的大厂区某处草丛深处发生了一起奸杀案,个人的悲剧迅速成为群众口中的谈资,而当受害人的数量乘二之后,当地公安的压力却是以几何级数的递增来计算的。

  于是压力演变成了暴力,屈打成招下的嫌疑人并不能阻止第三具女尸的出现。于是,对于刑侦能力有限尚处于野蛮生长年代的执法机关而言,如何锁定新的嫌疑人变成了一道和证据无关的选择题……

  这一切,都被电影中的主人公,初二三班的曲靖看在了眼里。

  ---

  从电影的描述中去判断,《黑处有什么》必定是一部悬念迭起的刑侦悬疑片。

  尸体无名、动机不明、凶手未知,《黑处有什么》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不仅无限,而且多重。

  一重,是赵飞。究竟是不是凶手,在导演自己的剪辑版本中,这个热爱《三国演义》的不良青年在试图逃离看守所时跳墙摔死了——是畏罪的报应,还是叛逆的宿命,导演并无交代。

  二重,是张雪。高度腐烂尸体的身份,电影中也无定论,是她也可以不是。一张语焉不详似乎来自南国的明信片,可以是生的希望,也可以是导演的虚晃一枪。

  作为曲法医的女儿,旁观者曲靖经历和见证的,是好友张雪尚无定论的死亡;

  但作为一个平凡的女孩,女主角曲靖所经历的,是自己猝不及防的成长。

  剥开《黑处有什么》披着凶案的外衣,黑处吟唱的是既真实却残酷的青春物语。

  ---

  真实感,缘于导演王一淳在电影里的“时代复刻”。

  类比《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的回忆带有诗意化的滤镜,而王一淳的镜头下,《黑处有什么》却是不露声色的细致和冷静。

  对于九十年代中国生活的高保真还原,使得电影成为时代的复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曲靖手中抓起就吃的西红柿,二十多年过去,那种依旧停留在味蕾之上鲜嫩多汁的口感,是如今这些被催熟的、反季节的蔬果无法给予的。

  大杠自行车、卡带录音机、偷放禁片的录像厅、母亲的月经带、墙上贴着的恩格斯和赖宁,这些俯首皆是的细节在电影中成为背景、成为道具,“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更是属于几代人的洗脑魔音,将模糊的成长回忆唤醒。

  而曲靖,是女主角,也是青春共鸣的一面棱镜。

  偶获情书的紧张、初见大姨妈的莫名、父亲的胶片相机、母亲的永芳、小虎队的专辑、琼瑶的小说和李丽珍的电影……

  烟雾缭绕、瓜壳满地的录像厅里,曲靖看着《蜜桃成熟时》中亲吻的画面潸然泪下。

  尽管《黑处有什么》里没有堕胎青春片中惯用的无病呻吟,但在那一刻,女孩祭奠的是,她那对于爱情尚未萌芽便已逝去的美好憧憬。

  也是在那一刻,我们读懂了片名。

  黑处有什么?

  是在遮掩和欺骗中,这一代人于暗中摸索成长留下的美好和伤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