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辨世界很残酷你活不活?

 现代思辨哲学家 2021-03-24

    我们出生就会死亡,这是规律,万事万物相互效力。世界是残酷的,像一些国家还是常年打仗,所以在哪里生活的人们更贴近现实,我们就远离现实吗,其实也不是,人都会老,都会遇到灾祸,所以有些事情无法判断谁还活的久,因为死亡由不得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能减少死亡过快的风险,一波人老去,一波人死亡,人得学习宗教,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可以减少精神肉体的痛苦,有些人为何如此痴迷,其实有宗教观的人已经看透生死,所以他们把自我看的非常透彻,人类不断寻找精神舒服与肉体舒服的快感,因为痛苦是多数人无法忍受的,我们喜欢吃,喜欢文艺,喜欢美的事物,因为这都是让我们忘记死亡的本能反应,越怕死亡的人其实这类人越追求物质更多的财富,因为他们以为只有物质才能更好的延长自己在这个大千世界存留时间长些,只有死亡对于所有万事万物是最公平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人又觉得死亡后还有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还没活明白还去了解另一个世界嘛,生活不断的挫折,不断的考验,不断的失望,不断地绝望,总是缠着我们不放,为了享受世界的一切美好,人性的生存欲展现给所有人,坑蒙拐骗偷,社会的我们极度追求更多的财富的同时其实社会也慢慢退步,因为想要更好的生活延长寿命,我们还在为了生命的快乐体验着痛苦的活着。因为我们怕死亡,我们还有更多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

     欲望是什么呢? 不管什么,当有自我意识出现的时候,叫做欲望。

     欲望(Desire)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简单的来说就是 爱与不满足。

      “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

“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的组成部分,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要素。

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

       一个人的生命在诞生之前,本来什么都没有。然而由于男女之间的性欲驱动,性交之后,导致了受精卵的产生,进而发育,分娩,形成了人。

尽管男女之间每一次性欲的满足并不一定都会创造新生命,然而,抛开克隆技术不谈,新生命的诞生一定是由于男女之间产生了性。也就是说,人其实就是性欲望驱动下的产物,而新的生命则是这种欲望的发展和延续。

驱使生命诞生之后,这个原始的欲望不仅不会消逝,它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新生命的身上不断演变和繁殖,并以诸如衣、食、住、行、性、尊重、认可、快乐、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质或精神的需求形式出现。这些不同的欲望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身上尽情表演,因而构成了多彩纷呈的世界和千姿百态的人生。

          “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影响与说服大师拿破仑杨庭曾经这样说过。欲望不会停止,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并遗传给子孙后代。如果要让一个人的欲望停止,除非让其生命终结并且断子绝孙。

一个人就像一条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种欲望。人类社会却似一个永远不会干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随时都可能掀起波涛和巨浪。

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等,都是人类欲望驱动后的结果。

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营销定位大师特劳特说:“消费者的心是营销的终极战场”。

     如果你是把控人类欲望的高手,你将拥有驾驭一切的威力,并将无往而不胜,成为不凡的人。

       如何驾驭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奇迹与辉煌呢?

      不管是道家、儒家、兵家,还是法家、纵横家,都注重研究“人欲”。 “人欲”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把握这个主宰一切的本源,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欲望是一切人类和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在操控人类欲望的说服中,从心所欲,道法自然,巧施法术,百战不殆。

      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 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不想,不要,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有“不”的欲望。所谓“清心寡欲”、“无欲”,其实又是另一种欲望。正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区别在于欲望的本身。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经历了先是穷得不行,后来是累得不行,如今是烦得不行。改革开放治了我们的穷病,当下中医保健的流行是治疗我们30年来拼命工作累出的身病,而文化复兴是治疗我们不管挣多少钱都越来越烦躁不安、患得患失的心病。人类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人们的欲望。为什么这么多人生活得那么痛苦,缺乏幸福感?不是由于缺钱,而是被各种无休止的欲望所折磨。

佛教解释欲望解释:

     在欲望的讨论上,我们应该理性的注意到佛教的精神分析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精神现象的探索上,佛教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供我们思考。

      欲望的近因是感受,各种欲望都包括在爱欲中。贪心、渴望、欲求、肉欲、燃烧、怀念、热望、嗜好、爱慕、家庭爱,是许多术语中的几个,但这些术语概指爱欲,佛陀说是它们导致转生的。转生本身就表明是苦,挫折、痛苦、刺激,不尽如人意,这些是我们亲身所体验到了的。

      贪欲是全世界的敌人。由于贪欲,给众生带来一切罪恶和灾难。贪欲不光是为了官能的快乐,为财富,为产业,以及希望打败并征服别人的国家,而且还涉及到思想、主意、看法、意见和信仰(法爱)。这些常常导致灾难和毁灭。为全民族、事实上为全世界带来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痛苦。

     爱欲从何处生起?在何处扎根?何处有喜悦和快乐,爱欲就生起,就扎根。哪里有喜悦和快乐呢?眼、耳、鼻、舌、身、意有喜悦和快乐。因为通过这五根的媒介,人才认识到外境,通过第六意根(能对概念思想作出反应的为意根)缘到法境(概念和思想)。色、声、香、味、触、法是喜悦和快乐的外境。因此,爱欲生起并从而扎根。

如果面对感受,失去如实的观察。作意思维感受的可爱之相,他感受到贪着的侵袭,努力地粘着感受。 如果,在你看见时,你只见到它;在你闻到时,你只闻到它;在你觉时,你只觉到它;在你知时,你只知到它,那么你将会认识到,你所感知的感官对象和你脱离了关系。见到所见之色时,禅修者只是见色,只是感受他见色,没有构想色的概念。如此,苦熄灭。用这种方式禅修的人,将会灭尽烦恼,消除欲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