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什么关于中庸之道的事例呢》写作文要用

 昵称35983477 2016-11-10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不及.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
  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异常的变故,人就会有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这意思是说,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
  当年汉武帝时期,就老子的“中庸”与孔子的“尚贤”发生了一场争执.原因就是汉武帝要推翻前朝的“中庸无为”之道,转而成“大有为”.
  最后,汉武帝胜利了,不但儒学在中华大地上站住了脚跟,更加开创了一代盛世江山.汉武帝从来不是中庸的人物,面对匈奴的入侵,也没有像其父汉景帝一样的“和亲”.反而派出卫青、霍去病将匈奴人打得遍地找牙,再也不能觊觎大汉江山.
  若是“中庸”,哪里来的秦皇汉武?哪里来的乾坤盛世?清朝倒是很中庸,结果被八国联军打进了京都,丧尽了颜面.
  人类要进步,并不是中庸可以解决的,反而我们要追求“大有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追求的是第亿亿次!不管是当前社会的精神也好,科技也好,只有大有为才能让人类进步,才能让这个社会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