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法习武记| 打开能量之门

 cpit58 2016-11-12



武学之路,百尺竿头,此文取自个人练拳记录,所以文字难免粗糙、流水,因为并没有任何修饰与润色,所以还请读者海涵,写下来只为记录个人的一段学拳经历,同时也可以为初学者太极拳者提供一个参考与对比。

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前辈们多多指正。




-打开能量之门


早有耳闻“太极腰,八卦步”,但这太极腰很多说法,练法也很多,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听谁的,有些说凸命门,有些说要塌腰,这些人虽没有见过面,但看视频或看其文章应该都很有功夫,但最终我决定跟着我的缘分走,遇到了老师就应该听老师的,同时我也是一个喜欢实践的人,我决定花时间实践下这一系的方法到底灵不灵。


我们这一系是杨澄甫,董英杰,乐奂之,董世祚,董斌,任刚,钟鹰扬,我是跟自道精舍的钟鹰扬师傅学的拳,后来也受任刚太师父指点了很多,我们传下来的练法是开始要从命门上开始练,要领是命门向前向上,配合虚灵顶劲之后人应该是腾起来的,但并不易,开始并不能感觉到命门出在哪,花了好些方法才体会到了命门这一处,另外刚刚开始挺起来也不容易,腰力不够很容易就掉下来了,就算是挺起来了一会儿,也会感觉腰酸背痛,身体练到一定程度必须要躺下休息才能缓解,我总是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一直坚持此法练习,终于有一日感觉自己的身体能量被打开了,虽还是明劲但一拳一脚已不是从前的力量可比。


-老话儿传神

为了练腰力,以及能腾起来找到飞龙在天的感觉,我走路开始腾着走,这时候我还记得很多人说我走路奇怪,我也不解释,自己专心练自己的功夫,久了他们看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时候我记得很清楚,人腾起来走路走不快,走快了就容易掉下去,而且容易僵硬,所以我慢慢练习,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好,也忘了练了多久,最后一直练到走路可以脚下生风,实战可以闪转腾挪,拎起来不但不僵硬还很灵活,体会到了松的感觉。

这还不算,那时候喝茶聊天我端坐、盘坐、跪坐都是在感受如何将自己腾起。

于是我懂了一句老话儿,前辈说:“行住坐卧皆是功夫”。

除了生活当中处处找机会练腰以外,我练下来的感受让我知道站桩非常重要,于是不管时间怎么忙,我都要起大早站桩,因为一早起来外面空气最好,另外站桩时间因为越来越长,所以只有早上最充裕。


-桩里面练什么?



我与常人一样从10分钟开始到当时的90分钟,那么除了体会要领,我在桩里都练了些什么呢?

练体,全身上下、内外都要被一处处被历练和强化,时间每每加上去到一个节点都会遇到关口,过了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海阔天空。

调息,因为初练功开始要自然呼吸,但因为需要挺腰,所以呼吸自然会随着人腾起来而浮起,所以这口气从上焦、中焦一直到沉到下焦丹田。呼吸下沉的过程是漫长的,我记得当时练了一年半才有了能沉的感觉,此过程既是气沉丹田的过程,此法不能急,需要慢慢练习且需要老师指点。

练心,静定的时间加上去,身体虽能守得住,但静定的功夫要是过不了,还是很难站的下来,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所以很难在桩里求到功夫,在桩里求功夫必须知静定,能静定,需要向有静定功夫的人求些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个适合你,这么多懂静定的老师总有一个是和你有缘分的,我试过很多方法,但最后什么方法都不用了,一站就直接空了,所以我后来通过站桩悟到了无极的状态,每次桩后都精神饱满,这种无思无想的状态对养生的作用非常好,所以练心也是养心。

2015年8月13日

-待续


点击『隆法习武记』阅读连载文章





隆法


美籍华裔武者,自道精舍武术教练,武术部主管。

少年习武,外家拳略有根基。因缘巧合回到中国大陆,幸列钟鹰扬先生门下,研习传统拳术,多以杨氏太极拳为主,叶问系咏春拳为辅,对防卫术亦有研究。

初窥堂奥,震憾于传统国术之博大精深,更加谦抑惕励,日日闻鸡起舞,每每汗湿拳服, 着熟后亦不敢骄傲自满,深知功夫刚入百尺竿头。

功不唐捐,渐习渐悟中受钟鹰扬老师耳提面命下,慢慢练得腰能竖起,意接天地,气盈周身,而后体证到了传统武术中前辈所讲的行住坐卧皆可是功夫的道理,从而努力达到了不练而练的境地。

后经太师傅任刚先生口传心授,悉心点拨,从而渐悟懂劲,一步步领会到了何为周身一家、浩然正气、以及王宗岳前辈的《太极拳论》所述为何等诸般太极境界。

几年来代师授艺,教学相长,收获丰盈,身心愉悦。立志有生之年尽心传播传统武术文化,愿为武术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自道精舍太极养生班第二十二期、二十三期火热招生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