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贷化身高利贷“夺命” 内心的贪婪如何拯救

 释真利 2016-11-13



 

校园贷化身高利贷“夺命”  内心的贪婪如何拯救


校园贷化身高利贷“夺命” <wbr> <wbr>内心的贪婪如何拯救

 

      近日,河南一高校学生因无力偿还数十万元欠款而自杀事件,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校园网贷推上风口浪尖。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空前发展,很多微小型P2P公司将目标指向了校园,摇身一变成了“校园贷”,且大多数都有高利放贷行为,在校生往往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消费欲望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应引起警惕。

     【“蔓延”原因】

      部分原因是学生无法一次性支付高额费用,且无法办理信用卡所以选择向小型信贷公司贷款。也有学生是用于助学和创业,这些公司正是看上了大学生这种需求,遂纷纷“跑马圈地”。

     【校园贷款的危害】

      目前,相关产业因缺乏市场监管,不少P2P公司都会选择高利放贷行为。因此,他们利用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低,防范意识不强,进行短期、小额、高利的贷款活动,如若还款不及时,不能保证会采取极端手段向学生讨债。因“校园贷”贷款时会要求收取学生的相关证件复印件,以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一旦不能按时还款,公司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暴力讨债。此类行为极度恶劣,社会影响极差,严重威胁学生的人生安全;同时此类行为也易滋生借款恶习。在校学生的经济来源基本上多为父母提供,对于有不良嗜好的学生来说,费用肯定不够,从而转向信贷公司,并引发高消费甚至赌博等恶习,文中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注意事项】

      校园信贷公司常常打出“利率低至0.99%每月”甚至“零首付、零利息”这样的噱头,但经过调查发现,实际的贷款资金成本并不低。

      分期消费或者分期现金贷款一般是以等额本息的方式还款,表面上看每月还的利息相对本金利率不高,但实际上本金每月在递减,如果换算成每月还息到期还本,实际的年化利率“还是比较高的”。以某贷款平台推出的一款三星手机分期为例,爆抢价5688元,月供为293.32元起,分24期还款,表面上看每月仅需支付“服务费”56.32元,一年利息只需675.84元,年利率11.88%。但由于本金每月都在减少,按实际使用资金成本测算,资金成本超过了20%。

      警方提醒:贷款行为本身是合法的,但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也就是20%)的利息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所以双方签订的协议关于利息的约定是无效的,但有些放高利贷的催讨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如非法拘禁、绑架、恐吓、殴打等等,因此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学校以及相关部门更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教育,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作为大学生本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