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标题: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好心砍树被罚是一次普法教育

 qwchunxi 2016-11-14

原标题: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好心砍树被罚是一次普法教育

导语:珠海拱北两名老太太去年底出于好心,请人修剪小区内多年无人维护的大树,将7棵被台风吹倒、已死亡或有隐患的树砍掉,不料随后收到12万余元罚单。香洲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表示,两名老太和另一名业主成立小区管理小组,去年委托他人修剪小区树木期间,未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砍伐7棵树木,违反了《珠海城市绿化办法》。

好心砍树被重罚有悖执法善意

报道中的砍树行为,应被视为“无因管理”行为,即为了他人或公共利益,行为人虽然没有义务和责任从事某种行为,但却主动承担起了责任。几名居民并没有违法的主观意图,虽然他们采取的方式也许并不是最佳选择,但却并不能掩盖其主观思维的善意。从法律层面而言,法律并非冰冷的法条,对于某些善意的行为,具有宽宥的规定情形。之所以如此,就是在于让某些在情与法之间博弈的行为,获得情感与法律层面的双向考量,让行为人获得更加客观真实的法律评价。

在《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比如,某些地方在台风来临时,对于违反交通法律的车辆,采取了免于处罚的做法。其实,这种做法的背后,正是在于考量客观事实,以法律的善意属性为出发点,作出更加人性化的处理。从这个方面来说,几名居民因为热心肠而砍伐树木,从而遭受巨额罚款,从情感和道义层面进行考量,显然让人难以接受。

由此,对于当地相关执法部门来说,不妨吃透法治精神,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树立以和谐管理代替机械罚款的服务型执法理念,让老百姓在感受到法律尊严的同时,也感受到法律的温情。

老太清理死树遭罚背后暗藏懒政

如果反思一下,又会发现问题。这中间存在一个是否主动作为,是否懒政的问题。对社会的治理一味靠“审批”,是十分老旧陈腐的官僚思维模式。试想,“被台风吹倒、已死亡或有隐患的树”肯定影响到居民的安居乐业。难道非等到发生了事故,或居民找上门来求“审批”才应该去处理,难道有关职能部门不应该主动地发现问题,不可以去积极地为居民排忧解难?

坐等“审批”的思维方式该退避三舍了,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才是正道。

如果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小区内就不会存在多年无人维护的大树,那些“被台风吹倒、已死亡或有隐患的树”,也会被及时清理掉,也就用不着收入并不高的老太太们费心了。当然,老人们好心无好报的纠心事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有关部门与其抱住条文死磕,罚个十万八万的,真不如多往小区走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痛快。

为公共利益砍树被罚是一次普法

给公众敲响警钟

当务之急,一方面,应该抓紧成立新的物业管理委员会,使小区管理有合法组织,虽然筹备成立物管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是可以没有物管会的理由,另一方面,在没有物管会的这段时间,社区应该加强对小区的管理指导培训,通过社区的科学规范指导,给小区上一堂小区物业管理的法制课。

至于两位老人的处罚,完全可以本着“小惩大诫”的原则,给予处罚,比如责令其种植树木,要求其对小区树木进行管护等,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惩戒的目的,这远比生硬的罚款要有用得多,人性得多,温和得多。

两位老人为了公共利益砍树被罚,无疑给公众敲响了警钟,是一次现实普法,今后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如何依法解决,这起事件就是最好的参考。

是堂生动法制课

一直以来,小区居民通常会自主决定修树、砍树,也没有被人举报,从来没有发生过在小区砍树被罚款的事。这次算是“开眼界”了。正所谓法律是冰冷无情的,在依法治国语境下,任何人、任何机关必须坚持法治精神和原则,严格执行“遵守法律没有特权、执行法律没有例外”的精神,一视同仁,不能随便开口子、送人情,否则,谁都可以讲情,就违背了法治精神,将没有法治可言。

因此,虽然两名老太太的好心值得同情,但是,既然《珠海城市绿化办法》规定“禁止砍伐树木……审批同意后,可以砍伐树木,并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恢复绿化补偿费”,那么就不能因为两名老太太是做好事就可以获得豁免。这提醒公众做好事前要先问法律,坚守法治底线,尊重法治精神和原则,不能只注重结果正确,忽视程序错误甚至违法。因此,两名老太太因为“好心砍树”被罚,不失为公众上了一堂深刻的法制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