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痒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甘心做一个书签 2016-11-14

  摘要:痒疹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并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的剧烈瘙痒,搔抓后又引起抓痕、血痴、湿疹化、苔辞化皮肤增厚及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斑等皮损的常见皮肤病,属于中医“粟疮”、“马疥”等范畴。

  关键词:痒疹;皮肤;化瘀

  痒疹属于顽固性皮肤病的一种,其临床皮损严重,缠绵不愈,反复发作,极难调治。这些顽固性皮肤病是由于诸邪反复侵袭、蕴结、久滞内变而成“毒”,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顽毒深遏肌肤膝理之间,伤人肌表,为害酷烈,致病缠绵,难化难除。这类顽固性皮肤病虽然各自有不同的病机特点,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病理本质,就是“牙仔毒内蕴”。因此治疗此等顽疾,表散之法无异于隔靴搔痒,应当着重从“毒”立论,以解毒、搜毒、剔毒之法治之,方可切中病机,蠲除顽疾。以下简单分析中医角度对痒疹的治疗。

  痒疹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有广泛皮损,表现为红色斑丘疹、风团块、水疱,甚至糜烂渗水,皮肤瘙痒,难以忍受,脉数,舌红苔黄。其基本病机多为血热生风,湿毒浸淫,血虚风燥,血瘀阻络,中医辨证多为血虚、风热、湿热或血热,此外,与风邪关系极为密切,故临床上常以治风为要,投以散风或熄风之中药汤剂,兼以清热、利湿、养血、活血之法,如此则风去痒除病向愈。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为本病治疗中使用较多的另一个治疗原则。“风邪”在皮肤病的成因中占重要地位,经曰:“风为六淫之首”、“风为百病之长”,然而其具有善行数变、轻扬、游走性强,易挟湿、挟燥、挟热、挟寒之邪侵犯机体的病机特点,在临床辨证治疗皮肤病中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中医学将风分为内风和外风。外风是指由自然界之风侵袭人体而发病。内风多由脾虚运化无力,生成无源,津血亏耗,生风化燥,而表现在慢性皮肤病中所见到的症状。针对不同病因所致的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祛风法。如清热凉血祛风法、温阳散寒祛风法、化湿除痰祛风法、养血滋阴祛风法、活血化瘀祛风法和益气固卫祛风法。

  解毒祛湿、养血活血、祛风止痒、化瘀散结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虽然有诸多研究者在治疗本病时所用的方名不同,如金蝉止痒冲剂、全虫方、祛风止痒汤、皂刺止痒方、乌蛇祛风汤、乌蛇三虫汤、止痒汤等,然其方义大致相同。所常用中药有:清热祛风之金银花、连翘、地肤子、蝉蜕、刺姨幕、白辞皮、白姨草、威灵仙、皂角刺等,清热燥湿之黄琴、黄连、黄柏、桅子、苦参等,消暑化湿之霍香、青篙、车前子、泽泻、草解等,清热凉血之生地、丹皮、槐花、白茅根等;养血活血之当归、赤白芍等;活血祛瘀通络之全蝎、三棱、获术、红花、紫草、丹参;消肿散结之白花蛇舌草、徐长卿等。

  此外,根据本病顽毒深遏肌腆,为害酷烈,难散难除的病机特点,治疗此等顽疾,草木之品虽然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总觉不尽人意。因此可重点选用虫类药物,以虫药毒性之偏以毒攻毒,取虫药善行之性入络剔毒,即所谓“辄仗蠕动之物,以松透病根”(《临证指南医案》),方能切中病机,直捣病所,逐邪于外,以建全功。同时久病入络致邪毒遏伏肌表腆理,新血无充养,瘀毒难以宣泄,故药力不达病所,唯以当归、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使瘀化新生,皮肤腆理才能得以充养润荣,积年顽疾才有望得愈。且现代实验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丹参、赤芍、当归以及搜剔的全蝎等动植物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作用,能增加外周血流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流变性,解除血液浓、粘、聚的状态,从而达到调整血流理化特性,抑制炎症和组织异常增生的作用。其临床常用的虫类药主要有乌梢蛇、白花蛇、蛇蜕、蝉蜕、全蝎、娱蛤、僵蚕、蜂房、地龙、穿山甲等。同时,大多数的痒疹患者有精神创伤史或精神长期抑郁或长期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病史,治疗时可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蝠汤加减治疗,以和解解郁,镇静安神。神安则气亦和,本方可使气和神安,痰化凝解,肌肤得润,痒消病愈。

  本病究其病位,主要在于血分,或血热、或血瘀、或血虚。如痒疹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初期皮肤呈干性,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血热风热郁蒸于肌肤,故见瘙痒、丘疹、风团及结节样皮损。其病发于肌肤,病位在血分,治疗当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法,而病后因气滞血凝、血热成瘀,也应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来治疗。痒疹皮疹紫暗而不灰褐,皮损周围无苔辞样变,无潮红渗液者,属于血瘀型,当以活血化瘀为治法。方可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该方主治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腑化热,以及血搏结于下焦所致之蓄血症,有破血下瘀之功。对于血瘀型痒疹同样适用。桃核承气汤是张仲景为蓄血证而设,治邪热传里与瘀血郁结于下焦,其作用主要是祛逐瘀血,兼攻那热。关于蓄血,究竟“蓄”在哪里?历代医家意见颇不一致。因而临床运用本方不必拘泥,瘀血可停积于人体任何部位,包括体表肌肤。结节性痒疹血瘀型之病机切合桃核承气汤病机,故投之效如俘鼓。

  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是近年来治疗结节性痒疹使用最多的方法。因西药多采用抗组胺药、激素、外用药膏、结节注射等方法,可迅速止痒、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配合祛风止痒、清热化湿、解毒散结、活血化痛之中药固本治疗,二者配合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如刘天骥、郑继达、郑小景、李长江、柏志芳、杜华平、张军弼、王振华等都将这种方法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

  尚有一些其他疗法,如针灸、熏蒸疗法、手法治疗、离子导入法、汽疗等。针灸疗法可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选本经的瑜穴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同时又根据病变邻近取穴,依“经之能通主治所在”的理论,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之目的;熏蒸既可加速血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的清除,又能通过熏蒸的热能作用,促进皮肤勃膜充血、扩张毛孔,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腑穴直接吸收,进入经络血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痒,发挥药理作用;手法治疗可清热利湿、祛邪透表,还能调理脾胃、提高抵抗力。因而可采用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中药配合手法治疗痒疹;离子导入仪可将除湿解毒、祛风止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中药导入结节性痒疹及其周围组织内,使药物在病变部位达到较高浓度而更好地发挥作用;中药汽疗可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皮肤吸收和渗透与湿度有关,药汽的湿度正好能增强吸收渗透效果,药汽的温热刺激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营养周围组织,从而使组织再生能力增强,利于药物吸收,药汽在由下至上的循行途径中,可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故能益气养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