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内容: 生物固氮
二. 学习内容: 本周学生物固氮,掌握生物固氮的概念,固氮微生物的类群。共生固氮菌根瘤的特点,自生固氮菌、圆褐固氮菌的特点。了解生物固氮的原理。过程。掌握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以及生物固氮的应用。掌握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理解实验原理,初步学会制作临时涂片的方法。
三. 学习重点: 1. 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2. 生物固氮的基本过程 3. 生物固氮的意义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 掌握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原理
四. 学习难点: 1. 固氮微生物的种类(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 2. 生物固氮的基本过程 3. 生物固氮的意义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 掌握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五. 学习过程 (一)固氮类型 固氮:将空气中的氮分子转化成氮化合物的过程 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还原成氨的过程
每年生物固氮的总量占地球上固氮总量的90%左右。生物固氮在氮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二)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1. 固氮微生物都是原核微生物,目前共发现100多种。主要有:根瘤菌、蓝藻、放线菌 2. 类型: (1)共生固氮微生物 指与绿色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如: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弗兰克氏放线菌——与桤木属、杨梅属、沙棘属等植物共生 蓝藻——与红萍等水生蕨类或罗汉松等裸子植物共生,地衣即是。 根瘤菌: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其固定的氮素占自然界生物固氮的绝大部分 形状:棒槌型、T型、Y型 代谢类型:需氧异养细菌,原核生物 特点: ① 只有在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 ② 不同的根瘤菌各自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③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根瘤形成: ① 豆科植物幼苗长出后,相应的根瘤菌就侵入到根内 ② 根瘤菌在根内不断繁殖 ③ 刺激根内薄壁细胞分裂,该处组织膨大形成根瘤 重要意义:豆科植物从根瘤中获得的氮素占所需氮素的30%到80% (2)自生固氮微生物 指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 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原核生物(细菌) 结构特点: ① 大多是杆菌或短杆菌 ② 通常是单生或对生生活(显微镜下观察呈8字型) ③ 细菌外层有一层荚膜 功能特点: ① 异养需氧生活 ② 能独立固氮,固氮能力较强(能在无氮培养基中生长) ③ 能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生产应用:常制作成菌剂,投入到土壤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① 作用对象:小麦,水稻,棉花,玉米 ② 主要菌种:圆褐固氮菌,棕色固氮菌 ③ 施用方式: a. 基施 以基肥的形式使用 b. 追施 追加在作物的根部,覆盖土壤 c. 拌种 阴凉处晾干后使用 ④ 增产效果:单纯使用菌剂不能满足农作物对氮营养的全部需要,只能是一种补充措施 菌落特点: ① 色泽土褐色 ② 表面光滑呈黏稠状(具有荚膜) ③ 形状不规则(通常具有菌毛,具运动能力) (3)联合固氮微生物(高中了解部分内容) 必须生活在根际、叶面或动物的肠道等处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如: 雀稗固氮菌、固氮螺菌——生活在玉米、雀稗、水稻和甘蔗等植物根内的皮层细胞间 特点:具有一定的专一性,但不形成根瘤那种特殊结构 可以进行自行固氮,介于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之间
(三)生物固氮过程: 1. 生物固氮是在细胞内的固氮酶的催化下进行的,不同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的催化作用基本相同 2. 基本过程: (1)将N2还原成NH3,将C2H2还原成C2H4 (2)需要e和H+(来自植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3)需要ATP提供能量是一个释能过程 3. 固氮酶:有两种蛋白质组成,只有两种蛋白质同时存在时才能起固氮作用 (1)两种蛋白质分别是:含铁的蛋白质——铁蛋白;含有铁和钼的蛋白质——钼铁蛋白 (2)电子先传递给铁蛋白,然后传递给钼铁蛋白,最终被 (3)ATP一定要与Mg结合,形成Mg—ATP复合物才能起作用 (4)具有底物多样性
(四)生物固氮的意义: 1.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氨盐和硝酸盐,在体内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2. 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同化形成动物有机氮 3. 动植物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成氨——氨化作用 4. 氨或氨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硝化作用 5. 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还原成亚硝酸盐,进一步形成分子态氮返回大气——反硝化作用 意义:没有以生物固氮为主的固氮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就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生物固氮在氮循环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生物固氮在农业中的应用: 1. 补充土壤损失的氮元素(两种途径:a. 施用氮素化肥,农家肥补充 b. 生物固氮补充) 2. 提高豆科作物的产量根(瘤菌拌种种植增产10%~20%) 3. 豆科作物做绿肥明显提高土壤的氮素含量 4. 让非豆科农作物自行固氮不仅能提高产量,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1. 原理:农田表层土壤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中,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其他细菌因为没有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氮素营养,所以无法生长。从而将自生固氮菌分离开来。 2. 方法步骤: (1)接种: ① 将灭过菌的无氮培养基,在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一两天,挑选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使用 ② 取10克土壤混5mL无菌水用无菌玻璃棒搅匀 ③ 无菌操作在挑选的培养基上接种 ④ 标记内容 (2)培养: 在恒温箱中,28至30摄氏度条件下培养3到4天 (3)观察: 观察接种效果,泥浆周围若出现黏液,先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变成褐色,表明含有自生固氮菌 (4)镜检: ① 制作临时涂片: 载玻片用酒精消毒,中央滴入无菌水 无菌操作条件下挑粘液涂在载玻片水滴中,用结晶紫染液染色 另取载玻片做推片,推出均匀菌膜 ② 干燥: 涂片自然干燥(不用加热,以免破坏菌膜) ③ 观察 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自生固氮菌染成紫色
【模拟试题】 1. 根瘤菌的代谢类型是( ) A. 异养、需氧型 B. 自养、需氧型 C. 自养、厌氧型 C. 异养、厌氧型 2. 生物固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 B. 豆科植物能进行生物固氮 C. 自生固氮微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光能 D. 共生固氮微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化学能 3. 关于根瘤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瘤是根瘤菌的聚合体 B. 根瘤是根瘤菌刺激共生植物产生癌变的结果 C. 根瘤是根的内皮层薄壁细胞受到根瘤菌的分泌物刺激产生分裂,组织肥大形成 D. 根瘤菌在根瘤内是一种无氧环境 4. 下列生物中不可能具有固氮能力的微生物的是( ) A. 放线菌 B. 硝化细菌 C. 根瘤菌 D. 蓝藻 5. 下列各项中与生物固氮过程无关的是( ) A. 固氮酶 B. 硝酸根 C. 三磷酸腺苷 D. 质子氢 6. 有关圆褐固氮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促进植物开花 B. 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C. 促进果实的成熟 D. 促进植物对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7. 生物固氮过程中,最终的电子受体是( ) A. N2和C2H2 B. NH3 C. 乙烯 D. NADP+ 8. 豆科植物固氮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 成长时期 B. 幼苗时期 C. 开花时期 D. 开花后 9. 根瘤菌体内的固氮酶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底物多样性 D. 受环境的PH值影响 10. 关于自生固氮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细菌外面具有一层荚膜 B. 一般情况是单生或对生生活 C. 大多是杆菌或短杆菌 D. 是自养需氧代谢类型 11. 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的配置中不能加入下列那种成分( ) A. 琼脂 B. K2HPO4 C. Mg(NO3)2 D. 葡萄糖 12. 圆褐固氮菌生长处形成的菌落状态是( ) A. 乳白色,粘稠状光滑不规则菌落 B. 乳白色,干燥态规则圆滑菌落 C. 土褐色,粘稠状光滑不规则菌落 D. 土褐色,干燥态规则圆滑菌落 13. 制作圆褐固氮菌的装片时方法是( ) A. 挑少许黏液,用结晶紫染色自接压片,晾干观察 B. 挑少许黏液,用结晶紫染色制作推片,晾干观察 C. 挑少许黏液,用结晶紫染色自接压片,烘干观察 D. 挑少许黏液,用结晶紫染色制作推片,烘干观察 14. 生物固氮过程中所利用的ATP来自于( ) A. 光合作用过程 B. 根的呼吸作用 C. 氨的氧化过程 D. 固氮菌的呼吸作用 15. 下列关于生物固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氮微生物将自然界中的含氮化合物还原成氨的过程 B. 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2还原成氨的过程 C. 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D. 生物将大气中的氮及其化合物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 16. 下列对豆科作物进行根瘤菌拌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根瘤菌即可 B. 将豆科作物沾上一定浓度的根瘤菌即可 C. 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相应的根瘤菌即可 D. 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固氮微生物即可 17. 固氮菌的生物固氮过程 A. 电子和氢离子由根瘤菌的有氧呼吸过程提供 B. 该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还原剂是N2 C. 固氮酶不仅起催化反应作用,它还具有传递电子和H+功能 D. ATP在该反应中是一个水解释能过程 18. 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2)如果把细菌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 ) A. NH3 B. NO2 C. 19. 下列哪些关于生物固氮的说法是正确的( ) (1)固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2)固氮菌都是共生的 (3)固氮菌都是厌氧型细菌 (4)所有的固氮酶都对氧敏感 A.(1)(2) B.(3)(4) C.(1)(3) D.(1)(4) 20.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 ) A. 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氧气 B. 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氧气,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氮肥 C. 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水和二氧化碳 D. 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21. 不能为植物提供氮源,但可以使含氮无机盐成为氮气返回到空气中的生物是( ) A. 根瘤菌 B. 圆褐固氮菌 C. 硝化细菌 D. 反硝化细菌 22. 栽种农作物时要“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提高产量。其原因是( )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 有利于释放氧气 C. 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O2 D. 有利于充分吸水 23. 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 ) A. 具有氮及缺氧 B. 具有氨和氧 C. 具有硝酸和氧 D. 具有硝酸及缺氧 24. 给含氨较多的土壤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 ) A. 改善土壤通气,根呼吸作用加强 B. 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C. 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增加 D. 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根瘤菌繁殖加快 25. C4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 ) A. 产生丙酮酸 B. 须在暗中进行 C. 需要ATP D. 释放CO2 26. C4植物比C3植物更有效率,这是因为( ) A. 在最适条件下C4植物光合作用可用更少的光量子来固定1mol CO2 B. C4植物光合作用比C3植物光合作用可在更低的CO2浓度下进行 C. C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更少种类的矿质元素 D. C4植物光合作用用水量更经济 27. 施用农家肥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农家肥( ) A. 含有较多氮,磷,钾 B. 被分解后产生较多CO2 C. 含有较多固氮微生物 D. 能使土壤疏松涵养水分 28. 蚕豆根瘤菌的入侵对象是( ) A. 大豆的根 B. 豇豆的根 C. 菜豆的根 D. 蚕豆的根 29. 圆褐固氮菌在固氮过程中需要( ) A. 固氮酶 B. 电子 C. 氢离子 D. ATP 30. 土壤中的氮素来自( ) A. 氮素化肥 B. 固氮微生物 C. 农家肥 D. 闪电打雷 31.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为_________________。 (2)反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在何种情况下发生?______________。是由图中的哪个标号体现的?____。如果地球上没有反硝化细菌这类生物,你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陆生植物通过④过程获得的氮素能否满足其生理需要?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图示是一个大棚生态系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你认为采取何种措施对植物的生长较为有利?____________。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施氮肥过多可能对植物及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____________
![]() 【试题答案】 1. A 2. A 3. C 4. B 5. B 6. B 7. A 8. C 9. C 10. D 11. C 12. C 13. B 14. D 15. B 16. C 17. A 18. A 19. D 20. D 21. D 22. C 23. B 24. C 25. AC 26. BD 27. ABD 28. BCD 29. BCD 30. ABCD 31.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氧气不足;⑥;空气中氮气越来越少 (3)不能;土壤中缺氧,呼吸作用减弱,吸收的氮素减少,所以不能满足植物生理活动的需要 (4)适当降温;降低呼吸消耗(或答:补充人工光照;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5)① 会使土壤浓度过高,从而造成植物的萎蔫甚至“烧苗”现象; ② 植物吸收的氮素过多,会出现叶色深绿,生长过旺,营养生长周期延长,生殖生长受影响,成熟期延迟,产量下降(尤其是利用其花和果实的植物,如棉花,大豆等大多数农作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一部分经土壤微生物的转化,以氮氧化物的形式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另一部分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