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四大题型解析

 yan0588 2016-11-15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查内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通过“判断推理”模块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模块分为四类题型,分别是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类题型考查的思维能力各不相同。

1
从感性到理性的图形推理

起源于心理测验的图形推理因可以克服人与人之间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考查人的观察、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抽象等智力方面的能力来测验人的智力水平,又被称作“文化公平”测验。

【例】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



答案为B选项。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考查的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取题干中已知图形规律的“归纳”能力,将归纳出来的规律应用到问号处的过程的“演绎”能力。

2
分析概念内涵的定义判断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逻辑学的三大基石。概念是思维的最小组成单位、是表达思想的基础,因而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定义判断就是对报考者语词概念内涵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所谓定义判断就是每道题目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给出四个典型例证,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另外,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可以形成不同的特有属性得出不同的定义。  

其中性质定义是事物的性质特征。

【例】(2015-?国考-?87)瓿,汉族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圆体,敛口无颈,广肩,大腹,圈足,带盖,亦有方形瓿。

发生定义是事物产生或形成的特征。

【例】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

功用定义是事物功能的特征。

【例】(2015-国考-81)垂直绿化指的是利用攀援植物向空中生长进行纵向绿化的一种方式,以期达到在有限面积内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气和阳光来提高绿化的效率。

关系定义是事物间关系的特征。

【例】(2014-联考-80)列联问题指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中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必须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

3
判断概念关系的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是对概念内涵的考查,而类比推理更多的是对概念外延的考查。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同一内涵的客观对象的范围,它从量的方面去揭示客观事物。类比推理主要测验的是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比较、组合和分析等能力。类比推理题目的题干看似简单,其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却呈现出复杂多样且不明显的特点,需要考生通过反复比较分析来选择最优答案。随着近年来类比推理考查的题型逐渐丰富,词项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经济、法律、生物、古文知识、物理、常识等多个方面,词项除了表面的关系外还存在着更为密切的深层次逻辑关系,这就需要考生仔细辨别词项之间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从不同角度选择最佳答案。

【例】(2015?-国考-?97) 八卦∶乾坤(  )
A. 九族∶师生??B. 七情∶情志
C. 五音∶宫商??D. 四书∶五经

答案为C选项。八卦包含乾、坤、坎、艮、震、巽、离和兑,八卦包括乾、坤。C项中“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包含宫、商。A项“九族”不包括师生。B项“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变化,“五志”是指对应五脏的五种情绪,即喜、怒、忧、思、恐。“七情五志”合称为情志,情志包含七情。D项“四书”“五经”为并列关系。

4
利用语句推理的逻辑判断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而思维的载体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通过人们的语言表达断定其逻辑思维是否严谨。

从语言的构成上来说,词语是语言中最小的、可自由运用的单位,不同的词语可以构成语句,语句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可根据结构的繁简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从逻辑学的角度看,简单句又可分为陈述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和陈述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单句;复合句指由关联词联结若干单句生成的语句,根据关联词的不同,可以大致将复合句分为并列复句、转折复句、选择复句、条件复句等。不同的语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句群,从而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对语词、单句、复合句、句群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从而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考查的内容以及解题技巧,可以分为形式逻辑题型和日常逻辑题型,其中形式逻辑题型又可以分为分析推理、翻译推理和真假推理。 

1.分析推理

分析推理也称作智能推理,更通俗的叫法是智力测验,是对单句及其之间关系的考查。公务员考试中主要有排列、对应、组合等能力测试,题目出题形式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解题思路。但是考生可以通过掌握基本的分析思维能力,如排除法、代入法、假设法等解决绝大部分的题目。考生想要真正提高思维能力,应该掌握多种智能思维方法。

【例】(2006-广州-93)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个出生在北京市,一个出生在上海市,一个出生在广州市;所学的专业,一个是金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外语。已知:
①乙不是学外语的
②乙不出生在广州市
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 
④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
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
A.金融?B.管理?C.外语?D.推不出

答案为C选项。在约束条件中寻找最大信息,其中的“外语”“北京”“乙”出现频次较高,结合含有最大信息的条件找确定信息。根据①和⑤可知,乙不学外语且不在北京;根据①和②可知,乙不在广州;根据③和⑤可知,丙不学外语;综上由乙不学外语、丙不学外语可知,甲所学专业为外语。

2.翻译推理 

翻译推理即演绎推理,指运用逻辑规则进行必然性推理(从前提必然地推出结论),是对复合句逻辑性质的考查。翻译推理中所考查的复合命题逻辑性质和推理规则是演绎推理的基础,因此掌握这一部分的理论和技巧对其他类推理题目的解答也有益。

【例】如果生产下降或浪费严重,那么将造成物资匮乏。如果物资匮乏,那么或者物价暴涨,或者人民生活贫困。如果人民生活贫困,政府将失去民心。事实上物价没有暴涨,而且政府赢得了民心。由此可见(  )
A.生产下降但是没有浪费严重   
B.生产没有下降但是浪费严重
C.生产下降并且浪费严重       
D.生产没有下降并且没有浪费严重

解答此题共分三步。第一步,先将题干复合命题转换为逻辑公式。①下降或浪费导致物资匮乏;②物资匮乏导致暴涨或贫困;③贫困导致失去民心。事实上,物价没有暴涨,政府赢得了民心。第二步,根据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理。已知条件为:物价没有暴涨,政府赢得了民心。根据“政府赢得民心”这一条件和③,否后必否前,可推出:非贫困。根据“非贫困、没有暴涨”,选言命题全假为假规则,可推出:“暴涨或贫困”为否?;再结合②,否后必否前,可推出:非物资匮乏?;再结合①,否后必否前,可推出:“下降或浪费”为否???;最后根据选言命题全假为假规则,可推出:没有下降,也没有浪费。

3.真假推理

真假推理是对语句之间关系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判断句子之间真假关系的能力。

【例】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和郭博四人中的一人捐的。但当问到他们时,林川说?:“我没捐。”郑傅说:“是吴飞捐的。”吴飞说:“是郭博捐的。”郭博说:“不是我捐的。”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  )
A.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
B.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
C.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
D.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

解答此题共分三步。第一步:找关系。吴飞说“是郭博捐的”和郭博说“不是我捐的”为矛盾关系。第二步:看其余。限定条件为“只有一真”,根据口诀“一真其余全假”可知其余命题为假。第三步:选答案。根据其余命题中林川说“我没捐”为假,答案为B选项。

4.日常推理

日常推理是对于句群的考查。人们进行日常推理活动的目的是确定某一论断的真实性,考生要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和运用逻辑思维的技能等。

【例】(2011-国考-112)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么出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他们认为,妇女怀孕后不久胚胎大脑便开始发育,因此怀孕前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杀虫剂较多可能改变孕妇体内正在发育的胚胎大脑周围的环境。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
A.由于母亲接触杀虫剂较多,导致许多婴儿提前出生
B.杀虫剂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它还会导致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很多疾病
C.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的甲状腺出现问题,而孕妇的甲状腺状况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D.研究人员对1500个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的孕妇所生育的孩子在数学和语言学科上表现显著较差

答案为C选项。选项A主要论述了杀虫剂是否会导致婴儿提前出生,与题干论证话题不一致。选项B主要论述的是杀虫剂会导致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很多疾病,并未明确提到对婴儿智力方面的影响,属于与题干论证话题不一致。选项D如果一个孩子在数学和语言学科上表现显著较差,能否说明这个孩子有智力问题?这之间不具有必然推出关系,属于不符合论据有效这一原则,排除。



1.时事报告微信整理了近两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并配以专家点评,帮助你既知晓事件,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为你加分。后台回复“大事记”,就可以推送到你手机。

2.时事报告微信将陆续发布12期申论模拟试题。

后台回复“国考2017”


申论模拟试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
申论模拟试题:判断推理四大题型解析
申论模拟试题:申论综合分析题高分攻略
申论模拟试题:如何做好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申论模拟试题:怎样写好国考申论应用文
申论模拟试题:中遴选考试公文处理题目特点与对策
申论模拟试题:“议”“论”“文”——申论文章的三个核心
申论模拟试题:迎“变”与应“变”——2016年公务员联考申论备考指导
申论模拟试题:公务员遴选考试案例分析题型讲解与备考指导
申论模拟试题:国考面试分析与备考指导

(未完待续……)

如果你想明年再打通任督二脉,也得先下手为强啊,回复“订阅”,满足你的“非分”要求。






(《时事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