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降血压,治好不反弹的汤药 【组成】 茯苓四两(12克),桂枝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炙甘草二两(6克)。 【功用】 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饮,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现代用于心脑血管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等。 【方药解释】 方中以茯苓为君,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为臣,温阳化气,既可温阳以化饮,又能化气以利水,且兼平冲降逆;与茯苓配伍,一利一温,对于水饮滞留而偏寒者,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使脾阳健旺,水湿自除。使以甘草益气和中,共收饮去脾和,湿不复聚之功。 【药理研究】 茯苓有显着利尿作用,对离体蛙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速心率;桂枝有显着利尿作用;桂皮醛有中枢性及末梢性扩张血管作用;白术利尿作用显着而持久,并可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泄;甘草能对抗乙酰胆碱,增强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上述药物的利尿作用,能促进水湿排出,减轻心脏负担。 【临床治验】 1、治疗冠心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6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 2、治疗高血压:本方治疗1例16年高血压患者,加远志、附片治疗后,血压基本稳定,半年未见复发。 3、治疗心肌病: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以肉桂代桂枝.获满意疗效。 4、抗心衰:本方与生脉散或炙甘草汤合用,治疗96例长期服用洋地黄无效、全身乏力及服用洋地黄后有不良反应者,心衰总有效率为77%。 5、抗心律失常:本方加味治疗冠心病早搏治疗房颤及心动过缓。 【医家论方】 1、《名医方论·卷一》:《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水精于上也茯苓治痰饮,伐肾邪,渗水道,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气,和营卫,开经络,痰水得温则行,故以为臣;白术治风眩,燥痰水,除胀满,故以佐茯苓然中满者勿食甘,此用甘草者何也?盖桂枝之辛,得甘则佐其发散,复益土以治水;且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本草曰:甘草能下气,除烦满,故用之也。夫短气有微饮,此水饮停蓄,呼吸不利而然也。《金匮》并出二方,妙义益彰。呼气之短,用苓桂术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九之重降以通其阴,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2、《金镜内台方议·卷之六》:用茯苓为君,白术为臣,以温其不足之阳。经曰:阳不足者,补之以甘是也。以桂枝为佐,以散里之逆气,以甘草为使,而行阳气,且缓中也。 3、痰饮,阴邪也,为有形。以形碍虚则满;以阴昌阳则眩。苓、桂、术、甘温中祛湿,治痰饮之良剂,是即所谓温药也。盖痰饮为结邪,温则易散,内属脾胃,温则能运耳。(《金匮要略心典·卷中》) 4、凡因中阳亏虚、脾运失调、饮停湿滞所致的喘咳、眩晕、泄泻、短气、心悸、水肿、带下、目疾、寒湿痹及湿滞成痿诸证,皆可用苓桂术甘汤治之。 5、虽然方中茯苓、白术有健脾利湿之能,但方中的桂枝却是补心火以生脾土之用。 |
|
来自: xueyongqi555 > 《药方、经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