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即是财富

 易良义 2016-11-17

题图:from Zoommy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们去学习知识,拥有力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知识从力量转变为价值。知识有价,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人们愿意为知识和技能支付费用,我们去购买正版的书籍和软件,付费使用互联网的服务,购买我们喜欢的歌曲,捐助优秀的开源软件,为好的文章赞赏……

贫困潦倒不是知识工作者的创意源泉,他们理应得到更好的回报。在互联网的时代,以公司和个人为核心,形成了跨越领域和边界的知识平台。公司和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局限在某个一狭窄的领域发展,专注之外,也可以从小道行天下。所以,知识和技能,除了帮助公司与个人形成核心竞争力之外,伴随而来的还有副产品(Side Projetc)。

什么是副产品?副产品是指那种与当前的工作并不直接相关的,主要是为了兴趣、好奇、验证想法而执行的计划、方案或产品,可以是公司内部的,也可以是个人主导的。副产品也是知识和技能的集合,同样能够帮助公司和个人获得成功和自由。

对于大部分公司和人来说,在开始创业或做事之前,无论目标和方向多么明确,自己多么努力,事情的发展大都是出乎意料的,不确定的,渐进的,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在这个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有趣的东西,副产品(Side Project)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有一天你大获成功,但这个成功可能和最初的努力、方向毫不相关,而是因为你做了个副产品……

一个管理类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就职于一家设计旅游网站,做一些市场和营销的工作。出于对软件和编程的喜爱,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副产品用来学习代码,这个软件叫做 Burbn。在软件初步成形之后,他和几个朋友干脆辞掉工作专心做这个软件,然而这个软件并不成功,只有其中照片分享和滤镜功能受到一部分用户的喜爱。于是他们把这个功能独立出来形成了第二个副产品,这个产品最初只运行在 iOS 平台上,人们可以用一种美妙、快速和有趣的方式分享照片,关注彼此。然后他又找了一些朋友一起参与软件开发。后来这个副产品的用户越来越多了……上千万了……

500多天之后,Facebook 以10亿美金收购了这个软件,它的名字叫做 Instagram。软件的开发者是一位大学毕业后编程经历为零的人,他的名字叫凯文·斯特罗姆。

Instagram 是个典型的被扶正的副产品。

Google 也是个盛产副产品的公司,在这个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里,员工每天有一些时间用来设计和验证自己感兴趣的程序或想法,这就是谷歌著名的70/20/10时间分配法则。谷歌的员工将70% 的时间用于他们的核心搜索和广告业务上,然后将 20% 的时间投注在相关业务中,比如 Google News、Google Earth 和 Google Local。最后,将 10% 的时间花在那些全新的事情上。于是谷歌做出了伟大的 GMail、AdSence 等,这些产品为 Google 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用户和收入。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每个公司都该鼓励员工做一些副产品或留意那些已经做出来的副产品。这里面可能蕴藏着大量的金矿。比如阿里巴巴是个线上购物的平台,为了支付方便,做了支付宝,现在支付宝成了国内最大的支付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支付宝、阿里云、云盾等等,都是阿里的副产品。腾讯、百度,不外如是。

国内著名的开源软件 OpenResty 也是一个副产品。

OpenResty 是一个全功能的 Web 应用服务器,事实上,现在的 OR 通过众多良好设计的 Nginx 模块已经有效地把 Nginx 服务器转变为一个强大的 Web 应用服务器,开发人员使用 Lua 可以对 Nginx 核心以及现有的各种 Nginx C 模块进行脚本编程,处理各种业务场景,构建出可以应对一万以上并发请求的极端高性能的 Web 应用。

这个强大的开源项目并不是章亦春一开始就想做成这样的,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技术模型和思路不断演化,最终脱离了工作和环境的制约,形成了良好的开源社区。未来,我想这个副产品会走向商业化的道路。

无论是编程、设计、运营、写作、演讲,都能够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应该为你带来价值,或财富。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互联网从业者,都能碰到谷歌这样的公司,鼓励员工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创新想法的实践。也不是每一位技术人,都能够在恰当的时间点和机会,做出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开源技术产品。

拉勾新推出的按需雇用产品,「大鲲」,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让每一位互联网从业者、技术人都可以在大鲲的平台上找到优质的项目,实现自己对于创新想法的构思和实践。大鲲专注于企业短期项目的人才对接,按需交付,通过即时提供「平台+个人」的按需经济模式链接企业与个人,以互联网的新方式传递劳动和服务,实现专业人才的共享。无论开发者、设计师、编程人员、营销人员,还是小型服务公司、工作室,都可以在「大鲲」上找到合作。

也许,这也是一种新型的技能提升与变现方式的探索。

我在大鲲上看了一些技术类的项目和专家,大鲲的同学跟我说,在大鲲上,每 5 名专家申请才会有 1 名审核通过,平台对于专家和项目质量的把控都非常严格。在共享经济时代,希望这个平台能够使得更多的技术人士拥有更多自由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