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果甜度究竟是什么鬼,你真的了解他吗?

 天天美食研究所 2016-11-17

     吃起来甜不甜?许多家庭主妇买水果时劈头就问这句话,但到底什么是甜,每个人评价不一。

        水果的甜度,受到采收天数、肥培管理、疏果、嫁接等多重因素影响。例如,西红柿嫁接茄子根做为砧木可防治病害并提升糖度平均约有1度左右,白肉火龙果开花后第40天糖度最高,之后则会下降。

     一般而言,要提升水果的甜度,产量必然下降,以西红柿为例,荷兰人做过关于温室西红柿糖度提高,而总产量就下降的研究。

那么,为什么农民要种出低产量,高糖度的鲜果,而不是种出高产量,低糖度的鲜果?

    这就是市场的趋势,应该说市场需求的不是高糖度的鲜果,而是糖酸比适中,好吃的鲜果。


水果糖度是什么?

糖度Brix的定义是指「在20°C情况下,每100克水溶液中溶解的蔗糖克数」。


糖度是相对比较的数据,,也就是以蔗糖为标准;一般鲜食甘蔗约20度。


但是水果糖度要怎么测量呢?是把水果拿到实验室做分析吗?

当然不是,吃饱太闲吗?

      水果糖度的测量使用折光式糖度测量仪,原理就是光从空气中进入浓度高的介质折射角度会偏移的原理。造成折射的原因是浓度,任何可以溶于水的物质都会影响浓度,浓度高则Brix数值就高,也就是说,折光式糖度测量仪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糖含量,而是浓度=糖+有机酸+盐分+其他可溶于水的物质。


    一般的糖度Brix,并不等于总糖含量,例如,台湾的火龙果Brix都超过15以上,甚至还有20,但也不会过甜,因为火龙果含有果胶、果酸等其他因素干扰糖度Brix;例如,17Brix的金钻凤梨如果做分析试验,总糖含量可能只有70mg/ml左右,约7%,而不是17%的总糖。


   水果甜度是由市场机制定的,消费者爱什么农民就产什么,这道理很简单。我国农民也有开发酸度较高的黄皮火龙果,只要有市场,他就会存在。

    一般种圣女果小西红柿的农民能种到11-13就算很好的,在日本,18以上就算高糖度西红柿。

     葡萄要甜,不只要糖度高,重点是大小,每颗14g,糖度20以上的葡萄就是顶级葡萄,日本今年拍卖一串100万的罗马红宝石,每颗重量破20g,糖度18以上;网室吊瓜的甜瓜一颗糖度都在11-18之间,可以维持到15就算非常好的瓜了。

   台湾水果一般甜度跟建议甜度

     水果糖度的测量会使用折光式糖度测量仪,用的原理就是光从空气中,进入浓度高的介质折射角度会偏移的原理。所以造成折射的原因是浓度,任何可以溶于水的物质都会影响浓度。

        所以,使用折光仪测量出来的Brix并不是真正的Brix。有些水果酸性物质多,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很多,但不代表糖份多、甜度高。但没有人会去讲究这些,而是以折光仪测量出来的数值,作为采收标准,Brix到多少数值才适合采收。

    葡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Brix虽然有15,但还是非常酸,还没成熟。以专业果农的讲法,会以Brix协助当成采收的判定,再配合试吃,确认风味够才会采收,但采收的时候往往Brix是超过18。


只要农民在正常时间采收,一定可以符合,有机或绿色种植的农民更不用担心达不到门槛,因水果甜度未达标,通常是使用大量化肥,让果树长得快又多,推行这个标准也可藉此降低农民使用化肥的量。


使用糖度计测量水果糖度


    有标准就不用担心买到不好吃的水果,最好还能标上不同的糖度,让想吃少糖、高糖的消费者有不同选择,不过像橙子、椪柑、李子就不是越甜越好,必须有一定酸度,橙子太甜就不叫橙子,李子太甜也失去原有风貌。国内的褚橙,农夫橙子就是酸甜比比较好的例子。



农夫山泉17.5度赣南脐橙


      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橙子都强调甜度,而17.5°也注重诉求‘酸’。因为依据美国农业部USDA橙汁分级标准,其将A类橙汁的糖酸比范围界定在12.5~20.5。太酸或者太甜的橙子,都不算味道最佳的好橙子。

   大多数的农民为了提早上市,买个好价格的目标,提早采摘。橙子甜度12不是问题,橙子七、八分熟就有14度,长时间日照不足、氮肥过多才可能无法达标,但要种出甜酸适中的橙子就不容易了,必须少用化学肥,多用有机肥。


       种出11度的枣子很容易,质量好的还可达到14、15度,不过测量过程要细致,譬如测量时只采果肉,或是连皮带肉?取何种部位?因为同一颗枣子的糖度分配并非完全均匀。一颗好的枣子,必须皮薄肉细、甜中带酸,并非单纯用糖度就能判断,如果糖度测试可以遏止抢早风气,是一桩好事,但农民也必须跟上脚步。


水果是大自然产物,适用标准待商榷


青枣大小与新疆红枣有差异,不易适用相同标准(图:蜜枣,图片提供:Alittle)

  政府可以制定不同水果的糖度、糖酸比、果重等标准,鼓励果农或经销商包装礼盒时,分级贩售并附上相关信息,但是有事政策也不一定起到正确的效果。

有些水果摘下来可以放一段时间「后熟」,且为了运送,不能在九分熟时才摘,否则到消费者手上就坏了,这些水果若到盘商手中可能就因不符糖度标准备被退货;而且若有农民为了达标,喷洒制酸剂、甜果剂,可能和政府想推广的理念背道而驰。


糖尿病患者多 应鼓励多吃低糖水果

现在糖尿病患者多,反而要鼓励好吃、少糖的水果,低糖低酸的水果,整体风味和高糖高酸差不多,日本的柑橘品种「清见」,甜度不高,但口感佳又多汁,照样卖得很好。

    水果好不好吃不是政府可以决定的,消费者吃到不好吃的水果,自然会用市场力量淘汰,若一定要建立标准,可以举办品评会,检测获奖水果的糖度、糖酸比、脆度、硬度、颜色等,不要一直执着在甜度。

     为外销产品制定标准还说得过去,若国内市场也这么做,可能加深民众迷思,认为越甜、越大的才好,但是水果并非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同样是橘子,我买过酸酸甜甜的,也有很酸的,这是和不同农民买东西的乐趣,我们应该去欣赏不同水果的特性。

常见水果含糖量排行榜

  含糖量在4%—7%之间的水果:西瓜、草莓、白兰瓜等。

  含糖量在8%—10%之间的水果:梨、柠檬、樱桃、哈密瓜、葡萄、桃子、菠萝等。

  含糖量在9%—13%之间的水果:苹果、杏、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

含糖量在14%以上的水果:柿子、桂圆、香蕉、杨、石榴等。

各种蔬菜水果含糖量列表

      很多人在买水果时都会习惯性问“甜不甜?”,可见香甜的水果始终是消费者的最爱。不过,近年来水果愈来愈甜,不但几乎失去水果风味,还有人因吃过多水果而血糖爆表。为此推广“找回水果的酸甜古早味”,希望透过育种技术,调整水果的酸甜比例。


        根据调查,市面上葡萄的糖度动辄20度以上、黄梨、番荔枝糖度甚至达26度,比甘蔗还甜,几乎失去水果应有的风味。消费者有“水果甜就是品质好”的迷思,导致农民愈种愈甜,以葡萄为例,短短几年内,甜度就增加了4、5度。

虽然甜度高的水果较受喜爱,但并不利于健康,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该忌口。


       可以透过育种或者控制水分、光照技术调整,透过酸甜比率,让水果的风味更有层次;同时也应该向消费者宣导不要一味追求水果要很甜,酸酸甜甜的水果更是有滋味,也减轻健康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