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一)

 许愿真 2016-11-17

.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一)

 

. 词义

  1. 侧重点          2. 范围          3. 程度

 

. 色彩

1. 感情             2. 语体

 

. 用法

  1. 词性             2. 句法功能          3. 习惯搭配

 

【模拟试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疾病。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了。

A. 窜改  驱除  融解          B. 篡改  祛除  融解

C. 窜改  祛除  溶解          D. 篡改  驱除  溶解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这位发言人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 庄重  演练  引导         B. 郑重  演示  引导

C. 庄重  演示  导致         D. 郑重  演练  导致

3. 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 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 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 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 发祥地  表明  共存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______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______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______,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 遏制  限制  不耻          B. 遏止  制约  不耻

C. 遏制  制约  不齿          D. 遏止  限制  不齿

5. 依次填入下面横本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______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______,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______暴利的犯罪行为。

A. 审定  许诺  谋取         B. 审订  承诺  谋取

C. 审订  许诺  牟取         D. 审定  承诺  牟取

6.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______的思想锋芒。

______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

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_____街头。

A. 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 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 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 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_的假酒案。

A. 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 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 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 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 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 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940217,徐悲鸿在泰戈尔的______下见到了圣雄甘地,这为他的旅印生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为了迅速扭转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厂长决定______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这是一项新的信贷品种,项目的______方案正在制定之中。

A. 引荐  起用  实施            B. 引见  启用  实行

C. 引荐  启用  实行            D. 引见  起用  实施

10.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这么一条小船。

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 况且  何况  而且        B. 况且  而且  况且

C. 何况  而且  何况        D. 何况  况且  而且

1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_

A. 装载  徜徉  致使  割受        

B. 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 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 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12.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 犹豫  逐步  化装             B. 迟疑  逐渐  化妆

C. 迟疑  逐渐  化装            D. 犹豫  逐步  化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______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_____国有资财。

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_革命文物。

A. 贯注  侵吞  搜集           B. 灌注  鲸吞  收集

C. 贯注  鲸吞  收集           D. 灌注  侵吞  搜集

14.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______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______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A. 留传  可以  祈求            B. 流传  能够  祈求

C. 流传  可以  乞求           D. 留传  能够  乞求

15.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当年单位里的老同志偶然邂逅相遇,忆及当年,我们都不胜感慨。

B. 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C. 要不是园林工程师的巧妙设计,这棵百年老树在城市道路改造的时候就可能夭折

D. 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1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______性。

本没有什么深意的一件小事,他却偏偏喜欢仔细______

社会公德要求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______赡养父母的义务。

A. 时效  琢磨    推脱         B. 时效  斟酌  推脱

C. 实效  斟酌   推托          D. 实效  琢磨  推托

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______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______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然趋之若鹜。

与会的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______轻率。

A. 从而  不管  失之           B. 进而  尽管  有失

C. 进而  尽管  失之           D. 从而  不管  有失

18.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______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省消委决定成立消费维权专家库,并于昨日向全省公开______法律、通信、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专家。

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______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

识别干部不仅要看一时一事,______还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A. 固守  招聘  或者  而且    

B. 遵守  招募  而且  甚至

C. 固守  招收  并且  同时    

D. 恪守  招募  或者  甚至

1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是光彩照人、美不胜收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还是不可______和无法复制的。

亚洲金融危机烙下的累累伤痕催人______,发人深思。

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则______无以进。

A. 超脱  警醒  徘徊      B. 超越  警醒  徘徊

C. 超脱  惊醒  徜徉      D. 超越  惊醒  徜徉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 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 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B. 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 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 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2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 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 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 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 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 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B. 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C.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D. 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高三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一) - dsl62389 - 学苑博客


【试题答案】

1. 答案:B。分析:“窜改”即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两者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驱除”是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是除去(疾病、疑惧或所谓邪祟)。“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融解”是融化的意思,融有消融、消除的意思。

2. 答案:D。分析:“庄重”指(人的言行举止)不随便、不轻浮。“郑重”是严肃认真的意思。“演练”是训练演习的意思。“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侧重行为过程本身。“导致”是引起的意思,重在结果。

3. B。“发祥地”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考古发现”作为一个命题的证据,应用“证明”;“并存”强调“一起、都”,二者之间并无关联,“共存”虽然也有“一起、都”的意思,但二者之间有依存关系,与事实不符。

4. C。“遏制”偏在“控制”,“遏止”偏在“停止”;能源及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5. D。“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交上级部门应为“审定”;“承诺”较之“许诺”更为正式;“牟取”义为谋取(名利),含贬义,谋取则为中性词。

6. B。可运用排除法,“人言可畏”指流言,可排除CD;“内疚”与“内心深处”重复,故选用“歉疚”,排除A。所以,做题时可从最有区分度处入手,不必依次来做。

7. C。从语义角度看,“不止”是不能停止的意思,而“不只”有不仅的意思;从搭配角度看,“准确”可与“预算制定”搭配,而“正确”则不能;从语境角度看,“耸人听闻”适用于夸大其词地宣传某一件事,“骇人听闻”适用于发生了某件令人吃惊的事这种场合。

8. CA项中的连词“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成“以致”之类的词;B项“他们的节目,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无论”多余;D句中的“对”用的多余,应去掉,否则是什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搞不清楚了。

9. D。“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则是推荐的意思。“起用”有一个重要的义项,即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方案”与“实施”较为搭配。

10. D。何况、况且、而且三个词都表递进,“何况”摆出的情况往往与上句有反差较大的对比关系,适用于句①;“况且”之前,往往是主要原因,之后是次要原因,适用于句②;“而且”只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前后成分并无严格限制。

11. B。“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

12. A。“化装”与“化妆”区分度较大,前者为了掩人耳目,后者为了使自己的容貌美丽起来,根据语境,可排除BD。“逐步”暗含计划性,与句②更为吻合。

13. D。“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这里“灌注”是一种比喻用法,“注入”之意;②“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到处寻找”之意。

14. A。“留传”特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与句①相吻合,而“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可以”属于主观上的认可,“能够”属于客观上的能力。

15. B。“邂逅”与“偶然”重复;“百年老树”也谈不上“夭折”;“岁月”不能和像“七百多个”这样具体的数量短语搭配。

16. A。“实效”意即实际的效果,“时效”即时间短,效率高。“琢磨”和“斟酌”都有考虑之意,但“琢磨”是指仔细体味其中深意,“斟酌”是指考虑文字、事情等是否妥当。“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一定是责任。

17. C。进而:继续往前,进一步;从而: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等,下文表结果、目的等。尽管:连词,前句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不管:连词,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等副词与它呼应。“失之”与贬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

18. D。“恪守”有遵守之意,但比“遵守”意重,“固守”多用于对具体的事物的守卫;“招收”多指用考试或其他方式接收学员、学徒、工作人员,“招募”意为募集人员,有聚集之意,“招聘”指用公告的方式聘请;“甚至”除了有进一层的意思外,还有突出某一件事的意味,“而且”“并且”都只有进一层的意思。

19. B。超越:超出,越过;“超脱”与句意不合。警醒:指警戒醒悟;惊醒:指受惊动而醒来,与文意无涉。徘徊: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据句意宜使用前者。

20. D。饶有兴味:很有兴味。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未可厚非: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水乳交融: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21. DA.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B.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C.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D.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头丢那头; 此起彼落。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

22. B。“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A、甘之若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饴:饴糖。C、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沧”易误为“苍”。 D、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23. DA项望文生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说好像外面来的人都是人才。B项张冠李戴,“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C项褒贬误用,“推波助澜”是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D项“马尾巴串豆腐”是歇后语指“别提了”或“串不起来”。

24. A。粉墨登场,现在多用为贬义,A句中用其本义,演员装扮后进行表演,是个中性词。B句中的洋洋洒洒,指文章、说话连续不断;也指规模、气势盛大,一般修饰或补充动词。此处用来修饰“中华地方文化”不当,应改为“蔚为大观”。C句中的完美无缺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此处不合语境,讲化石的 取出应该用“完好无损”。D句中“酣畅淋漓”可以用来形容睡觉、喝酒,也可以用来形容写文章。此处是说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应改为“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