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茶事——水为茶之母

 芝润斋 2016-11-18

   在唐代文人士大夫的推动下,对饮茶的要求也比前朝更加完善和讲究。茶界素有“水为茶之母”的说法,不同的水冲泡同一种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味道,好水有利于发茶,使茶香和茶物质得到充分的表现,不良之水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说,切茶之水,山中泉水为上,河水次之,井水为下。也有茶人力主,活水为上、死水为下。

   水为茶之母,古人对泡茶之水的要求历朝历代都极为讲究,清代乾隆皇帝也是极为好茶之人,他试遍大清江山各地名泉后,确定将北京玉泉山的泉水作为皇家御用贡品,派专人常年为宫中取水。坊间还有传说,天上之水最为贵重,最为宜茶,好茶配好水,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就有“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之说。名泉伴名茶,美上加美。但以目前我们所处之环境的污染程度,恐怕也只是传说和理想罢了。古代归隐自然的文人雅士,在远离世俗喧嚣的山脚下建造自己的山房茶室,都是用劈成两半的大毛竹连接在一起,将山泉水从远处的山上引入自家庭院,流入已经准备好的三只不同大小的水缸中,大缸水满之后向下流入紧挨着的中号水缸,中号水缸水满之后,流入紧挨着的小号水缸,经过这样的三次沉淀过滤,水中的杂质去除,变为最佳的泡茶之水。可见上至皇家宫廷、下至文人士大夫对泡茶之水都颇有心得。
茶友所赠取自香山的两桶泉水


   理论上说,自然界的不含杂质的活水是最适宜泡茶的种类,我也曾经尝试使用取自黄山、庐山、井冈山、武夷山的泉水以及北京香山泉水、门头沟井水和江南水乡的井水冲泡最熟悉的茶叶,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所取水中的矿物质过于丰富、水质较硬的原因。以个人二十几年的饮茶经验,几乎所有的城市的自来水都不适宜泡茶,自来水中不但杂质多,大量的水垢严重影响了水的发茶性。目前市场上我们可以方便买到的各类饮用桶装水中,矿泉水、山泉水等均不如纯净水为泡茶之上选。如果冲泡的是红茶、熟普洱、黑茶这一类的全发酵茶,不同的水冲泡的差别不是非常明显,而冲泡岩茶、单枞、铁观音这类半发酵高香茶类茗茶,不同的水冲泡的差别显得比较明显。有条件的朋友不妨试着尝试各地的山泉水、井水泡茶,不排除还有很多水质极佳的天然活水更有利于发茶。如果对泡茶比较讲究的人士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桶装水,使用同一泡茶器具冲泡同一个批次的茗茶,亲自尝试哪一种水泡出来的茗茶,能最大限度激发出茶香、茶气、茶韵来。
去贵州出差时带回的贵州最好的瓶装水,价格甚至超过进口的瓶装水
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的进口桶装水,泡茶效果值得称道,但价格异常高昂。




茶器山房秉承传统、坚持原创。

让我们一起走进茶生活、体验茶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