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漕河斗蟋蟀:小昆虫背后有大文化

 敬亭山168 2016-11-18

  兖州市漕河镇素有江北斗蟋第一镇,主要分布在漕河镇周边村庄,以谈家村为中心,可捕蟋面积近100多平方公里。漕河出名蟋,漕河蟋蟀(当地称为蛐蛐儿)素有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好斗而着称。漕河斗蟋品种主要有近百余种,仅单青虫就不下30种。漕河斗蟋异虫繁多,如龟背、土狗、黑头、青翅、飞珠、拆子、枣核、梅花翅等。斗蟋专家来漕河考察,确认鲁西南这片钙质褐土区,土地肥沃,酸碱适度,五谷齐全,粮食众多,营养丰富,气候适宜,温度相当,是蟋蟀将军元帅的摇篮。每年八、九月,进入蟋蟀商贸月,镇里以促进蟋蟀交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主旨,举办各类斗蟋比赛,并以各地蟋商为联络线索,邀请各地斗蟋高手来兖州漕河进行斗蟋活动;蟋蟀文化艺术节更是吸引了国内外蟋蟀爱好者,前来收购、观赏。

漕河斗蟋是当地群众在兖州市漕河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所在区域兖州市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农耕生活和民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空间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漕河斗蟋虫(蟋蟀)为载体,形成捉虫、养虫、赏虫等系列风俗文化,达到文化交流和娱乐身心的目的。漕河斗蟋有固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文化载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宜于传承。

漕河斗蟋是以农耕生活方式和相当稳定的文化环境为依托形成的民间风俗活动,展示了当地群众智慧、勤劳、乐观达天的精神风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俗文化标志,具有传承价值。斗蟋文化形成传承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产业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斗蟋蟀显示了漕河人艺术审美观、工艺制作水平和文化创意才能。围绕斗蟋形成系列风俗文化,折射出兖州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