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莓病毒病,如何识别和防治?

 止水拥云 2016-11-18


摘要

草莓病毒病是一种危害草莓生产较重,损失较大且防控较为困难的一种病害。病毒病基本无治愈可能,以防为主,平时应注意选用脱毒苗,并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播途径,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表现症状

草莓病毒病有班驳、黄边、皱叶、镶脉等多种典型的症状。在生产上最为常见的有花叶。当草莓的植株出现病症时,叶片的叶脉稍透明,叶色深浅不一,形成斑驳花叶,病重时叶片凹凸不平,皱缩畸形,与此同时,病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草莓果实感染病害时,同样出现严重的畸形。不仅如此,还出现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几种症状集于一株的情况也很普遍。

注意:一般情况下草莓病毒病不会引起草莓死棵,但是对于草莓后期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


草莓病毒病发病叶片狭长,略有皱缩现象。


病毒病叶片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叶片缩小、畸形,叶色褪绿,逐渐变为红色,最终导致枯死。


病毒病发病花蕾叶片狭长、皱缩,对花影响不大。

病毒病使果实变小,畸形。(图中草莓还伴有缺硼症状)


拓展:与草莓缺钙相比较(以下为草莓缺钙症状表现)

叶片焦枯,草莓缺钙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所谓的叶焦病,一般发生在草莓的新叶,造成叶片顶端皱缩,叶尖焦枯。花器受损,缺钙还会造成草莓花萼焦枯、花蕾变褐。果实发软,缺钙时幼果期会出现僵果,成熟期的果实缺钙会导致细胞壁薄,细胞密度小,果实表现出发软现象,耐储运性差,果实重量降低。

草莓病毒病发生规律

病毒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通过蚜虫传毒;但在一些栽培品种上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在野生草莓上则表现明显的特异症状。病莓病的发生程度与草莓栽培年限成正比,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但品种抗性易退化。重茬地由于土壤中积累的传莓线虫及昆虫的数量增多,发生加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草莓的品种不同,其对病毒病的抗病性也不一样,在栽培时,为了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或者减缓危害,应选用对病毒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

增施有机肥料与加强中耕管理

土壤肥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到草莓植株的生长是否健壮,因此,无论是露地或者设施栽培,均应施足有机肥,为草莓植株提供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应及时加强中耕除草,及时灭蚜,减少草莓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草莓苗脱毒处理

在农业科技发展的今天,苗木脱毒技术已成为病毒病防控的一条主要的、关键的技术环节,选用茎尖脱毒生化组培养苗,栽培培育脱毒种苗,在草莓的病毒病防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脱毒育苗,戳这里——什么是脱毒育苗?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控制传染途径

蚜虫是草莓病毒病的重要传染载体,应注意对蚜虫的防治。

首先,利用蚜虫的趋避性,设置防蚜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秋季移栽后种植,除要适当晚播避开蚜虫飞迁期。

在移栽前2~3天,用京博历蚜1500~2000倍液喷淋幼苗,药液除喷叶片外还要渗透到土壤中。每平方米苗床喷药液2千克左右。有很好的防治蚜虫和防治病毒病的效果。

药剂防治草莓病毒病

可以适当使用盐酸吗啉胍,乙酸酮,辛菌胺类及氨基寡糖素类进行轮流喷施进行病毒病的治疗。


更多详细资讯,欢迎加入京博草莓技术交流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