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代表热议:人才强校主战略

 执念工作 2016-11-19

[编者按]3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党委书记姜斯宪作题为《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路》的报告。报告指出,将着力推进三大战略,即人才强校主战略、协同发展战略和文化引领战略。代表们围绕三大战略的内容,纷纷发表感想,建言献策。

师资是根本,特色和管理是两翼

记者:交大提出人才强校主战略是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其根本是什么?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何友声代表: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到,“到建校150周年,全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学校要着力推进三大战略,其中第一个就是人才强校主战略。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我认为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首先,师资队伍是根本。师资结构、水平提升了,才有“强”校的基础,这一点已经形成广泛共识。而在此“基础”之上,还有两个方面也非常关键。其一,要有引领教育发展的传统。综观人们公认的那些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其鲜明的优势、特色,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开风气之先、领导前沿,而这也是人才强校的价值体现。其二,要能够引领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形成适应人才发展规律和需求、能够激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的制度、环境,让本土培养和海外引进的师资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是趋势,个人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本土师资仍会是中坚力量,怎样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开拓国际视野、提升能力,也应是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孔海南代表:学校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从整体来看,学校人才济济,但是具体到每个学院并不平衡。在引进人才方面,学院引进顶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引进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很多不是学院能够解决的。例如涉及引进人才的个人工作、团队问题、家属子女问题等等。需要学校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给予大力支持,多加协调,形成校院两级合力,不断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实施。在服务社会方面,不仅涉及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也涉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加强对接,为老师们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不少教师同时承担着教学任务,需要有一套灵活的考评机制。

改革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

记者:要使人才强校主战略能够顺利实施,那么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沿用了多年的人事管理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在这方面,交大已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如何发展?

王维克代表:一流师资是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办学要素。学校从2004年提出人才强校主战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快速地把我们的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进行对接。我们面对的条件是,有一大批为交大长期做贡献的教师,还有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沿用了多年的人事管理体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何改革,如何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我觉得上海交大这几年在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推动下,在破解这个难题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们通过全员聘用、引育并举、分类发展等举措的实施,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已经有了雏形,二是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有了雏形。这为交大以后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打好了一个基础。    

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交大能顺利建成长聘教职/教轨体系,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同时我们要组建专职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利用国家和学校的政策,给这样一些为交大做贡献的人提供舞台和支持。    

朱卡的代表:人才强校战略举措的效果在我们物理与天文系有非常显著的表现。我们系从2009年开始引进了大量优秀人才,学科发展非常快,科研经费有大幅增长,国内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我们系总共有100多位老师,其中就有30多个特聘教授,30多个特别研究员,有近一半都是外来引进的人才。以前觉得引进人才没什么,引进个别的顶尖学者,似乎也带动不了整个院系的发展,但现在大批量地引进高端人才就不一样了。我想这是交大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系还是学校“并轨运行”的试点单位,目前看来运行得还不错,原有的“老人”有些也能升到特聘教授,有些也能通过晨星计划等逐渐得到提升。我们希望学校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对老的这些能有更多照应,希望未来通过长聘教职/教轨的建设,能够将更多的原有的优秀师资,纳入到新的体系中来。

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引育并举

记者:如何做好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引育并举,为各类人才成长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仰颐代表:党管人才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发展。具体从学院工作来说,党管人才体现在组织和服务两个方面。党管人才的组织功能体现在三个层面。

其一是组织制定人才队伍的结构性布局规划。学院的发展目标确定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能够承担建设任务的各类人才队伍。根据现有的队伍结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建设路径和举措。现阶段学校处于创建一流的过程中,学科布局基本形成,但相配套的师资队伍还存在结构性短缺,一段时间内还是要坚持引育并举,通过人才引进带动并加速人才培育,最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其二是组织研究有利于“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制度设计,高校的办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办学任务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队伍的有效组合才能完成,不但缺一不可,而且任何一支队伍能力和水平的欠缺都会影响其他队伍的工作。聘任考核晋升等人才评价体系必须满足各类人才的发展需要,现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化分类发展,除了进一步明确三支队伍的职责和发展外,还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目标细化基于学科的评价体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今年启动按二级学科制定人才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在共性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学科的个性化需要,将个体的发展引导到与学院的发展协调发展。    

其三,现阶段还体现在组织研究发挥教授治学作用和优势的人才工作机制设计,党管人才体现在方向上、宏观战略上、规则的制定上,具体的人和事上还是要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和优势。如何构建党委搭台、行政主导、教授治学的治理模式,既是学院管理的需要,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需要。党管人才的服务功能的载体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对人才个体的服务,及时为解决思想、生活、工作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具体的工作中传递正能量;其二通过组织建设带动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发挥团队优势促进人才队伍发展的持续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