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孔子平反》 ——被歪曲的孔孟思想(连载六)

 昵称27106408 2016-11-20

《为孔子平反》 ——被歪曲的孔孟思想(连载六)

被歪曲的孔孟思想

汉唐以来,注解论语几乎都偏重训诂词章、训注章句,而把孔子学说最根本的东西丢掉了。从汉代郑玄所作的《论语注》,到曹魏时何晏基于郑玄注解多重训诂、集《论语》诸家训注而作《论语集解》,再到朱熹的《论语集注》,直至近代各种《论语》章疏,无不沿袭辞章训诂之路。

即便如此,其中也不乏谬误,所以南怀瑾先生才直言“从唐宋以后,乃至远从汉唐以来,许多要点,就一直讲解错了。”这些在《论语别裁》中基本得到了纠正,这是该书最为宝贵之处,所以很重要。在上述的各种注疏中,即使其中有释解义理的,要么依然“依文解义”;要么依译注者的主观臆测。如唐代韩愈、李翱等,其所谓“冲破‘疏不破注’的解经戒律,大胆指斥前儒在《论语》字词训诂、文意解读方面的失察之处。主张越汉儒而直承孔孟,舍汉魏旧注而直究经文本义。”于是,竟然把《论语》的精髓、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直究为“博爱之谓仁”,韩愈如此的“直承孔孟”,却成为千古以来,诸家诠释孔子义理中影响最大最久的谬解之一。所以,南怀瑾称“这是韩愈的思想,不是孔子的思想”。

到宋儒时,问题就更大了,因为孔孟真正的思想“几千年来,有些是后人的解释错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学家为然”(南怀瑾先生语)。因此,朱熹的《论语集注》虽也杂糅汉、唐众说,保存大量汉人的旧注,但亦有很多朱熹本人的“己意”,已经不是章句原意了。所以南先生说“这一解释错,整个光辉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层非常厚重的阴影,因此后人要推倒孔孟思想。”比如,本文开始讲的《学而》篇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是见习的“习”。这句话的本意是学习以后要去不断地实践它,学以致用不是件很开心的事吗?

看孔子多开放,他不提倡死读书,啃书本。可朱熹却将他解释成学了要去温习它,完全变了意思。还有,将“贤贤易色”的“色”解作“好色”“女色”。仅从以上数例,可见从汉唐到宋明理学,其篡改有多深,因此国人长期读这样的译注不能知晓真正的儒家学说,都学了宋儒的假儒学假道学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