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灵魂是量子现象,离开肉体后将重回宇宙?

 教鱼儿学飞翔吧 2016-11-20

人的灵魂是量子现象,离开肉体后将重回宇宙?

初中物理教育在线2016-11-1830评

人真的有灵魂,离开肉体后将重新回到宇宙!

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说: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以为小编疯了,这个观点不是迷信就是科幻,怎么弄到教育栏目来了?各位亲,不要着急,这不是贾老师他老人家胡思乱想、精神错乱的结果,而是一些物理学家、心理学家正在努力论证的东西。

把把量子力学和意识(灵魂)研究结合起来的观点产生于20世纪初,这一构想受到当时物理大鳄普朗克、玻尔、薛定谔等早期量子力学研究者的力捧。20世纪30年代,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首次把量子力学中的相关理论用来描述神经生理学过程,他指出,自然的量子力学方面似乎是为了将意识重新纳入我们现有的物质概念而为意识量身订做的,它以独特的形式体系与算法规则,对原子物理学、化学、固体物理学、生物学甚至神经科学等学科中的许多物理效应和物理现象作出了说明与预言,已经成为科学家认识与讨论微观现象的一种普遍有效的概念与语言工具。

支持用量子理论来研究意识的量子力学哲学家和心灵哲学家普遍认为,意识是一种发生在大脑微观世界中的特殊的量子力学现象。如冯诺依曼在《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一书中提出,意识是大脑内部量子行为的结果。斯塔普认为:“意识是一种对神经反射的直接认识,这种神经反射是由已知的大脑中的量子事件突然实现的。”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进行的脑电图实验证实,思维过程本质上是量子化的,如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能够用来说明意识高度整合性的形成机制。爱因斯坦凝聚态是指,一类活动水平不同的原子,在温度达到极低的水平时,会突然凝聚在一起产生一种具有相同活动水平的全新物质状态,新形成的物质态中的原子活动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容器中都具有统一的整体协调性,凝聚之前的原子活动水平差异性消失。这是一种典型的量子特征,并且,这种整体协调性也被看作是在传统神经科学中的意识关联物。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组织的细胞壁中包含了无数个电极化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子,当这些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这些蛋白质和脂肪分子以杂乱无章的方式排列,并且具有个体差异性,一旦它们受到外界的刺激,细胞的能量达到某个临界水平时,所有细胞壁分子就会在突然间发生一致地激活。这种神经元的激活能够扩展到整个大脑的不同脑区,并产生一个具有整体一致性的量子电场,这个量子电场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在过去几年,汉姆拉夫教授和英国物理学家罗杰斯·庞罗斯爵士更是把这一观点发展到了极致,提出 了“调谐客观还原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的灵魂存在于大脑细胞中一个很小的量子单元,称为“微管”,当人死后,“微管”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却没有失去,这些意识会离开人的身体,重新回到宇宙中,这种存在于肉体外的量子信息,就是平常我们所讨论的灵魂。

对此,贾兰华老师认为意识的量子力学观点,无疑有助于澄清意识产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它如何产生的物理效应,但对于量子力学是否能够完美解释所谓的“灵魂现象”,还是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