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 教会孩子的

 遨游客人 2016-11-20
生活, 教会孩子的


介绍

就是这篇文章,得到郭延庆教授的点名表扬, 称其深得ALSO的精髓。 也正是这篇文章, 让我下定决心联系虎仔妈要求授权转载。孩子的能力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虎仔妈的干预方法,我们需要向虎仔妈学习的是如何仔细、再仔细的观察孩子,我们能学到的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自理这一ALSO理念最基本的目标之下,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孩子,帮助和干预孩子。


虎仔妈一直对我转发这篇快一年前的文章心有犹豫, 总觉得时间太久的文章对我这新创公众号不太好!其实我也不是没有顾虑, 要想被微信团队邀请开通原创功能,原创的文章比例必须满足要求。 但想了想自己开通公众号的目的就是分享家长们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干预孩子能够多些思路,少些错误。所以, 我还是决定要把它转载过来, 能帮到一个父母,就有其存在的意义。


福州虎仔妈

作者自述

虎仔妈,一个经常看着掌心里的生命事业线的中年女子,一直想研究事业线中的秘密。每一次工作的转折我都喜欢去对号入座。对于未来充满向往。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虎仔的出生又给了我新的“工作”方向,而且真的爱上这一行,我成了虎仔的“私教”。我所有的努力与会的那一点末技,最后都献给了虎仔,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2005年出生的虎仔,在他三岁8个月起,正儿八经进入自闭症队伍中。陆续地又发现了他的诸多问题,大脑神经发育不良,小儿巨脑症。我只能辞了很多人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和他一起共学习。无论他走到哪,我就跟到哪。训练、陪读、学习,成了我的生活重心。


我无法预设虎仔的未来,但我想,我们陪着他长大,他陪着我们变老,这样就很好!






引子


家务、独立性,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自理与自立打基础

这些活动中,模仿、听指令、参照、语言,认知哪一项能力不需要

哪一项能力不能得到锻炼

更有意义的是

孩子会从中感受到爱,学习到如何爱

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知



画作者:虎仔




事情要符合孩子的现有能力

符合孩子能力的事情,孩子才能比较好的进行。给孩子太高的要求,容易产生挫败感,打击了孩子的信心。我们往往以为孩子应该会的,但是他却没有表现出能的样子,于是,气急败坏。其实这恰恰就是说明了我们高估了孩子的能力。

有很多妈妈会奇怪,为什么虎仔喜欢做家务?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叫不动?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虎仔。我边摘着菜边说:“有很多阿姨问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帮忙做家务呢?为什么她们的孩子却不愿意做?”虎仔说:“可能是他们累了,可能是他们比较懒?”“嗯,这个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没有呢?”虎仔想不出了。我问他:“妈妈现在叫你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行不行?那个排气扇油太大了,你洗干净可以吗?”虎仔摇摇头:“不行,这个超出我的能量了。”“哇,你说的真好!来,那你现在来帮我像这样,把菜洗一洗可以吗?”我边说边示范着,抓起一把菜水里抖抖放进沥水篮。虎仔点头说:“可以!” “咦?这件事你为什么可以做啦?”我又问。虎仔说:“我能做啊!”

亲爱的妈妈们,听懂了吗?虎仔说得很清楚哦!你们是不是给了自己的孩子一件适合他们能力的家事呢? 

虎仔开始学习煮菜。那天中午要煎鱼和豆腐,我问虎仔想学煎豆腐吗?虎仔说可以。可是油温的把握确实困难,为了让虎仔学习煮菜,我特意买了电磁炉,降低了工具使用上的难度,也让虎仔对火候上的把握会更为容易。虎仔可以根据电磁炉上的数字进行调整。我告诉他把温度控制在140度。不过,还是不要吓坏虎仔,油水的飞溅毕竟是让人害怕的。我只让虎仔完成一个步骤,把豆腐沿着锅壁滑入锅底,虎仔做得很好呢!虽然他也能试着翻动豆腐,但是看得出他心里的害怕。把豆腐放入,学会这一步就好啦!这就是学习尺度的把握。

很多事情乍一看起来孩子还不能完全胜任,但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有更为简单的方式,去让孩子完成呢?虎仔五岁时开始刨苹果,对他来说用刨刀问题不大,可是他的指部力量不够,苹果很难抓紧在手里,也就需要去变通方法,让他借助一种辅助可以进行刨苹果这个动作。于是,我就拿水果板垫着,让他把苹果放在板上,他只需要扶着苹果就可以刨皮。原本他还不能完全进行的活动,有了一些方法上的改变,他就可以独立完成。

适合孩子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孩子对技能的掌握就是对自己的最大肯定。 

给孩子时间,按照他的节奏慢慢来

我特别喜欢龙应台的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我们只要多花点时间等等孩子就好了。对于我们牵的这只小蜗牛,给足时间,让他慢慢来,就是最好的成长机会。 

最常听妈妈们说的就是,早上起床都很匆忙,孩子慢吞吞地穿衣服、吃饭,时间来不及啊,我们就帮他做了。因此,无形中家长就剥夺了孩子的练习机会,慢慢也养成孩子懒的习惯。久而久之,家长抱怨的话就变成了:我的孩子都不愿意做!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也能明白什么样对自己最有利啊。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笨笨的手指动起来。虎仔早上起床穿衣要花15分钟,吃饭要花30分钟,那么,我会比要出门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喊他起床,而我自己还要比虎仔更早半小时起床,要先把早饭的事安排妥当了,喊他起床才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一起慢慢来。不至于因为没有时间而帮他代劳了。在很多细节上我们都尽可能地放慢速度,等待孩子自己完成。出门前可不可以多等几分钟让他自己穿好鞋子?去看电影能不能早点去,带他学习如何取票如何按票找位置?回家你自己渴得不行了,能不能等一等让他帮忙倒一杯水? 

看到孩子动作慢,我们更应该有耐心去等待,我们欣赏的是孩子的努力。避免责骂,心中常念静待花开。 


生活自理从孩子特点出发 

生活自理也不是按步就班的过程。每个孩子能力弱点与优势不同,所能学会的技能也不一定按照常规的顺序。尤其是对于像虎仔这样手部精细能力特别弱的孩子来说。虎仔在他年龄渐长的过程,他的抗拒力量也在增强,还用一些物质上的强化物已经不合适。这时候需要他的动机。我以为,参与其它的活动多了,同样也能促进弱项能力的发展,等到弱项能力发展到一定基础时,虎仔就会自主地表现出他愿意尝试的动机。

虎仔能收、解下衣服,但折衣服就不能。也许有人会说他不会折就要让他多学多练。但在这几年的虎仔学习过程,我越来越感觉到并不完全如此。一定要教也不是不可以学会,但是我更希望的是水到渠成的那种感觉。当虎仔的精细不足时,他排斥折衣服这个行为,也就是折衣服对他来说难度过大。我就暂且放一放,他收我折,分工合作也是可以的。关于洗碗,虎仔对手抓湿乎乎的碗布感觉不适,虽然指力大,但在洗的过程中始终不愿意用力进行。我没有勉强他洗碗。不喜欢洗碗那就先擦擦桌面的一角吧,慢慢去适应碗布那种湿乎乎的感觉。做多了,虎仔有天就拿起碗布尝试着洗碗,早餐的碗容易清洗,虎仔也感觉到成功感,主动开始进行洗碗练习第一步。 
让孩子多做他擅长的事情,从他容易胜任的方面入手,也更容易激发他的动机。 

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做的不是那么完美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不喜欢让孩子做家事,觉得孩子总是在添乱,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了。这样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生活中的锻炼机会。但是,在我们提出要求,希望孩子去做的事情时,就要基于了解孩子的真实能力,了解孩子的出错的行为原因,才能做出适当的判断。在孩子进行的过程中才能做到迅速的调整,允许他出错,允许他做的并不是那么完美,帮助孩子完成任务,不让他产生太多的挫败感。

虎仔学炒蛋的时候,最困难的环节就是把蛋壳敲破。虎仔手部力量太大,经常一不小心就把蛋给敲到地上去了。像这种情况你能去责怪他吗?只需要把台面收拾好就可以了,对犯的无心之错负责。我经常说,要让我们这样的孩子成长,他的成本就是会比普通孩子高些,但是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我记得虎仔第一次打碎碗的时候,当时他有点吓到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他读过《七色花》的故事,知道那个女孩打碎花瓶后害怕被妈妈骂的情节,所以当时他也很惶恐,担心我会责怪他。我就问他怎么了?他把事情简略说了。然后,我就告诉他,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把地板清理一下。那时候他也不会扫地,我只是让他把大片的碎片捡了扔进垃圾桶,我帮他把小碎块清扫了。等我做完这些,再和他聊刚才为什么会摔碎碗,如何避免把碗打碎。在这些类似的错误上,我通常是和他强调,我不会责骂他,而是他要明白出错了应当如何处理,如何避免下一次的同样错误的发生。当然这个不是一次就能改变的,他的弱点导致他类似的问题还会再出现。前两天,他也是这样,拿购物袋的时候把放在旁边的一瓶醋打碎了。我在房间里面没太注意,就是闻到一股子酸味。等我出来的时候,虎仔已经把地面的碎片扫好了,洒了一地的醋也擦了。虽然整理得并不干净,但是他只要明白不需要因为错事而去撒谎,能够做出合理的弥补就好了。所以他的表情也特别泰然。

虎仔三年级学洗衣服,我没有在他身边指手划脚。他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也可以趁便观察一下他对洗衣服的了解程度究竟如何。一般衣服也没有那么脏,虎仔虽然洗得不干净,只要他漂洗几回,能漂净就可以。他肯定没按照领口袖口要多洗之类的常规做法,只是简单地泡洗了。最后晾晒时也拧不干衣服,弄得整个阳台都湿淋淋的。如果你去责怪他做的不好,那么打击的只是他做事的积极性。所以,我只是让他把阳台湿的地方最后再擦一擦。这就是他做事的不完美,但要允许不完美的合理存在。 
成就感在将来的活动中会越来越成为孩子的动力。保护他的成就感,感受自己也能行! 

在生活中学习,越小越好 

对于孩子的生活能力我一直以为尽早让孩子参与感受,哪怕是不懂,孩子在感受每一个过程都会有适合他学习的目标。而生活中的体会越小开始进行,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包容度也越高。我们的孩子对人物的泛化都不是特别好,那么,在社会环境中,他的错误就会引来各种人对他的指导,把教育自然地交给社会环境,让他慢慢理解他与周围的关系,而不是只有他和家人的关系。只有在无数次中的碰壁,孩子才会长大。

去超市购物就是很好的练习。当虎仔第一次一个人拿着钱进了超市,我就偷偷跟在后面。服务员见他一个人在菜摊上拿着一包青菜细细看着,就到架子下拿出两包青菜,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大概是问虎仔要哪包,虎仔从她手里接过青菜,直奔收银台。张望了一下收银队伍,比较队伍长短,选择了一条短些的队伍站好。告诉收银员他不需要塑料袋。这个时候重要的是他在超市这个环境中的合宜行为,而不是他能不能买对买好。挑到了烂菜又有什么关系?挑的豆子一盘的份量都不够也没关系啊!

在超市称重时,虎仔经常把手也搭在称台上面,这个细节提醒了很多回,虎仔还是经常忘记。但是,虽然是同样的错误,在超市里,不同的服务员不同的时候去告诉虎仔,虎仔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同时,外人也不会有太异常的感觉。因为虎仔还小,小是容易被人原谅的。所以,有错误不要怕孩子犯!在超市买鱼后,虎仔拿去杀鱼,虎仔就会和杀鱼的阿姨提要求,鱼要切段!虽然不一定他的要求是我所要的,但我会配合虎仔的要求,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尽量得以满足,不影响把鱼煮熟一切要求都可以。每回提醒虎仔和阿姨打招呼,不熟悉的人都会认为虎仔特别有礼貌,看他还能要求如何杀鱼,还夸虎仔能干!其实在我看来还是很稚嫩的语言。走到社会中去,就会多些机会让孩子与他人沟通。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参与体验

生活里已经有很多孩子锻炼的机会了,为什么还要特意去创造机会?我们的孩子有很多与普通孩子不同的特点,他们的能力发展不均,不同的孩子就要给他不同的学习机会。我们要懂得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能力进行创设适当的活动,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家长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最终的目的要与孩子的能力相挂勾。也就是多想想,这件事孩子可以如何参与,在这个环境里我可以锻炼孩子什么能力?这个能力是为了什么而准备?

我在开始对虎仔进行烹煮的训练时,自己也同时学习各种美食的制作。最初只是做一些中式的面点,对于中式面点有类似于玩橡皮泥的感觉,虎仔喜欢玩橡皮泥,虽然他也还只是会搓圆而已,那么我就把制作过程中虎仔能够参与的环节让虎仔一起进行。虎仔在二年级暑假开始学习的是煮水饺。那时候每天早晨他都要煮水饺,既然喜欢煮水饺,于是,我就延伸了一起包水饺的活动。利用南瓜、地瓜、面粉制作各种饼,虎仔在其中既享受了美食,又参与活动,达到了我的目的。

在这条路上,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走得越来越远,中式不够玩了,玩西式。在我自己试验的过程中不一定都要虎仔参与,但是,他在体会到美食的快乐之后,就开始主动要求加入。到了四年级,因为他在学业方面确实有困难,我把他的时间空出几个下午在家。于是,他就有时间和我一起制作蛋糕、饼干、面包。相比学习,他自然更愿意进行这样的活动。

做家事可以这样创造机会,那么独立性呢?举虎仔学习乘公车的例子吧。虎仔随我一起乘公交车到东街车站很多回了,中间站点不是特别多。某天我出门办事先到达了东街车站,然后电话给他,让他也坐公车到这个站点和我会合。在乘公车的每个环节都与他在电话中确定后,我就在公车站上等着虎仔。虎仔没有出差错的到站了。那是他第一次独自乘公交,这次的经验给了他非常大的成就感。接下来,他去其它地方也能如此慢慢拓展。家长可能最担心的是孩子走丢的危险性,其实只要孩子学会打电话、学会打的,有这些基本能力,走丢的危险就可以避免。 

学会依赖孩子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孩子能力弱,孩子年龄小,孩子都得靠我们。其实不要把孩子的能力想得太小,忽视了他的能量。我很喜欢跟儿子撒娇,经常向他示弱。跟孩子示弱就是要让他感受到妈妈需要他的帮助,他有能力帮助别人,培养他的责任感。

虎仔上一年级后的那个暑假,我腰痛的厉害,他也很清楚我哪里不舒服。医生也在他面前交待他要帮妈妈提重物。从那时候起,基本上我去买菜,他就帮我拎菜,很重的都是他帮忙。我经常跟人说我的腰痛是虎仔照顾好的,这两年都没有大状况出现。虎仔的那份担当就在这点滴的被需要中培养起来的。

大概也就是在二年级后,虎仔有一次看托马斯的书,里面有一个农夫和小猪的那样一个情节,他就把这个情节套在我们身上。他就坚持说我是小猪,他是农夫。从那以后,我都很少听他喊我妈妈了。他这么说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他认为他是农夫,就要照顾我这只小猪。有时候就会延伸成他是我的爸爸这样的一个扮演角色。于是,我就经常撒娇说:我的腰痛啦!虎仔的手马上伸到我的腰上捏起来。有一次中午午睡后喊他不起床,我就跟他撒娇:爸爸,我口渴啦!虎仔起床给我去倒水了。这样,到了第三天中午,他睡前就跑去接了一杯水放在我的床头,说,等会儿口渴了喝。我真的很感动他的细心。

孩子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时,当他开始能照顾别人的时候,也感受到那种被需要。他会很自豪。当这种自身的动力被激发出来时,他会更愿意去学习、分担家务。虎仔做事其实已经从他基本需求,开始向更高层次需求转变。 

自己拿主意是为了孩子更有思想 

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不足,替他拿所有的主意,不管是教过的还是没教过的,以为他不懂。其实有时候孩子的成长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妈妈适当的“犯懒”,适当的“忘记”未尝不是件好事啊!孩子自己安排,哪怕是错的,也可以在错误中学习到正确的。

就像清明时在他老家,虎仔一个人在田里发生的事,如果我在一旁,那一定是会告诉他田里有什么,而不会让他走进田里去感受。他自己的体会获得的经验一定会比我告诉他的来得强烈且深刻。但是那一次,虎仔踏进了田里,被泥给陷进去了,害怕后留下的印象应该是记忆更为深刻的。


回到福州,虎仔病得一踏糊涂,鼻涕流得哗哗。终于有所好转去学校了,早上匆忙间,虎仔背上书包去了学校。他刚走我才想起没交待虎仔要带上纸巾,我只好买了一包纸巾送到学校。我刚到教室,却发现虎仔的口袋里装了几张纸巾。嘿嘿,原来虎仔出门时自己想到了这事!


我们周末时间比较经常去骑行,在更早些时候,出门前的一些准备都是我在做,他只是搭个手,帮个忙。慢慢地,我不再去给他做这种准备。他因为急于出门,吃过早饭就会开始准备一些物品。带点零食,烧水分装,他比较容易流汗,有时候我会故意忘了给他带擦汗巾。他在骑行过程中发现没有汗巾就会难受,我的这些忘记会给他带来记性,所以他准备东西时就会记得汗巾也要拿。带零食时刚开始他会带很多,我要是一直去告诉他东西太多吃不完他是没感性认识的,所以我允许他这样处理。等到回来的时候,他还背一堆零食到家,这个时候他就能有所体会,零食确实带太多了,水果应该怎样按人数去带,这样慢慢地,他就会有一些预见性的规划。

这些想法,大多也是来自虎仔平时的生活体验,只有在生活中经历多了,他才能有这些感性认识。 


放手是为了孩子走得更远 

生活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来说,他的自由度就在提高,自主自立性也就越来越强。孩子做事情的最初动力来自于他个人的需求。想吃了,我不拿,他就得自己动手拿。渴了想喝水,我不倒,他就要自己倒。想出门玩了自己穿鞋子,我只在旁边看看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等到孩子具备了一定能力时,就要脱离家长的视线,让他在视线之外去成长。让他学习在环境中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去超市买菜,这个原本我们天天做的事我终于放手让他独立去了。中午,手机响起,那一头传来儿子的嚎啕大哭声:妈妈,你要给我多一点钱,我买不了这么多东西!服务员不肯,你跟他们说一下嘛!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儿子继续说:我问服务员可不可以便宜一点,他们不肯!“啊——”的声音完全是奔溃式的大哭。我赶紧安慰他,我马上就到,你在那等着!

我套上外套,一路跑到超市,儿子正坐在超市买单处一手抓着10元钱,一手拿着纸巾,还在哭,边哭边说:我要买东西!傻儿子呀,我一把揽过,拍着他的背:没事了,啊!儿子看到我还是委屈地诉说着,你为什么不多给我点钱,我要买很多东西。服务员把我的东西给退了!你买什么了?儿子说,我买了香蕉,还买了虾。我说我要做水果沙拉的。可是服务员还是不肯啊!你好伤心啊是不是?儿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我怀里蹭着:我跟他吵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是不肯。我叫他打电话给你也不肯!下回,我要带上自己的电话,有事情可以跟你打电话!好吧,可以想像得出儿子跟服务员闹了多大的别扭。这样伤心的情况下跟他讲道理那一定是找灰碰。那还要不要买香蕉呢?儿子抽抽答答地跟着我一起走到水果区,依据手里的10元钱挑了8元多的香蕉回家了。从那以后,虎仔明白了,当他的带的钱不够支付他所想要买的东西时,他就要进行取舍。

虽然虎仔在这次事情中好像是受了极大委屈,尽管因为这件事,超市里的工作人员对虎仔也有些许侧目,但是,这些难堪是我们必须承受的。虎仔通过这件事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随他心意的,他必须要接受环境的变化,接受别人的不同安排。这种成长就是生活带给他的。

放手去买菜,放手去看病,放手让他独立在家一定的时间段……在平时的能力锻炼中,虎仔具备一些必要的能力后,这些放手都可以进行尝试。先是在视线范围内的放手,远远地跟着,既不影响他独立判断,又能根据他的现场反应情况,发现他的困难点,给予他适当的帮助。在他与别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时,我就要上前帮助他,去理解分析现场的情况。


还是举虎仔学炒菜的例子。他最早学的是煮水饺,在学过几回后,我开始撤离,留他一人在厨房煮,我就在客厅,听声音去判断他做得如何,在确定几次后,我又退到更远,我在卧室听他煮水饺。这样积累了一个暑假后,那时候他是天天早上必煮水饺,我就基本放心他可以独立完成。有时候我出门中午来不及在他放学前赶到家,我就会打电话给他,交待自己煮水饺先吃。等我回来时,他真的煮好了水饺在边吃边等我了。再后来他开始学习炒菜,在炒的这个活动中我们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地反复练习。前阵子,一场讲座要听5天,我本以为我没有时间去听这场讲座,一想到中午吃饭问题,后来想想可以让他尝试一下。于是,每天我会把饭预约好,肉汤炖着,把中午需要炒的菜配好摆在灶台上。每天虎仔放学回来就把我准备的菜炒好,等我们到家时,他刚好做完了。我特别高兴,那几天中午,晚餐,都是这样靠虎仔自己去做的,也因为那几天,他把炒这个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泛化。原本可以主要是蛋炒什么,那几天我就安排了各种不重复的菜,让他去炒。在这种放手的地程中,他的能力又得到了一步的提升。 

赞美,用各种形式真心地欣赏孩子

当孩子开始做时,不是只有他做好了才鼓励,而是鼓励他努力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孩子的每一个好的地方都要给他大力地表扬。我常说,我得拿着放大镜找他的优点。不是他真的有多么好,只要出现新的闪光点就要给予肯定,让他感受我对他的欣喜和爱。爱孩子就要大声说出来。

我们可以亲他,拥抱他,表达我们的喜悦。可以告诉他,你在长大,成了妈妈的好帮手。这样的语言不可少哦,虎仔会很自豪他的成长,也因此渴望长大,成为能够照顾我的人。社会性强化一定是全方位的,微信、微视、致谢帖……都可以成为表扬的形式。所以,虎仔经常在做一件他认为不错的事情时,就会得意地要我发微信,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他有多么能干!这份赞美要一直伴随孩子好的行为,真心诚意地夸奖!

虎仔在帮我提重物时,我在一旁虽然空着双手,但是我的嘴不闲着,不停地赞叹:儿子,你好能干,妈妈有你的照顾,腰也不疼了。一路不失时机地赞扬。晚上睡前我可能会给虎仔读一篇祈祷文:儿子,有你真好!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在读的过程,你真的是在传递那种浓浓的爱。孩子能够感受得到。他会被这种幸福感包围。时间久了,他也会向我们传递他对我们的爱。而虎仔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走了这些语言。总是甜甜地给我一句:宝贝,有你真好!(小猪那个称呼已经演变为宝贝了)我给虎仔写致谢帖贴在墙上,他也学了来,看到我哪些做的好时,就拿出纸也给我写一份。 

对孩子的爱要常挂嘴边,但是也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是怎么爱他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在爱他。虎仔生病了,我给他端水、擦身,当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就会向他“居功”。看吧,妈妈现在也很累了,可是你生病了,我想我要给你端来开水给你喝,这就是照顾你。为什么我要这么做呢?让虎仔明白,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因为爱。等他慢慢理解时,当我不舒服的时候,虎仔就会学样为我泡药,为我倒水。虎仔想喝蜂蜜了,给自己泡也给我们泡,想吃水果了,给自己切一个,也会给我们递上。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多说一句:儿子,有你真好,你能想着照顾我。妈妈好幸福!虎仔对这样的事自然就乐此不疲了。

 



对于虎仔的将来,我从来不做长远的计划,且走且看的状态。不管是圈外或是圈内朋友,总会跟我说,有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长呢?我总是茫然摇头,真的一无所长。可是路,是人一步步走出来的。虎仔像是突然发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找到了自己越来越多能胜任的事,比如骑行、炒菜、买菜、照顾别人……我不能框定未来,只是脚踏实地做好现在,才会有将来的吧。





如果您觉得对自己和其他父母有所帮助,请您转发

尊重原作者的劳动,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和下面二维码

关注下面公众号, 给我些强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