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服王鼎钧(续)

 私人印记 2016-11-20

独服王鼎钧(续)

鼎公是散文家,或者说鼎公主要因为散文而被人们记得。但我不喜欢人们动辄把他列为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你会说王重阳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五大高手之一吗?文无第一,没错,但文有偏好,也没错吧?

以前喜欢拿余光中跟鼎公并列,后来不这么做了。余先生的散文基本上是一个风格下来,看来看去,还是喜欢他那篇《听听那冷雨》。鼎公则不同了,他文体多变,无论是记事怀人之作,还是励志小品,哲理短章,皆堪称同类文体中的样板,读来完全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感觉。这也许跟他的军旅生涯有关,也许跟他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也许跟他早年在文学培训班的学习有关。

在中学教学期间,我就常拿鼎公的文字做范文。

他的《崔门三记》幽默至极,每次在班里读给学生听,都会令他们笑得前仰后合。有些学生干脆在课后去书店买了本《王鼎钧散文》。

做班主任时,给班里拟定班训:博学、明辨、深思、笃行。在解释何谓“明辨”的时候,几乎全文引用了鼎公的《别善恶》一文。

后来,《高中语文读本》选了他的《人猿》等短文,我自然喜欢的不得了,跟学生一起细品它的好处——好散文的语言是耐品的。

再后来,看见一个同行为学生编选校本教材《现当代散文选》,居然没有王鼎钧,心里很不服气——当代散文怎么可以没有王鼎钧。

工作七年后,回母校进修,写作考试的题目居然是鉴赏鼎公的《那树》。

在高校教书,自由度多一些,在课堂上对鼎公的文字更是随手拈来。

在讲到作文炼字这一节时,我不止一次举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为例,诗圣为什么用“群山万壑”而不说“千山万壑”,讨论结果可谓五花八门,这在我是一个颇为得意的教学案例。其实,这也是受了鼎公《疯爷爷》里的相关文字的启发。

第一堂写作课,我拿他在《文学种籽》中说过的话与同学们共勉:“文心无语誓愿通,文路无尽誓愿行,文境无上誓愿登,文运无常誓愿兴。”讲选材时,我曾经以鼎公的《一个苹果》为例,讲述如何处理那些看似普通的材料。

讲语文教学设计,则用鼎公的《稍安勿躁》做了备课文本。

那天,在理发店,女理发师看着我的脑袋说道:“理一次发就年轻十岁。”我脱口而出:“理一百次就老十岁啊!”回头一想,这几乎是鼎公《与我同囚》里的原话。《与我同囚》据说是鼎公的散文处女作呢。

因为那篇《秦岭看山》,我的旅行计划中又多了一个内容:有朝一日,沿着鼎公走过的路,纵贯秦岭。

再说说鼎公的《作文三书》,连同《讲理》,应该算是“作文四书” ,我把它当作大科学家写的科普文章来读。鼎公说过,关于写作,他知无不言;如果时间允许,他甚至可以言无不尽。看看“作文四书”,你就知道老人家说的是实话。书中关于如何写作,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完全是一种金针度人的济世情怀。

他在谈到抗战文学的时候,说起抗战八年,像一座大山跨塌下来,谁都可以从中挑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盖房子,这房子是盖不完的。这个比喻给人印象深刻,也让我相信,不是没东西写,是你缺少发现。

前一阵子,在网络上看到鼎公在新书《关山夺路》发布会上的一个演讲视频。令人惊讶的是,离乡60年,先生居然“乡音未改”。先生谈到,平津战役期间,自己险些被解放军的一枚自制手雷给炸死。言语间,好像不是在谈论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那个瞬间,而是在描述一个精彩的电影镜头。

去年去西藏,随身带着他的《一方阳光》。今年如果去新疆,随身带着的一定还是这本《一方阳光》。好书,是百读不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