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毒”的读音

 金色的田野 2016-11-20

 “身毒”的读音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仍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身毒”为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原文为梵语Sindhu,古波斯语讹为Hindhu,古希腊语更转为Indus。根据吴其昌先生《印度释名》(发表于《燕京学报》第四期)统计,中国文献对印度一名的汉语音译有38种写法。主要有:身毒、乾读、捐读、申毒、辛头、新头、信度、身度、悬度、天毒、天竺、信图、贤豆、贤毒、印土、寅度、印度等,皆同音异译。

“身毒”的读音,现今的主要词典注音有不同:

《辞海》作yuan ,《辞源》作yan,《汉语大辞典》作yuan,《汉语大字典》作juan.

《康熙字典》的解释是:“身毒,一名捐毒,又名天笃”,“今之天竺,盖身毒转为天笃,笃省文作竺,又转为竺音”。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身音捐,毒音笃。一本作乾毒。

唐代“印度”的译名已经确定。《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或云身毒、 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可见,唐代已将对印度的名称从用字与读音规范为“印度”。

因之,我们可以推断,“身毒”的上古音,不应读作“捐毒”,也不应读作“yuan、“yan而应读作“yin”。

“身”字,甲骨文作:

“身毒”的读音

 

 

 

 

 

 身,象形字,“孕”之本字也,古文字形若一孕婦突腹貌。被假借為身之“身”,遂生另一“孕”字,“孕”乃會意字,古文從子從人之形。
  《詩·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大任(音“太任”)乃周文王之母,殷商诸侯国国君之次女也,任姓。因开国之君文王之母,故曰太任。有身,“有孕”也,讀音同。身字,在上古音中当读如“印”。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史记》中的“身毒”不应读作“捐毒”,而应读作“印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