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敬:从飘着长发抱吉他,到拿起画笔当画家

 街心舞苑 2016-11-21




提起“艾敬”这个名字,大家都会回想起那个长发飘飘、抱着吉他弹唱《我的1997》的民谣女歌手。近二十年来,艾敬似乎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她开始做起了一位用画笔歌唱的画家。是怎样的经历让艾敬有了人生方向的改变?又是怎样的使命让她坚持视觉艺术事业将近20年?
 
目前,艾敬来到纽约,在马尔伯勒美术馆举办《LOVEAIJING》个人艺术展。展览作品包括艾敬代表作《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雕塑作品《I Love Heavy Metal》、以及《Walking in the Sun》系列的全新绘画作品共二十余件。

艾敬《LOVEAIJING》个人艺术展

展览信息
开幕日期:2016年11月16日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16日 - 12月30日
地点:MarlboroughGallery (40 West 57th Street,New York)

艾敬《LOVEAIJING》个人艺术展作品
1997年前我是一位抱着吉他的民谣歌手
1993年年初,艾敬专辑《我的1997》上市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了20万张,之后的《艳粉街的故事》、《外婆这样的女人》也都成为大家朗朗上口的旋律。旁人看来,艾敬的歌手之路一帆风顺、如日中天,1998年艾敬的第四张个人唱片《MadeinChina》却成为了她后来人生的转折点。那年四月,艾敬在洛杉矶完成了专辑录制,一切准备就绪后,《MadeinChina》的歌词没有通过审核,直到6年后该首歌曲才被首次发行。
艾敬歌曲《我的1997》

在这期间,艾敬没有等待,更没有消沉;她拿起旅行箱潇洒地奔向法国。“在法国我最爱的两个地方就是卢浮宫和蓬比杜当代艺术中心。”艾敬兴奋地说着,眼神中尽显笃定的神情,“我特别记得一副凯斯.哈林的艺术品,近看杂乱无章;但是当你纵观全局,你便可以发现画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一种淡然、自信的魅力。”
 
行走在法国街头的艾敬

艾敬的法国游像是一把钥匙,让她自然脱离了原来的音乐环境,转而推开了视觉艺术的大门。艾敬内心表达“真实自我”的渴望也被彻底唤醒。1999年,艾敬来到北京,师从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学习画画。

师从张晓刚,这是最正确的决定
艾敬说,张晓刚处理画面的方式非常特别,不会有任何多余的一笔,整幅画非常干净。“多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他的画室看他画画,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为了朋友”艾敬笑了一笑,接着说道;“我和张晓刚更像是朋友,他从会局限我的绘画方式。他总是告诉我‘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正是这样没有束缚的沟通,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创造力。”
张晓刚与艾敬

艾敬位于北京的工作室

张晓刚和艾敬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艾敬总说师从张晓刚不是出自自己的主观意愿,“是命运让我俩成为了朋友和师徒。”艾敬说道。虽然仅有短短一年的学习,但艾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正是在这一年里有了质的改变。抛开束缚和羁绊,艾敬的创作变得更加洒脱,用色也更加大胆,从之前的黑白灰系列转向浓烈鲜艳的红黄绿。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艾敬更是将“爱”的元素融入进了作品中,逐渐形成了主题系列画。

“Love”是我坚持了那么久的信条
“艾敬对于艺术的挚爱,决定了她对艺术的态度,因此,她能够费尽心机地处理艺术观念与材质的关系,不遗余力地投入巨大的工作量去完成一件又一件作品。她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是以爱心呵护艺术的情感,而她的艺术发展没有疆域和她的爱一样, 成为人们一个又一个期待。”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艾敬在马尔伯勒美术馆举办的《LOVEAIJING》个展作品中,随处可见“Love”和的字样,有的画更是全幅被“Love”铺满,配以浓烈的颜色,让人十分好奇艾敬是怎样定义生命中的“爱”。艾敬说,正如她的名字读音一般,“爱”“尊敬”成为她的人生信条。在创作过程中自然潜移默化地将它们视为主题和创作轨迹。
《Walking in the Sun #5》, 2016

《I Love Color #26》,2016

展厅内,最显眼的展品是一副名为《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的巨型手工编织的布幕,在布幕前有一位慈祥老人的蜡像,正在编织带有“Love”字样的布幕。艾敬介绍,这位慈祥老人的原型正是她的母亲,而身后的这块针织布幕则是由54位沈阳老家的亲朋好友共同手工编织而成。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
艾敬接受本台专访
“沈阳家中的亲朋好友把自家的毛衣毛裤洗干净,洗拆成线团后重新搭配,耗时数月缝制成了这幅举行布幕。”在艾敬看来,毛衣毛裤和手套等,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在寻常不过的过冬之物了,然而这些寻常的保暖衣物却承载着太多的情感记忆。有母亲给孩子织的毛衣;有妻子给丈夫织的手套;还有朋友间相互赠送的围巾…这块布幕融合了太多人的情愫,从小家到大家,从小爱到博爱,这正是对艾敬“Love”主题的创作最好的诠释。

人生还长,下一站在哪儿谁知道呢
艾敬告诉我,她并不会给自己具体定义为行为艺术家或者民谣歌手,她说身份是别人给的,自己的任务是看清自己并忠于自己。在行为艺术的创作路上,艾敬还没有厌倦,也许她并不会一辈子只坚持一件事,但是她定会将坚持的每件事都做到淋漓尽致。

我十七岁那年离开了家乡沈阳
因为感觉那里没有我的梦想
凭着一副能唱歌的喉咙啊
生活过得不是那么紧张
我从北京唱到了上海滩
也从上海唱到曾经向往的南方

就像艾敬的歌曲《我的1997》中唱的一样,“北京唱到了上海滩,也从上海唱到曾经向往的南方”。不管她的下一站指向何方,但祝愿她接下来的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始终坚信爱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