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在岛 260年自在岁月(组图)

 qyphhh 2016-11-22
颇具特色的鱼道
2
颇具特色的鱼道
颇具特色的鱼道
2
颇具特色的鱼道
居民行走在岛上
1
居民行走在岛上
随处可见的砖窑
1
随处可见的砖窑

  七河八岛从400多年前开始孕育,真正算下来,自在岛的形成至今已有260多年,是七河八岛上年纪最大的岛屿。自在岛上有一条鱼道,以此为界,北边行政上隶属泰安镇,南边行政上隶属于湾头镇。

  自在岛沿用原自在乡的乡名

  关于自在岛名字的来历,其实很多人包括岛上的人都不知道,采访途中,有的解释说岛的北边原来有一个村落,名叫自在村,岛名因此而来;还有的说太平河上原有一座小桥,桥名叫自在桥,岛名沿用的是桥名。

  自在岛的岛名到底是怎么来的?凤凰村张庆跟我解释说,自在岛的岛名,其实沿用的是“自在乡”的名字。原来,解放后有一段时期,这一区域行政名就叫自在乡,“当时自在乡下辖有11个生产组,是一个比较小的乡,后来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乡,但依然还有自在村的称呼,而到现在,自在村已合并到凤凰村。可能再过一些年,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在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了。”

  “实际上,自在岛上很多村民都不晓得这个岛的名字,很多人甚至不认同这是一个岛。”张庆介绍,因为这个岛北边还是比较宽敞的,并不是出门就见河,因此岛的感觉要略微弱一些。

  鱼道已成为岛民休闲好去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在岛东西两河的河岸,都有一些渔民。

  66岁的吴根林,常年在太平河岸边生活,他们是这里的老资格渔民。除了渔船,河里还有住家船,平时都住在船上。

  老吴的渔船停靠在太平闸南,每天凌晨三四点,他会开着机动渔船,来到太平河下游与廖家沟交界处,开始收网拉鱼;到早上六七点,他们就靠岸了,然后把鱼送到市场上卖,一般都是批发给小贩。

  老吴说,太平河里的水产品,不同的季节收获不同,比如春上,捕的是河刀;到了初夏,捕的是虾子;到了秋天,捕的是螃蟹。他还特别提到了河刀,“这东西长得跟江刀差不多,但味道跟江刀没法子比。”

  与太平河岸边的渔民相比,廖家沟岸边的渔民数量更多;站在万福桥上,可以看到十多条渔船停在自在岛岸边。原来,这里因为河面很宽,加上万福闸南侧有一条鱼道,鱼虾蟹都经过这里洄游到高宝邵伯湖,因此鱼虾资源要丰富。这里渔民的渔船要小一些,船上除了柴油机外,一般还配备了双桨,“大多数时候都是摇桨出去捕捞,岸边不远处就撒有渔网。他们是一下河就开始拉网捕鱼,拉得远了,回来的时候再开船,不像我们,要开船一二十分钟到南边去拉网。”老吴说。

  万福闸鱼道建于1972年,全长541.3米。万福闸管理所的陈伟说,太平闸鱼道是当时国内长度最长、水头较大的鱼道,万福闸、太平闸共用这一条鱼道。

  如今的鱼道,已成为自在岛岛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天气晴好的时候,二桥村的王师傅会带着一条小板凳,到鱼道钓钓鱼。他钓得最多的是黄颡鱼,通常一个上午就能钓到10多条,运气好的时候,还能钓上一两斤的青鱼;运气特别好的时候,能钓到10多斤的大青鱼。到现在这个季节,他们还会特地去钓螃蟹,大都是二三两的螃蟹,“钓螃蟹并不难,就跟钓鱼一样。”

  自在岛万福闸一域,栽植有许多水杉树,这是建闸时为了保持水土而栽植的,当年还是小苗,如今已是参天大树。

  自在岛两道闸坝连起扬州江都

  通安路是自在岛上唯一一条主干道,呈南北走向。沿通安路自南而北走去,沿途很多老房子都是清一色的青砖青瓦。

  华丰村76岁的村民徐正兴说,这些老房子大都是20多年前建造的,“那段时期,我们这很多人家都有土窑,可以烧制这种青砖青瓦。”

  土窑就是私人作坊,它的弊端很快就显出来了,“经过鉴定,我们私人烧制的砖瓦只能达到丙级,像扬州老城,很多都用的是甲级青砖,丙级的没人要。因此,现在已经没有一家土窑了。”

  徐老回忆,解放前,自在岛还是一个比较封闭而落后的岛屿,“那时岛上仅有一所私塾,教书先生是一个赤脚先生,从河南过来的。私塾也很简陋,只有两间民房,10多个小孩子一起上课,有时候小孩子调皮,先生就拿一块木戒尺,挨个打板子……”解放后,岛上开始有了小学、初中,而高中要到泰安镇去上;到了现在,因为岛上生源少,小学和初中撤销了,上学都到镇上去。

  早前,自在岛通往泰安并没有桥梁,岛民要到泰安买卖东西,必须要摆渡,“小木船,长六七米,可以坐8个人。最难的是卖粮食,先要从家里挑到渡口,渡河后再从渡口挑到镇上,一早上出门,要到下午才能回来。”

  而自在岛通往湾头相对便利,在有万福闸前河上已经有一座桥,只有两米宽。“不过卖粮食到湾头还是用船运,可以通过大运河直接到湾头镇上。”徐老回忆,在战争时期,那条桥被炸毁,因此,有一段时期人们只能摆渡来往。

  1960年,万福闸建成,从此,自在岛通往扬州有了一条“康庄大道”。那时,为了方便人们到江都,在现太平闸南侧建了一座吊式浮桥,“桥是木头的,不高,当船从下面过,需要把桥吊起来,特别麻烦,后来干脆建了一座水泥桥,也只有两米多宽,就方便多了;到1972年,随着太平闸建成,扬江公路通车,自在岛到江都从此畅通;现如今,自在岛北端也新建了两座桥梁,一座在华丰村,一座在凤凰村,“我们到泰安镇更近便了。”

  扬江公路北侧,是自在岛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块有几家工厂,职工多,人气旺,村里很多人都在这一块做生意。”徐老说,实际上,扬江公路万福闸段的繁华,让人感觉不到自在岛是一个孤岛。

  张庆告诉我,目前,泰安镇自在岛的村民有1300多户,总人数4000多人,“从人口规模来看,算是人数比较少的两个村。”

  凤凰山调节着

  自在岛小气候

  从地形上看,自在岛是西高东低。东边高地,当地人习惯称为凤凰山。而有意思的是,同是一座凤凰山,当地人却有“一号山”、“二号山”……“七号山”的叫法,如果是一个陌生人,肯定会被这种称呼弄迷糊,我也一样。

  当地村民李长友解释,一到七号山确实指的都是同一座凤凰山;过去,生产组很多,好几个生产组都共有凤凰山,为了区分,人们就人为地把凤凰山分隔成七段,一个生产组一段,每一段的名字就叫×号山,“这种叫法已经几十年了,现在我们都习惯了,反而叫凤凰山不太习惯。”

  凤凰山其实是一座人工山,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仅10多米;山最高有10多米,一般只有5米左右,“其实,最开始蛮高的,后来慢慢垮下来了。”

  李长友所说的“最开始”,其实就是1954年凤凰河拓宽工程时,民工开挖河道的土堆积成山的时候。

  凤凰山是自在村面积最大的林带,林子是经济林,“很早的时候,这片林子属于凤凰林场,是一个国有林场,里面栽种了竹子、水杉等,后来考虑到这些不太值钱,因而改种茶树。因此,扬州除了仪征、蜀冈,还有我们凤凰山有茶树。”

  凤凰山的存在,调整着自在岛的小气候,夏季早晨,会升起淡淡的雾气;而山上土壤,是黄泥土(地处蜀冈麓尾端,也是下蜀黄土),土壤pH值略呈酸性,因而最适宜种植茶树。

  因为林子大而密,凤凰山又是鹭科等鸟类的栖息繁殖地,“最多的时候,每年夏天山上有上万只白鹭,有的小孩子放学后,会去掏鸟蛋。”李长友说,夏季绿油油的稻田里,常常能看到一排排白鹭,它们在稻田里寻找小鱼小虾或昆虫,那种场景看起来,犹如一幅画卷。

  自在岛上的岛民通常会把自家的耕牛放在山上,“山还是比较大的,草又多,牛跑来跑去地吃。”

  记者 向家富/文 庄剑翔/图

  自在岛

  地理

  自在岛,北临运河,南滨廖家沟,西接凤凰河、廖家沟,东依太平河,岛上还有一条大体呈“Y”字形的鱼道。以鱼道为界,北边行政上隶属泰安镇,现有华丰村和凤凰村两个村落;南边行政上隶属于湾头镇,现为二桥村村落。

  从地图上看,自在岛北宽南窄,南北长8300多米,最宽处3000米,最窄处仅100米。自在岛的年纪,与凤凰河和太平河的年纪有关。凤凰河明末就有,清康熙时将此河拓宽,到上世纪50年代再次拓宽;而太平河,是在乾隆十年(1745年)开挖,随后也在河流的洗刷下自然拓宽。这样算下来,自在岛已有260多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