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咖啡好不好喝,是注水方法决定的吗?

 街心舞苑 2016-11-22


当学员和朋友对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冲煮方法感到不解时,我觉得,他们对咖啡萃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016年的精品咖啡圈异常热闹,冲煮比赛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的民间冲煮赛中,用聪明杯冲煮获奖的不在少数。于是就有人问了,他们都没有好好划圈圈为什么会赢?


在出品量比较大的精品咖啡馆里,使用聪明杯出品手冲咖啡的店也越来越多。于是就有爱好者说了,聪明杯出品啊,不好玩。


我一直想问他们:难道不是好喝更重要吗?




“划圈圈” 是我对手冲注水方式的俗称。


“聪明杯” 是一种滴滤咖啡冲煮器具,因为使用简单方便,而被称为“聪明杯”,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会单独对聪明杯进行介绍。




我非常理解爱好者们对于冲煮手法的关心,那其实是一种仪式感,会让人感到冲煮者对咖啡的关注以及对消费者的关注。


于是,我用不同的注水方式做了这个测试,希望数据能带给你一些思考。


这里,我不想做感官描述,因为感官相对更主观。但如果有特别的感受,我会标注出来。


咖啡豆:云南(某宝购入)  

烘焙日期:2016年9月23日  

测试日期:2016年10月30日

烘焙度:中深度烘焙, 豆表45.5#  豆芯48.4#       

研磨度:小富士磨豆机 3#(略小于白砂糖颗粒)




粉水比: 15克:250克水,滤出约220克咖啡液

水质:普通过滤水,TDS: 158PPM, pH 7.61, GH36ppm, KH71ppm


这次的测试是在固定粉水比、固定研磨度、固定滤杯、固定水温和水质、固定萃取时间的情况下,只看注水方式的不同对于咖啡萃取的影响。




我用四种不同的注水方法来冲咖啡,以下按照最后测得的萃取率的高低以降序列出:


1

闷蒸后多段注入。

闷蒸水量18克,30秒。之后,1分钟内每次注入8克,1分钟后分两次注完:

26克 → 34克 → 42克 → 50  克 → 100克 → 256 克,

全部滤出,2分20结束。

咖啡液重222克,浓度1.25%,萃取率18.71%,有轻微的麻感

闷蒸后小水流一次注入。

2

闷蒸水量21克,30秒。

小水流一次性注入230克水,全部滤出,2分25秒结束。

咖啡液重218克,浓度1.26%,萃取率18.57%

3

闷蒸后分四段注入。

闷蒸水量18克,30秒。

注入至46克 → 96 克 → 165克 → 250  克,全部滤出,2分29秒结束

咖啡液重215克,浓度1.24%,萃取率18.51%

4

闷蒸后分三段注入。

闷蒸水量18克,30秒。

注入至100克 → 160克 → 251克,全部滤出,2分27秒结束。

咖啡液重218克,浓度1.24%,萃取率18.27%

分析一下

·你看,在确定好合适的粉水比、水温、研磨度和萃取时间的前提下,注水方式的不同带来的浓度变化和萃取率的变化不大,仅靠我们的舌头和鼻子,不太能够区分出香气和风味的不同,但对于不好的触感却是可以感知的,比如麻。


·小水量多次注水的方式确实能够提高萃取率,如果你选用的咖啡不易萃取(比如烘焙太浅),是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手法来加强萃取的。


·即便测试数据告诉你,这杯咖啡是合格的,它也未必会好喝:有可能你的注水不均匀导致有的粉层被过度萃取,而有的粉层没有被萃取到。

说明及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会通常不同的注水方式来改变总萃取时间,从而改变萃取率,但我为了单纯看注水的影响,人为地控制了总萃取时间。


·在冲煮过程的前段小量注水,可以帮助咖啡中的可溶性物质更多地溶解。这也是为什么前段大量注水的方式萃取率会低于小水量注水。


·在冲煮过程中先溶解出来的成分以有机酸、糖为主,而在后段慢慢溶解出来的则是分子量大的成分,通常会有较多苦味、杂味和涩感。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作者的观点:他说闷蒸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咖啡成分中的30%会在此时溶解。我其实不太了解30% 的比例是如何得出的,也没有做过测试,但闷蒸对于手冲咖啡确实很重要。


·如果你真的很在意手法和注水,就多加练习吧,练习的关注度应该在注水的稳定性和注水均匀。均匀注水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突破固有的思维是在充分理解萃取原理的基础上的尝试。当你拿到一只咖啡豆,没有冲出好喝的味道时,不妨大胆地改变冲泡方法。要如何改变,还需要你对咖啡豆的特点有所了解。






版权信息:

以上文章内容转载自【紫葭咖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倪文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