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不了装修的程序员不是好木工

 学点就够用 2016-11-23



富翁与渔夫的故事,你一定也听过。


富翁看到渔夫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很生气,责问他为什么不去工作。渔夫懒洋洋地眯着眼反问富翁,为什么要忙?富翁回答:“只有忙着干活才能赚钱,才能有自己的事业,赚到更多的钱。”渔夫又问:“赚那么多的钱来干吗?”富翁说:“有了钱可以享受呀。”渔夫“嗤”地笑了:“我现在躺在这里晒太阳,不就在享受吗?


故事在高文中的心里留下了痕迹,“为什么美丽的理想只能在退休才能实现,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对于自己的爱好永远只能等退休才能尽情尽兴?如果还要再等30年,那么为什么不趁现在?”


学霸辞职当木工


 高文中的简历,绝对是学霸级的。2000年考入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入学第一年就拿到一等奖奖学金,2004年毕业后顺利进入汇丰银行的软件开发部工作,从软件工程师一路升到项目经理。照着高文中努力的劲头,工作发展规划原本与木头也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却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木工,按照高文中的话来说:“中毒极深!”


2014年年底,高文中决定辞职。家里人首先的反应自然是劝阻,这么好的工作,又正值事业上升期,为什么要中断事业,把钱投入到一个兴趣爱好里?


因为,不想30年后才实现梦想。



    高文中属于行动派,一边办手续,一边给工作室选址。他理想中的工作室,应该是兼具木工学习与修行的,人们来工作室,既可以学习木工知识,又能让身心完全放空、放松。选来选去,选到了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子,凤凰山脚下的一处空置的院子。说是院子,但实际的状况跟废墟无二,杂草丛生,墙壁斑驳。


做不了装修的不是好木工

没有请专门的设计师、也没有仔细的规划,一切全凭高文中自己的想法。

“在院子中心,有一大坨人民公社时代留下的放碾米机器的大水泥柱子,又大又重。”高文中和表弟挺头疼,要怎么处理才能弄走。电钻?钻到虎口发麻还纹丝不动。抬走?太重没这个可能。最后高文中搬来十几捆荔枝柴,熊熊大火烧了几天,再淋冷水软化表面后,和表弟两人轮番上阵钻了整整两天,才终于把这个大桩子瓦解。  



表弟(左)是高文中(右)改造院子的得力帮手,两人一起完成了院子里大部分DIY的手作


“拦路虎”算是解决了,高文中开始挽起袖子玩一把设计与建筑的“跨界”。原本院子的屋顶垮了一半,还剩一半,正好做成开放式的庭院。请来表弟做帮手,又在村子里就近找了水电工和泥工,高文中计划花3个月时间完成院子的改造,建成木工工作室,有机器房、手作室、院子、菜园,还有食堂,如果有人感兴趣就开课;如果没人来,就打算自己做木制品通过网络卖出去,这是高文中对工作室最初的规划。寻砖、砌灶,期间还遇到洪灾,一路曲曲折折,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高文中才将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室硬装完毕。


懂生活的木工才是好木工


除了喜欢木头,高文中看到喜欢的石头也会两眼发光,他寻思着给院子铺一条鹅卵石的路,结果一打听,鹅卵石要3块钱一斤,算了算铺路至少得上万斤,吓得他决定自己捡。于是,他发动家人、朋友一起开着车去河边捡,一边捡,一边玩儿,又开了心,又得了宝贝。20多公里的距离,来来回回了6次,期间还遇上狂风大雨被困河心岛,幸好及时淌水上岸。虽然想想都后怕,但看到被填得满满的后备箱,看到被一寸一寸填满的路面,高文中觉得很欣慰。


先用水泥与中粒砂按照1:2的比例混合,不加水直接铺。把鹅暖石随机安上去,光滑的一面朝上,然后再敲平



水泥用水调和,浇在石头之间的缝隙。粗毛刷蘸水,把石头表面的水泥抹去,干了就可以踩上去


铺路的同时,还可以用捡来的树枝做个秋千。支柱是被风刮到的树,买了方形铁管,师父帮忙焊成铁架,喷成黑色


古人说:“小桥流水人家”。高文中觉得没有小桥流水,那人家也是不完美的。于是又交上表弟,给院子挖渠引流,筑桥养荷。搭铁骨架、拱土、放铁丝网,最后倒入水泥河沙,等水泥干了,再将附近的活水引来,撒了鱼苗,种了碗莲,最后还用剩余的边角木料给青蛙做了“独栋豪宅”。


“我理想的生活,就是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顺便挣点米饭钱。”高文中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菁木时光。菁,寓意精华;菁木,立意创作精致木器,也寓意木上萌芽,重新开始。给微博注册,也用此名,时间长了大家都管他叫菁木老师。


归园居田喜木生活


工作室建成后,就有朋友说要过来看,高文中想说地方并不近,甚至算得上偏僻,来的人应该没几人,结果最后来了200多号人,把院挤得水泄不通,让高文中和家人累得趴下。第二次开放日,高文中找了一批志愿者在现场帮忙,引进了咖啡店,出售咖啡、甜点、意粉等轻食。但一天下来,自己还是累得不行,许多朋友想深入交流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原计划每月一次的开放日,高文中最后还是放弃,用主题活动日来代替,限制人数,深入交流,这样的方式才是工作室更适合的开放方式。



不想做木工的日子,高文中就忙着打理院子前后的蔬果田地,这不大的“自留地”里,种满了当季的蔬菜、还有等着挂果的果树……虽然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不见得比在银行里轻松,但能畅快感受大自然,能发现四季的细微变化,这些是让高文中觉得最舒服的事。



学员们在这里,体验木作,还可以帮着打理前后院的蔬果田地,一日三餐,吃着亲手采摘的果子,用柴火灶大火烹饪带着镬气的热菜,学到的不只是木工,带走的也不只是作品。



    “以前在空调房里没日没夜的加班,真是傻透了,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亲自体验。”高文中回想自己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从工作狂变成文艺男青年,过上乡居田园的日子,觉得很值。“其实,科技并不能挽救人类,也不能带来幸福,只会让人与自然离得更远。所以,守在这,并不是与世隔绝,反而是我认识世界的方式。我这一年认识的朋友,比过去十年还要多。”


未来的日子,高文中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只是想继续完善工作室,虽然这里偏于一隅,但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朋友,高文中乐于在此做菁木老师,跟同好聊天,增进手艺,扩大眼界。

(欢迎注明出处转发)

我是手工君的广告线

《中华手工》2016年改版公告

为了增加《中华手工》杂志与读者的互动性,让读者更加便于收纳杂志。中华手工杂志社决定从2016年1月号起,将副刊《手创专刊》改为别册,以与正刊装订在一起的形式呈现给读者,避免副刊易丢失的情况。

同时,别册还会根据读者与市场的需要,灵活变动成新的形式,以不同的主题呈现。如2016年1月号杂志的别册,以“中国四大年画明信片”方式呈现,深受读者喜爱,出刊一月后即售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